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苗族传统文化收集整理的思考走笔

发表于-2014年04月07日 上午10:24评论-2条

苗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需要后继有人,将苗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明智和历史的选择。在古远年代,传说苗族有文字,但没有传留下来,只是一种传说,没有依据,苗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只靠口头传流,而在口头传流中渐渐消失,这就是历史留给苗族同胞的惨痛教训。现在,就最简单的语言和一些传统文化习俗已渐渐丢失,令人痛心。因此,我们有信心、有责任、更义务把苗族的历史纪录下来,上对先民,相告的后代,使苗族的历史永世长存。现就收集整理苗族传统文化提出几点思考:

一、历史借鉴

借鉴学习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祖先的在生产劳动中以自己的聪明和睿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民间传统文化,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苗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字字皆押韵、句句相对称,叙事较完整,其特点丰富、广泛、朴实和韵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例:情歌《例如《梦中见》,就很有艺术特点和苗族韵味。歌中唱到:

男:树叶落尽冒树尖,阿妹歌声最动听;

四方游完不合意,只有阿妹醉我心。

树叶落尽全归根,阿妹美貌似天仙;

如果阿妹不嫌弃,我找媒人去提亲。

…… 

女:太阳出来照山间,晒得树叶成桐卷;

阿哥想我挂嘴边,我想阿哥梦中见;

太阳出来照山头,晒得树干要冒油;

阿哥想我挂脑后,我想阿哥梦中游。

……

又例:苗族取名字,是较规范而朴实的。

一是以孩子出生时间来取名。如:“猫”和“礼”,“猫”是晚上出生的,而“礼”则是时间较晚出生的。

二是以孩子大小的顺序取名的。如:“大(duaf)”,一般是男孩的名字,是排行老大;“路(luf)”,是排行老二;而“三、四、五、六、七、八、九、……”,则借用了汉语取名,排行与汉族顺号相同。叫“奏(nzhouf)”,是幺姑娘,排行最小,叫“走(nzous)”是男孩,排老幺,而叫“主(drus)”的男女不限,也是排行老幺。

三是以生活用具取名。如:“着(zhuot)”汉语为“甄子”、“亚(yas)”汉语为“锅”,“够(guof)”,汉语为“背箩”,“惹(reib)”汉语为“石磨”,“湾(wanb)”汉语为簸箕等。

四是以动植物取名。如:“板(banx)”汉语为“花”,“东(ndongs)”以汉语叫“树”。

五是以姓氏取名的。如:“张(zhant)”、“李(lis)”、“王(wangx)”、“陶(taox)”等。

六是以民族称谓取名。如:“曼(manb)”即哈尼族、“刷(buad)”即汉族、“医(yid)”即傣族、“角(juet)”即瑶族等。

七是与相关金属取名。如“娘(nyax)”汉语叫“银子”、“锅(guob)”汉语叫“金子”、“东(dongx)”汉语叫铜。

八是以植物的颜色取名。如“抓(nzuab)”汉语叫蓝、“萨(sat)”汉语叫“紫色”。

九是取老名较为独特。如:苗族男士(除黑苗男士外)一生有两个名字,即一个是乳名,一个是成人名。苗族男子一般结婚有了第一个孩子的第三天,就要邀请亲戚朋友相聚,取小孩的名字和小孩父亲的老名。小孩的名字是老人要依据某些物件来命名,而孩子父亲的老名是在乳名的前面加一个叫起来顺口的字。如:小孩父亲的乳名叫“宝”(baos),在“宝”前面加“锁(soud)”字,小孩父亲的老名就叫“锁宝”(seud baos)等。这是祖先留给 我们最珍贵、最规范的取名艺术才智。

另外,有的书籍说,苗族使用“父子连名”或“父女连名”,没有依据,是不符合苗族取名字和称呼别人的逻辑关系。例如:小孩的父亲叫“车娘(ceib niax)”,他的姑娘叫“板(banx)”,就叫她姑娘“板车娘”(banx ceib niax);又如:父亲叫“万常”儿子叫“幺”,就叫我“幺万常”,这种称呼是不礼貌或不尊重人的叫法,在我们苗族这个重礼节、尊道义的民族中,是不会这样没有理智去这样称呼别人的。因此,“父子连名”或“父女连名”,在苗族称呼中不通用或不使用。

仅从祖先的取名和称呼别人而言,我们不难看出,取名字是很有韵律和规范的,称呼也是很礼貌和文明的,这就是先民留给苗族的传统文化精品,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发现、去归纳、去运用。

