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苇编、家织布大源

发表于-2014年03月05日 上午11:55评论-3条

孟郊的“游子吟”,那淳朴真挚的词语,母爱无疆的诗意,千百年来感动过无数游子。这些漂泊在外的儿女们,哪个不感恩于母亲为儿女辛苦操劳一生的似海深情!比起这些,承载朝露春辉的寸草之心的儿女们,那点点滴滴的绿意萱花又怎能回报慈毌的三春之辉,无疆大爱?!

我从记事时开始,秋收冬藏之后,父亲便利用早起晚睡之机,开始编席窝篓的生计,并时不时挑了担子,一头是父亲手编的厚厚一摞秸杆苇皮八角形锅盖,到离家十里之遥的城里集市上卖掉,所得的零花碎用钱再换回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高兴时也会给我们这帮儿女们带回香脆的动物饼干和咬上一口满嘴香酥、又黄又好看的拧劲麻花;另一头是一大包从棉花地里采回不久的含核籽棉,集镇上有专门脱籽弹絮的加工作坊。回家又变成一大包雪白的棉絮。毌亲便开始很有耐心的打理成手绢大小的一片片棉饼,一摞摞一沓沓棉饼制完后,再选一根尺八长的细秸杆,将一张棉饼铺在面板上,用秸杆捲起搓成棉条。

毌亲不知疲倦的搓着棉条,父亲便下达了劳动的号令:“吃完好吃的可要帮家里干活了,谁要是偷懒或贪玩不干活,下次别想再吃好东西。”大姐心灵手巧,她用五颜六色的旧布角糊袼褙,裱鞋帮,纳鞋底。白天用染黑了的家织布给我和三姐裁好两条裤子,大姐一双灵巧的手,用倒针倒缝制,贪夜便赶制出两条小裤子。邻居都夸大姐针线活好,针脚又密又匀,不比缝纫机缝制的差。

哥哥力大,帮助父亲将一括两瓣的高粱秸杆平铺在宽敞平整的地面上,双手推个大碾坨子来回碾压着,直到那瓣瓣硬邦邦的秸杆变成软塌塌的苇纰后,堆在一边润上水,润到火候再放到长条木板上,脚踩着一头,用一把小平锹来回将泡软的秸瓤刮净,一条揉软的苇纰便大功告成。父亲便用这些苇纰编织出炕席,囤粮食的茓子,盖锅的八角形锅盖。这些动力气、技术含量高的活自然是父亲和兄长的专利,而我和三姐只好修理秸杆的包皮。看着别的小朋友拖着冰车,心早已飞到光滑如镜的小冰河上,挥舞冰锥的双臂如展翅穿跃林间的小鸟,坐骑下的冰车穿梭往复,如劈波斩浪的小船,信马游缰,放荡不羁。可父亲坚决反对我们去划冰车,说会掉进冰窟窿里,可我却觉得父亲是不想耽误修理秸杆。于是只好陷入那没有尽头的痛苦折磨中。梦想着能帮毌亲干点啥来逃避。可毌亲的手艺是别人轻而易举所学不会的。二姐常常跃跃欲试,可纺车在她的手中总是不听话,纺出的线不是疙疙瘩瘩、粗细不匀,就是不停的断线,气的二姐丢下纺车再操针线,可那双大手就是干不出细活來,于是只好操刀当厨子了。

我常常好奇观看毌亲纺线。这辆纺车是父亲年青时制作的。纺车除了缠绕棉线的线穗子是一根一尺多长的笔直钢制配件外,其余的零部件全是硬杂木铆榫结构。长方形的底坐上支起个长长的双直角三角形的框架,直角上面的顶角支撑一个带揺臂的大花轮,花轮外径用布条拧成的布绳交叉往复勾掛,形成可带动一条小皮带的主动轮,而皮带另一头带动的,是三角架上另一端低点上装配的可供绕劲拉线缠线的钢制的一根穗轴上。毌亲右手摇上一圈大花轮,线穗这头如筷子粗細的小轴不知要飞转多少圈?这要问上小学五年级的哥哥來解答的问题,可哥哥说等我上学后自己算吧。后來才知这哪是小学生能答出的问题?

