在古今中外浩瀚的时空中,有太多的杰出人物倏然划过,有多少人直到今天还让我们难以忘记、令人尊敬呢?显然,大明王朝直臣章纶是其中之一。那他为什么这么受人尊敬呢?大多数人只知道个大概,没时间、没精力、没能力、也没必要去专门研究一个古人,那这件事就让章纶的后辈老乡们——乐清市历史学会的先生们来承担吧,由该学会编纂、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自是胸中铁作肝——章纶及其家族研究文萃》可以为你解开这个谜。
该书为大32开本,304页,封面、封底采用彩色铜版纸,颜色一体相连,为古黄中略显红,内页采用象牙白纸,胶线装。封面背景是为章纶及其子孙后代所立的南閤牌楼群,“尚书”牌楼打头,其余牌楼依次矗立,朦朦胧胧,犹显神秘而肃穆。书名“自是胸中铁作肝”几个大字宋体直排,紫色,显得非常醒目和刚劲有力,体现章纶披肝沥胆的耿直性格,副标题“章纶及其家族研究文萃”略显小,显然编者不想让它引人注目,以此突出主标题。整本书显得古色古香,拿起书,古朴气息扑面而来,不禁让人生出阅读的欲望。
该书收录93篇文章,19幅插图。文章篇篇精品力作,字字珠玑;插图幅幅与文紧密相关,拍摄角度独到,给读者带来美的视觉享受。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虽是汇编性质的书籍,但好多文章是学者为本书特意撰写,为首次共公开发表,读者可先睹为快。
该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追寻”,从标题即可知该部分是经考证过的历史研究性文章,是严肃的论文。选用文章的作者有乐清市历史学会总顾问、《乐清文献丛书》主编许宗斌先生,《章玄应集》校注者阮柏林先生,学者杨坚先生、吴济川先生、谢加平先生、章育生先生等。学者们本着对历史负责的严谨治学态度,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查阅资料,深入实地走访,进行严密考证,揭开了笼罩在章纶身上的历史迷雾,以及其家族优秀成员的历史真相,还原历史原貌。相信写出的文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这部分最能考验编撰者水平和学力,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第二部分为“诗文赏析”。如果说第一部分着重对“事”的探究,则这部分是着重对“文”的赏析,对章纶及其家族诗人的诗文进行文学角度的赏析。许宗斌先生较为系统全面深入地对章纶诗歌艺术进行了论述,并对章氏诸诗人及其诗歌艺术成就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许先生是作家,笔调清新自然,分析评论到位,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谢加平先生、滕万林先生选取章纶优秀诗文进行深入浅出的文学赏析。这部分文章读来令人感到美的享受,散文的魅力就在于此。这部分还附录了章纶写雁荡山的诗供大家欣赏。如果第一部分是主旋律,那这部分就是和声,读者可采取悠闲放松的心情去阅读欣赏。
第三部分为“故事传说”。这部分又分为章纶的故事传说、章玄梅的故事传说和章纶后代子孙的故事传说,而章纶的故事传说又分为戏曲里舞台上的章纶和章纶的其他故事传说两部分。内容有些真实,有些完全虚构,有些或许部分真实部分虚构即虚实结合。故事与传说很难分得清,故事其实也有虚构的成分的。老百姓既是纯朴的又是浪漫的,喜欢将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和杰出人物拔高,甚至神化,于是,故事传说就产生了、传播了。并且神化了的事迹更有助于传播,人们在传播和被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愉悦,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满足,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因此,读者朋友可带着娱乐的心态去阅读这部分,这部分在本书中最为通俗,最为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小朋友们看。以音乐来比喻的话,这部分就是通俗音乐。
第四部分是本书的附录篇。俗话说:地灵人杰,前三部分写人杰,这部分则描写了章纶及其家族生活所在地的风景环境,写的是“地灵”。收录了施元孚、蒋叔南、俞剑华、邓拓、郁华等7位名人游览章纶故里——仙溪后所作的8篇诗文,以交代章纶及其家族生活环境,只有这样“野”的风景区才能孕育出如此优秀的儿女。这部分应该是片尾曲。
在一个县级市成立历史学会已属少见,而在如此短的时间编纂成这样一本高质量的书更是难得,可以想见,编纂者付出了怎样的心血。
本书既有严肃认真的研究论文,可以让读者了解历史真相,也可以供史学研究者参考;又有轻松愉悦的诗文赏析,文学爱好者在这里也可以找到乐趣,他们可在春天下雨的晚上、冬日暖阳斜照的下午泡一壶茶捧卷翻阅;还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说,那神奇的情节可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教育和娱乐孩子的事例;最后还有仙溪游记,当你爱屋及乌的时候或者爱好旅游的朋友还可以读读“仙溪印痕”。当然,仙溪山清水秀,风景确实非常优美,该镇是全市唯一没有工业的地方,雁荡山八大景区,其中显圣门景区和仙桥景区这两大景区就在这里。
只要你读了这本书,就能知道章纶为什么令人尊敬。而且这本书雅俗共赏、图文并茂、老少皆宜,一定是你喜欢阅读的。
-全文完-
▷ 进入山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