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湘西行 (三章)谢家发

发表于-2014年03月21日 上午11:09评论-4条

车从边城过

过了桥我们就从湖南跨进了四川,这可是真正的边城。

停好车我们从四川这方去边城。公路下坎到小溪边,两三百米长的古道两旁,全是木结构的老房子。离水百余米的石梯路中间,建了一座丈余见方的六角亭。两层楼的亭子全用青砖砌成,亭子上下六面都有观察窗。不知道我该怎样思考这亭子在当年的用处:是出四川去远方签证盖章的地方;还是出入四川的货物在此纳税交钱的地方。亦或都不是,这民国时期的建筑,也许是川军和湘军边界镇守的瞭望楼吧。

小溪依然像沈从文先生《边城》里描写的一样,那么恬静、那么怡然、那么开阔。溪对面的崖壁上,雕刻着由沈从文先生手书的边城二字。渡船依然是《边城》里描述的那种方头船。不再是小说里的那根“废缆”,而是一根崭新的钢绳牵着方头渡船。船工不再用手“攀援废缆”拉动渡船前行,而是手执一根前端开了凹槽的木棒,用木棒凹槽撇着钢绳拉船前行。尽管有了一些变化,但渡船的方式和情景,依然与《边城》里描写的一样没变:站在船头的船工,用夹杂着湖南口音的川东话,招呼着来往过渡的乡邻。到了岸,船工依然像小说里描写的那样,首先跳下船拉住船头,憨厚地叫大家:“慢点,慢点,别忘了东西”。

在一九九零年代还没兴起旅游时,这里的民风依然那么淳朴,这里的自然环境依然那么美丽迷人。从沈从文先生《边城》小说里描写这带环境来看,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小说里描述四川这边时,只说有一条“官道”,而后来形成了四川秀山县洪安镇,也包括小溪边的古街和瞭望楼。小说里描述过渡船上岸一里地便到了茶峒镇古城,现在上了岸就是茶峒镇的小街了。这些环境的变化,并没有破坏边城这幅画的结构,相反这些古香古色的街道和建筑,给这幅画添了不少色彩。在原有的清丽古朴上,增加了几分丰满和圆润。

从四川流到这里的酉水,和小溪汇流后向下称白河。“白河宽半里”,沈从文先生的估算是准确的。白河在茶峒折向东南,流向沅水流向洞庭湖。这里自古便是水陆码头交通要道。茶峒古城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华,可见一斑。

酉水和小溪汇流处并不宽,就五六十米。向下流四五百米,河面增宽至二三百米。由于有几米的高差,由窄变宽的河面就自然形成了滚水滩。“一滩青石”,是沈从文先生《边城》小说里描写这里的情景。也是小说除了描写渡船情景之外的,重要情景之一。

青石滩的中间塑起了一座汉白玉的雕像,雕塑的是《边城》小说里的主角——翠翠和那条黄狗。她们坐在河滩上,背对着渡口,面朝白河的下游。

翠翠在等那曾经深深爱过她的天宝,那个勇敢豪爽、诚实善良的湘西男人。

翠翠在等那她深深爱着的二老傩送,那个轻利重义、守信自约的湘西汉子。

她从沈从文先生一九三五年的笔下诞生那天起,就在这里等:“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她会永远等下去,在这边城。

2013年9月03日 

夜宿凤凰 

推开宾馆的窗户,眼前一片灿烂。 

我们住的宾馆,应该在眼前那湾碧水的东南面。远处侵润在晚霞里的城郭,便是凤凰古城了。窗外右边蜿蜒而至的河面,在眼前拉出一道宽大的弧,似要把霞光撒在水里的万千金箭,不断地射向水边苍翠润泽的竹林。宽阔的水面好像没有了流动,静谧的水边有一两个少女在洗菜浣衣。几只鸭鹅在泛金的水面扑腾,颤动着的涟漪试着把静晚的美传递开去。西北面的霞光越见暗沉,水面的杆杆竹影也渐渐模糊。或有几声鸟鸣会打破这里一时的宁静。

窗外左面清水流出视线的地方,一道古城墙临水依山而起。河岸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古城楼,似曾相识一时想不起。后来听服务员说,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在这里拍过很多镜头。

