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情到淡时曲韵浓 三十七江南忆雪

发表于-2014年03月08日 晚上9:16评论-4条

炉火熊熊心似铁

我们的冲天炉不是用焦炭来做燃料的,用的是天然气。四川是盛产天然气的大省,我们连烧饭用的都是天然气。那东西方便,干净,而且火力猛。

冲天炉点火以后,专司控制炉内冶炼情况的炉前工,会不断向炉内加压和吹风,使炉温逐渐上升。一般要在炉温达到2500——3000°以上的时候投放原料。此时炉内的压力可以达到2000个大气压以上。

我们通常可以适应的大气压就是一个左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施加2000公斤以上的压力,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那个年代,我们的各种工业设备还是处于非常原始和落后的状态。我们对冲天炉内的情况,完全是要靠肉眼和最简单的仪表来观察的。比如,通过冲天炉上安装好的一个观察窗口,那就是我们这些炉前工观察炉内状态主要的位置。再就是温度计和气压表,我们没有其他任何自动化的仪器仪表做为辅助工具了。

那么,大家一定可以想象的出来,假如让你站在一个炉温高达2500°以上,内气压在20000000百帕的大火炉的旁边,你可以站多久?是10分钟还是30分钟?或者,1分钟都站不住吧?而我们这些炉前工,却要紧贴着这个大火炉工作!一般开一次炉是24小时不间断的,铸件吨位大的时候会更长。在我的记忆里,开炉最长的一次是84个小时!这84个小时,我们就连觉也不能睡,始终守在冲天炉旁边工作!实在困急了,也只能轮番坐在冲天炉后面的料场打个盹。

炉前工的技术性体现在哪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观察窗来判断炉内的各种情况。比如火焰的颜色,铁水的颜色,蒸汽的颜色,以及铁水翻腾的状态,你要根据这些变化来正确判断炉内温度,以及铁水溶化的程度。

现在就简单多了,所有的变化都可以通过间接在冲天炉上的计算机获得数据。

我们当初使用的是30吨的天然气冲天炉,也就是满炉冶炼30吨铁水。要炼好这样一炉铁水,从点火、升温到投料,再到加压加温,使得铁水完全溶化,至少需要3个小时以上。当第一炉的铁水释放出来以后,因为炉内已经是很高的温度,继续冶炼需要的时间会相对减少,一般第二炉以后大致需要2小时。也就是说,我们一般开一次炉以24小时计算,将炼出300吨左右铁水。而那次花费了84小时,就是炼了上千吨的铁水。

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我们大炉班只有9个人,我们要在24小时之内,把大于300吨的生铁、废钢等原料投放进冲天炉内,再把它们化成铁水浇筑到砂型里去。我前面已经说过,当时的生产方式和手段还是近乎原始的。那么,这300吨生铁,就要通过我们9个人的双手和两臂放进料斗去;这300吨的铁水,又要通过我们的双手与两臂注入砂型。你可以想象这个劳动强度了吗?

当然我们的劳动强度,还远不止仅仅体现在这一个方面。其他不说,你只需要去想象,这些高强度的工作,是在一个容积30吨,高温2500°以上,气压20000000百帕以上的环境里完成的,我想你就会体会我们当时的状况,是何等的艰苦与危险了。大家不会反对我把这个30吨冲天炉比喻为一个30吨的大炸弹吧?只要稍有不慎,这颗大炸弹都有可能发生意外!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看出我们的劳动状态。我们穿的都是石棉工作服,因为需要抵御高温,我们从头到脚都戴着防护用品。一次开炉以后,当我们拖着沉重的脚步,到厂里的浴室去的时候,脱下这一身行头,可以倒出几桶汗水来!

有人一直奇怪,我这样一个干巴瘦的小老头,为什么会给自己起了一个如此大气的网名?江南铁鹰,江南就无需多说了,因为我是江南人。可在“铁鹰”前面冠上“江南”做前缀,实在是有点不伦不类了。江南连鹰都不多见,何来铁鹰?其实,“鹰”是源于我一个少年时代的蓝天梦,一个飞行之梦。这,已经在前面详细的记载过了。那么“铁”呢?现在可以揭开谜底了,那是因为我曾经是一位炼铁的炉前工!

我总是自诩,我是一个身经百战曾百胜的汉子,有超过一般人的顽强意志力,无论遇到怎样的恶劣状况都不会动摇与退缩;我还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艰苦生活与工作环境,无论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下,我都有能力为自己开辟出一条生存之路。那就是因为我的一生,特别是还在非常年轻的时候,从不足16岁到29岁的整整13年中,我分别是在两种完全不同,但是同样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经历了考验与磨砺。我想,这样的考验与磨砺,对任何人来说,只要一次就可以受用一生了,而我居然经受过两次!那么,把我的心身百炼成钢,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朋友,在你的一生中,有过去参观炼铁,或者炼钢的机会吗?你看到过那滚滚铁水,从冲天炉中被释放出来的那个壮观的场面吗?1470°高温的铁水,如同一条圈在炉子里的火龙被释放出来,它是咆哮着在奔腾。它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而且带着巨大的能量,因为炉内是2000个以上的大气压!在出铁口被打开的那个刹那,整个车间都被铁水的火光照得通亮,连车间里的空气都变成了红色!空气里的温度也会在瞬间上升到可怕的程度,40°、50°、甚至可能是60°、70°!整个的空气都是炙热的,叫人无法呼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些钢铁工人要穿着、戴着这样严密的防护工作服的重要原因了,那就是隔热!