毌亲右手摇着纺车的大花轮,左手毌指与食指中指拿捏着一根棉条,随着飞轮转数上劲,毌亲手中棉条与线轴上的一根细细的棉线,便从那谐调的手指手臂配合拉申中,形成一根与臂同长的棉线,随后右手倒车,将棉线倒出轴尖归到线穗中间,再正谣花轮,这段棉线才绕上线轴。这复杂的工续、技术含量很高的技艺,难怪二姐难以胜任。毌亲操纵着纺车,左臂舒展的姿态如大鹏展翅,右手正轮反轮的操控是那么精准谐调。纺车嗡嗡的鸣音,听起來是那么欢快悦耳。难道这不是一位艺术家在她的琴弦上弹奏出的美妙的乐曲吗!

毌亲日复一日纺着绵线,慢长的冬日里,便纺完几大包绵絮,又变戏法般出现几大梱线穂。

父亲除了编织苇席、锅盖、茓子外,还会用绵槐条子编筐窝篓,又会一手极细的內作木匠手艺,前后园子又栽培各种瓜果梨桃。父亲靠这些副业,免强支撑一个大家族的苦乐日子。

春天里,在温暖的阳光下,毌亲又开始将一穗穗棉线导开抻拉悬掛在院子两侧木梁上,刷浆晾晒,便于日后穿梭织布。织布机也是父亲一手制作的,那复杂的结构至今让我难以描绘,只见毌亲脚踏手动,经纬线的上下左右穿插,两尺半宽的白色家织布慢慢随织布机的咣当声延长着……

家织布经染料染成黑色,可缝制单衣单裤、棉衣棉袄;原色布匹可作被、褥里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父毌可称得上勤劳治家,众多儿女大部分也都帮衬家中生计,能完成学业的沒有几人,可生活还是捉襟见肘、付不焉出。父亲因长年身体处在极度透资的情况下,朝不保夕,又加之潮湿的环境,常年累月躬腰蹲姿编织作业,五十出头的年纪便开始染上腰疾,整天躬腰驮背,一付痛苦难奈的面容。

连年的春旱夏涝,本就人多土地稀少的状态下所产粮食更无法满足百姓的温饱。眼见人们开始挖野菜,采树叶,扒树皮,铇草根,穷其一切可食之物來填充一付瘪瘪的皮囊,怎奈这些只含粗纤维的植物使得严重缺乏脂肪蛋白质的人们面如青菜帮一样颜色,瘦骨嶙峋的人们东倒西歪遍布死气沉沉的村落。

为了一家人免遭饿死的悲惨命运,毌亲又做出常人难以选择的乞讨活路,其中的辛酸苦痛,沒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母亲的付出又一次捥救儿女们免受饥饿而带來的死亡和疾痪。

父亲为了改变这种年年威胁一家人生存的险境,决心带领一家寻找幸福的伊甸园去。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实现了他老人家的愿望。但那也是全中国的土地上都焕发勃勃生机之后实现的美景!

可美好的生活父母却沒享受多少,特别是辛苦劳累一生的父亲,过早的离开我们。“子欲养而亲不在” 则是儿女们最大一件憾事,我们只能重造父毌的坟地,寄托哀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二0一四年三月五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大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雪主推荐:雪主
☆ 编辑点评 ☆
雪主点评:

苇编与家织布早已成为人们记忆中的老手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是渐去渐远了,可是那种艰苦生活却在记忆中深刻存在。尤其是父亲母亲为了养育儿女所付出的万分艰辛,读来让人不禁落泪满襟。问好作者。谢谢。

文章评论共[3]个
罗军琳-评论

欣赏好文!(:046)at:2014年03月06日 上午11:58

心无垠-评论

(:003)(:038)回忆勾起我们心头多少爱和念~~岁月无声,文又声色~我寻声而来,默思感动~~~问好大源兄弟!当是精华不换的文章呢!大赞!at:2014年03月10日 清晨7:32

大源-回复多谢姐姐关注!祝福春之愉悦! at:2014年03月10日 中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