粉墙黛瓦的小街依山鳞次而建。离水面丈余的石阶,宽阔但略显陡峭。看来这里是城里人挑水洗衣洗菜的地方。最后一道晚霞,把深红的记忆悄悄地留在了这片水面。

楼下的餐馆因停电在暮色中越显昏暗。烛光里晃动着老板的笑脸:“三位吃点什么”?“老板,来个回锅肉,炒个醋溜白菜,再烧个煎蛋汤“。老赵没加思索就按四川的习惯叫菜。老板笑盈盈地走过来:“对不起,没弄过回锅肉,是不是”?没等他说完我就接过去:“我来炒,行不行“?老板依然笑盈盈地:“可以,那就麻烦你”。

这里由于没有郫县豆瓣和甜酱,炒出来的回锅肉,已与家里炒出来的味道相去甚远。

结账时老板高矮要少收钱,理由是我们照顾了他的生意,还教会了他炒四川回锅肉。那憨厚质朴的情感溢于言表。

一九九零年代还没兴起旅游,我们来这里也只能算一个过客。凤凰城的灵魂已写进沈从文大师的小说里了;凤凰城的天然美景已走进黄永玉大师的画布里了。而我总希望那份淡淡的悠远的情,常常驻足我心里。

2013年8月29日 

过乌江

车过遵义便调头向东,沿三二六国道前行。原计划车行至凤冈县,折向三零四省道,当天即可到贵州最东边的印江县。第二天就可达湘西的目的地。当车行至凤冈县叉路口,见公告才知道,三零四省道因故不通需绕道。这一绕道就得多走一天。

傍晚时分我们绕行到了德江县。这是个怎么样的袖珍偏远小县哦,我们住的政府招待所,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房间。隔壁住的广东商人,在那里骂了一句最具代表性的话:“在这鬼都不生蛋的地方,谁来投资嘛"。

从德江县到乌江渡也就半小时路程,上午九点左右我们的车已来到码头。

由南向北流过来的乌江好像在这里打了一个结,江面忽然变得很宽。那七八百米的宽度和一两公里的长度,足可以使这里成为天然良好的轮渡港。渡船正好停在这边码头,船上没见动静,好像是在等过渡的车辆和行人。

从公路到渡船边,是一条大约两百米宽四五百米长的下行坡道。全是用当地特有的红沙石墩铺成。由于坡道很缓,两边便有摆摊设担的人。我的车缓缓行至船边,对准跳板开了上去。车稳稳停在了船的前面,后面还留了有两个车位。

这时从码头上传来大声的喊叫:“车不要先上船,十一点才开,不然要罚款哦。”心神未定的我赶紧把车往岸上倒。由于没有经验,本该一鼓作气就退上岸,车速慢了一点,还没完全上岸车就开始打滑。车在原地磨蹭了一阵,不但没有后退一步,反而向下滑到了离江水不足一米的地方。紧张的我大喊老赵小张推车。这时码头上又传来刚才那大声的喊叫:“喂!你们那边几个过来一下,人家天远地远来帮我们建设,国家的财产我们要保护嘛!”寻着声音过来几个彪形大汉,“一、二、三、起!”还是那洪亮的声音。说来也怪就差那点力,车很快就退了几米。

车离开轮渡越走越远。后来渐渐走出了我的记忆。而那洪亮质朴的大声喊叫,却离我越来越近,有时会从梦里把我喊醒。 

2013年8月27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谢家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风儿那么缠绵点评:

湘西行,所到之处留下许多难忘的事情。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未来回味此行时一定别有情趣儿。

文章评论共[4]个
罗军琳-评论

捧一把温润的泥土感触春天。大地以多情的呵护,哺育出万千绿色的精灵,顽皮的眼中带着些狡猾带着些无赖,在春天的田野中撒野(:012)at:2014年03月21日 中午2:20

文清-评论

带着下午茶来看望朋友,问好并请茶!at:2014年03月21日 下午3:23

谢家发-回复文清老师好,谢谢你的看望,谢谢你的问好。 at:2014年03月21日 晚上10:08

谢家发-评论

编辑老师好,谢谢你的编按,遥握编安!at:2014年03月21日 晚上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