我们身穿着极厚的石棉工作服,一是可以预防被铁水烫伤,二是防止被高温的空气灼伤。我们脚下都是穿着很厚的翻毛劳保大头靴,而且是高帮的,还要在鞋外面加一个石棉制作的鞋罩。工作服的裤腿是可以抽紧的,要抽紧后塞进大头靴的鞋帮里,再用鞋罩在外面罩好、扎紧。同样是两个目的,一是要严防铁水钻进去烫伤,二是,阻止被高温空气灼伤。头上是一顶石棉的安全帽,前面有面罩,后面有披肩。手上戴着的是长筒的石棉手套。总而言之,要把自己完完全全的包裹起来。

即便是这样,还是不可能完全避免被铁水烫伤。因为铁水放出来以后,几乎处处都是金花四溅。可那些看上去非常美丽的四处飞溅的金花,恰恰带着巨大的危险!你要是一个不小心,被一朵金花沾到了皮肤上,那就会马上在顷刻之间给你烧出个洞来!因为,那朵朵金花,就是一滴滴高温的铁水珠!铁水的温度是1470°,那么,你觉得这朵金花会有多少度?1300°以上总有吧?开水的温度是一百度,一滴溅到皮肤上肯定是个水泡,起码也会红起来。现在是1300°,高于开水13倍!不是马上一个洞吗?

我在很久以后,还在手臂,脚上和前胸后背看得到被铁水烫伤的疤痕。我们这些炉前工没有哪一个不曾被高温铁水烫伤过。

在开炉的时候,有几个很重要的时刻,而那几个场面也是最壮观的场面。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都为自己的一生曾经直接容身于这样的场面而自豪与骄傲!可以说,这就是江南铁鹰一生傲骨的来历。

第一个场面是,当铁水在炉内冶炼完毕,要从冲天炉中释放出来的时刻。

冲天炉的出铁口下面是个巨大的坑,行车吊着空的铁水包过来,然后把铁水包放下去,悬空在这个大坑里面。然后,在靠外面的坑沿上,盖上一块铁条制作的镂空的盖子。这是为了便于在上面站人,因为等一会我们需要站在这块铁罩上操作。等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就要打开出铁口了。

随着司炉工大力敲击钢轨,发出的“当当当”的声音,车间的空气都会陡然紧张起来。我们所有在炉后短暂休息,或者做其他工作的人,都会把自己全副武装好,站到自己固定的岗位上。车间其他工人和在岗车间领导,都会迅速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就如同大战在即的状态。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要服从炉前值班长的指挥。这个角色有时候是我们大炉班的班长,有时候是我们车间刘副主任,也有时候是我们的李师傅。我出徒担任工段长后,这个角色基本是我担任了。

9名炉前工都会出现在前面。一般会有两人上去打开出铁口,用的工具是钢钎和铁锤,18磅以上的大铁锤。其余的人,都会拿起自己的常用工具。有4-5个炉前工会到准备台前,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堵眼的“枪”。

把这物件叫“堵眼枪”,是我们一种通俗的叫法,那东西实在没有标准的名称,现在也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那是在一根3米左右的空心钢管(一般是4分管,或者6分管)一端焊一个圆形钢片。直径大约在25-30公分,厚度大约5-7毫米。在工作台上,还有预先备好的耐火泥做成的窝窝头。把一个耐火泥的窝窝头粘在这杆堵眼枪上,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炉前工们会拿起这些堵眼枪,站在那里等待堵眼的一刹那。

出铁口早就被高温锻造的如钢似铁,可不是轻轻一捅就会开的。而且为了在冶炼过程防止铁水泄漏,还堵得特别结实。现在要打开了,又实在费劲。

一个炉前工把着钢钎,另外一个抡铁锤。顺利的时候,几锤下去就开了,不顺利的时候,连换几个人上去抡锤。所有炉前工都要有这个准备。那也不是什么人都干得了的活计,一是要准,不准岂不是砸到了工友的手上?二是要有力量,轻飘飘的砸上去,不是白耽误工夫吗?

出铁口打开以后,奔腾咆哮的铁水便冲进了铁水包。炉前指挥长就站在旁边看着,等包里快要装满的时候,他会发出一个堵眼的手势。这时候车间里噪音巨大,我们又都捂得严严实实的,说话是听不见的。完全要靠平时的配合默契,一切都是用手语来沟通的。当准备台前面站立的炉前工看见指挥长的手势,就会平挺着堵眼枪飞快的冲上去,要用那个耐火泥的窝窝头堵住出铁口。

看过堂吉诃德挑战大风车吗?看过赵子龙挺着一杆亮银枪,直刺曹兵曹将的胸口吗?就是那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我们要端着一根3米长的堵眼枪,用百米速度冲过去,堵住一个有2000个大气压的出铁口!需要胆略、勇气和力量,当然还有娴熟的技术。

要知道,你的脚下是沸腾的铁水包,你的前方是还在咆哮奔流的铁水,它带着2000个大气压的能量!那是多么巨大的一种冲击力?有几人可以想象出来?

一旦第一名堵手失误,出铁口没有堵上,或者没有全部堵上,第二名会马上紧跟在后面冲上去。如果还是没有堵上,还有第三个、第四个……一直到堵上为止。失败的炉前工会自动回到准备台前,备好第二根堵眼枪。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一次堵眼的时候,我们9名炉前工每个人都轮番出击了三次以上,才把那个出铁口堵好。

什么叫赴汤蹈火?现在你明白了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江南忆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悲秋道人点评:

向英雄的炉前工致敬。真是惊心动魄啊!非亲身体验不可想象。

文章评论共[4]个
罗军琳-评论

明白了惊心动魄的赴汤蹈火(:008)at:2014年03月09日 清晨6:56

江南忆雪-回复问好军琳朋友 at:2014年03月09日 早上9:03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周末愉快!at:2014年03月09日 中午12:33

江南忆雪-回复谢谢文清 at:2014年03月09日 中午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