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又見藍山歷史過客

发表于-2005年04月19日 晚上9:52评论-1条

x君:

你好!

二月间,为了躲避一份感情的困扰,独自去了蓝山 ( blue mountain ),勾留数天,空山闻鸟语,天籁播风声,斯人独憔悴!

蓝山,我们终于再相见了。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我刚读完 year 11,母亲从香港来到悉尼,与我相会,时值盛夏炎炎,我们驱车往蓝山避暑,以为可以小住数星期,一聚天伦,可惜遇上山林大火 ( bush fire ),烟锁蓝山,欲进无从,只能远望她的风貌。一别六年,这次匆匆再来,旧地重临,带着一份感情的烦恼,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住的酒店位于山上,房间的落地窗迎进她那别来无恙的岚影山光。可爱的蓝山啊!那烟火可曾给妳留下丝丝烙印呢?把行李放下,独自沿着小径走到大街上,二月午后的蓝山,游人漫步于途,山风随来,不暑不寒,给人懒洋洋的感觉。大街上两旁的咖啡座有点泠清清,大抵假期已过了吧。随便进入一间,几对年老的夫妇正在享用下午茶,一派悠闲,我拣了一个看到远景的露台座位,点了闻名的蓝山咖啡,享受那如甘露的芳香,彷佛像吸咄情人口中的玉液。环目四顾,远山含笑,瀑布流泻,山光水色,花鸟争妍,无限风光,尽在人间。打开从布市带来的 [宋词三百首],看到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那一首时,内心所受两段感情冲激的折磨,正好被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几句深深打动,一派惘然。被人所爱更为幸福,但多过一份爱情,却……

离开时遇到一位英国老太太,她到澳洲探望儿孙,上一站经香港。她盛赞维多利亚港的美丽,特别农历新年放烟花那个晚上,今她念念不忘那种普世同欢的气氛,而我也久违维港的风采了。在市区蹓跶一会,就折回酒店,在后园找了树下一块草地躺卧着,好好享受那一刻的宁静。很喜欢那缀满小白花的矮树,枝桠整齐有致地散开,独自在园子中央,宛如撑开一把贵妇的伞,四周伴着种满各式各样不同颜色的鲜花,触目和谐雅致,花园尽处是崖边,围上栏杆,放了几套雕花的白铁桌椅,住客可在此用飧,远朓群山景色,与那座忧伤的 [三姊妹峰] 对望,(三姊妹峰的倩影,可在我寄给你的画册第七页找到 )。山下树丛中散布形形式式的民居,也看到小河溪涧婉涎,密林蓊郁深邃。晴空下,蓝山散发着欧陆小镇的魅力,小巧,宁静,和谐,闲适,不愧人间罕有的 [香格里拉]!在树荫下我写了一些信,再打开 [宋词] 阅读,让古今时空交汇,一时间后主与东坡,似与我相会在蓝山,一起共话,同待黄昏。

黄昏了,天边一抹残阳,浅紫淡红,山岚薄雾,如烟缈缈。决定不去逛蓝山夜市,我在饭厅外廊倚窗而坐,静候夜的拥抱,点了飧和酒,打算独自享受,忽然间,一对年轻的德国姊妹花,来到桌傍,自我介绍,我乐意邀请她们一起共飧,消磨这个孤独的夜晚,她们是海德堡的大学生,暂时休学三年,以旅游工作签证 ( holiday working permit) ,一面工作,一面周游列国,去增加知识和人生经验,两年间已去了十多个国家,在澳洲也逗留九个多月了,听她们滔滔不绝的有趣见闻,丰富了我的眼界,也让我抛开今晚的寂寞。饭后,余兴末尽,转移到酒吧,继续促膝长谈,交换了很多哲学上的观点,直到夜深才握手道别。人在旅途里,萍水相逢,恐怕不会有机会与她们再相见,但那份短暂的情谊,将会刻骨詺心,念念不忘的,别后再想起她们和那个晚上,如雾如花,倩影残留,徒添唏嘘。

回到房中,夜阑人静,卧在床上,望向窗外,稀落的星星,稀落的灯光,极目处倒分不清是星还是灯了,虽是夏夜,却寒意侵人,灯下读着卢云 (henri nouwen) 的 [心灵爱语 --the inner voice of love],让基督的爱带领我进入梦乡。

夜来辗转,蓝山入梦,梦到墨尔本的珍儿,也梦到布里斯本的 dr· lillian wong,曚咙间醒来,倒是错过了早雾晨曦的一刻,清晨的空气,沁着花香,从露台溜入,把我彻底唤醒,带着 [心灵爱语] 到花园去,坐在白铁椅上,再次喝着蓝山咖啡,随着满园柔和的清晨阳光,继续与卢云相会。

中午,驱车下山,寻回六年前,因山火不能进山,与母亲逗留在山下那间酒店傍的中国菜馆 [满福楼],一个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中国名字,它的出品,也十分地地道道,特别母亲喜爱的炸子鳼和清炒河虾,非常意外的令人满意,比香港的更出色,可能蓝山人杰地灵吧。坐在飧厅同一位置,一切摆设和装饰依旧,只是今回少了母亲,我还是点了相同的食物炸子鳼和清炒河虾,藉此回忆与母亲相聚,欢乐的一幕。可能并非假期,食客寥寥可数,掌柜的中年人跟我聊起来,说他的外父,即掌厨的大师傅,两年前已退休回到中国安享晚年,把厨务交给女儿打理了,怪不得女承父业,一样出色呢!一个人离乡别井,漂泊他方,到老年时,能落叶归根,真是一种福气!我不禁问,澳洲会是我终老的地方吗?其实,人生匆匆,光阴过客,地上几十年光景,在天上不过弹指一迅间,天国才是我向往的地方。

下午,打算探望 [三姊妹峰--the three sisters],便从 [纪念公园] 的街口走进去,走完一条笔直的大道,再行十五分钟便抵达了。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清风送爽,帮助我消化那顿吃不完的午飧。漫漫然闲适地走着,欣赏两傍的民居,也有好几家雅致的旅舍和咖啡座,还有四间画廊呢。特意跑进其中一间,原意随便看看,消磨时间,却遇上一位年老的女画家,倾谈起来,她来自黄金海岸 (gold coast),在蓝山才住了一年,喜爱上此处的山灵秀气,将会终老余生这里。她让我稍候片刻,收拾画具后一起同行,到她的家去,原来她的家毗邻 [三姊妹峰],可以看到它更秀丽的面貌。在她的家,除了受到蓝山咖啡和自制松饼 (home made scone) 的招待外,她更即席挥毫,画了一幅 [三姊妹峰] 的油画送给我。我颇喜欢这种萍水相逢,君子之交,天崖咫尺,人与人之间流露这些朴素的爱,倒也是浮生中美丽的点滴回忆。

欲在日落前回到悉尼,和一位中学的友人sam 约好晚上留宿他的家,于是驱车下山,经 katoomba 取道 highway 往悉尼。

蓝山的风韵,蓝山的邂逅,再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蓝山啊!甚么时候我们又相见呢?

写于二00五年三月二十八曰下午一时于布里斯本。

本文已被编辑[紫色菊]于2005-4-24 22:26:53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歷史過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紫色菊点评:

文词优美。若是对蓝山再多一些景物介绍就更美!

文章评论共[1]个
漠孤寒-评论

可惜文章修改太晚……at:2005年04月24日 晚上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