二、基本现状

一是语言习俗丢失严重 部分苗族语言和传统文化渐渐丢失,将直接影响着苗族传统文化历史的传存。

一是部分苗族语言渐渐丢失。苗族语言的丢失,我们这一代人是有目共睹。现在走进寨子里,问小孩:“高那高孜呢?(你的爸爸妈妈呢)”小孩摇摇头,没回应,为什么?他们根本不知道“naf 、zib(那、孜)”是什么啊?大人拚要教小孩说“gaox bax gaox mab(高爸高妈)”,不使用苗族语言。试想,“高爸高妈”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懂,不太清楚,也太理解。假如我们在办婚事中唱的《感谢调》:“jait goud naf gyod zid meb daos les wok(家戈那戈资们岛类哦)”唱成“家戈爸戈妈们岛类哦”,谁听得懂?行得通和现时吗?再说了,如果大家一定要这样教小孩,说来也是一种潮流,或者说是一点进步。但要这样教,就成了一字是苗族语言、一字是汉族语言,在苗族语言中真是显得不伦不类,在汉语中更显得字语不体。更好的方法,不如直接教他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更确切。再说了,我们是生活在苗族聚居的大家园里,大家都说本民族的母语,小孩有条件学习本民族语言,这是很好的,也是一件顺其所得的好事。而汉族语言,小孩到学校读书后学的就是汉语,而且是完全学得很好,我们不就是进学校后才开始慢慢学习汉语的,现在不是掌握了好多汉语吗?又如:前几年,我在董棕河村委会门前问小坳抱鸡来卖的一个小伙子:“max zhib max gad ngangs麻之麻嘎缸(有没有乌骨鸡)”?他固然不知道”嘎缸”是什么意思?,如果我说“max zhjb max gab tlob changt麻之麻嘎豆参(有没有乌骨鸡)”,他就知道了,但“gab tlob changt(乌骨鸡)”,是汉语意译,而不是苗族语言。

从这些例子中,不难看出,祖先的语言已渐渐丢失。这样教小孩丫丫学语,是一种对民族语言不负责的行为。苗族有自己的母语,为什么要用汉语意译而又闹出语不达体来教小孩呢?

二是咬文嚼字不清。把祖先留下的语言说左了,不分前舌、后舌和翘舌音。例:祖先留给我们语言:“裤子”,叫“dris",现在却把它叫成”zhis”,“zhis"苗族话是我们支鸟的漏子,而不是“裤子”;菜刀叫“dras”,而他们却叫成“zhas”;油,我们叫“ndraox”,而他们叫“照nzhaox”,而“照”是瑶族的“黑网背包”;山,我们叫“drongd”而他们要叫“zhongd”,特别是有些词语会闹笑话,如果把“勐白drongd挖诗(到山上去玩)”说成“勐白zhongd(中)挖诗” 那是脏话,不是成了笑话吗?这些语言,如果现在我们不及时与纠正,以后就无法弥补了。

这些例子,只仅仅说明,我们不要把祖先的语言丢掉,这样,我们不仅糟蹋了先民纯洁的语言,而且对不起我们的后代。马克思在论日尔曼人中说过 “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信仰,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学习苗族语言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我们的后代,否则,苗族这种民族也会在这个世界上渐渐消失的。

三是懂得习俗的艺人在年高,苗族习俗有失传的危险。现在走在村子里、在花山场、家庭中,很难听到青年男女对歌、更难见到年轻人吹芦笙……就现在黑白喜事而言,都是“江江勒njiangx njiangx let(直话直说,以下相同)”,不再按祖先的套路去操办。就以办喜事为例:婚俗歌、礼节等等都渐渐发生了演变,说得具体一点,已被“现代人”剪辑了。现在就仅仅“通梭(就是小伙子把姑娘领到家后,要派媒人去通知姑娘的父母)”,一般都比较简单,不在演唱婚俗歌,用苗族话说:“江江勒”。一句“江江勒”,把苗族内涵较深刻的婚俗传统文化逐渐淡化;一句“江江勒”,把苗族丰富多彩的婚俗歌简单化;一句“江江勒”,不会唱婚俗歌的人也可以当媒人;也因为一句“江江勒”,在举办婚礼的过程中,不再唱婚俗歌,只商量彩礼即可;再如:办丧事。现在基本不再按照祖先的套路去唱丧事歌和吹芦鼓瑟。这种渐渐演变的民苗族习俗操办效果,虽然办起来比较简单、省事,但它失去了苗族丰富多彩的原质民间文化色彩,而且这种简办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丰富多彩的习俗就会渐渐遗失,将有愧于我们的祖先和后代。苗族作为一个以口头流传记事的民族,如果就这样将祖先几千年辉煌的苗族传统文化习俗糟塌了,那就是历史的罪人,我们有信心有责任将苗族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传流千古。

三、收集整理

苗族是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间文化宝藏,苗族民间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一朵绮丽的花瓣。勤劳勇敢的苗族人民在长期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文化艺术,内容涉及到苗族的源流、迁徙、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记录着苗族迁徙的苦难历程,也叙述着苗族的生产、生活、习俗、部落、部族、民族之间的战争与融和、隔阂与友好的历史,蕴含着苗族的宗教、哲学、道德、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苗族民间文化,作为人类发展的产物、生产劳动中创造的结晶,很值得我们去认识、去探讨、去收集和整理。苗族民间文化,它有着汉族始祖炎帝同等悠久的历史,是苗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结晶,神秘的传说、优美的刺绣、高超的啄饰、朴实的风情,无不展示着苗族先民的智慧和结晶,也标志着苗族民间文化的绚丽和辉煌。

面对浩如烟海的满族文化,只靠口耳相传,它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因此,收集和整理苗族民间文化,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提出了“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存”的提案:“要举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培训班,召集懂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人士进行培训,收集和整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永世长存。”得到了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寄此东风,高度认识苗族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收集整理苗族传统文化,否则,苗族传统文化习俗将不会重演。

一是苗族的民间传统文化信息闭塞,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还比较纯朴,具有很高开发价值,我们应该乘机而上,积极去探索、去开发、去收集、去整理。

二是懂得这些方面的艺人年纪已高,有失传的危险,收集整理苗族传统文化负责任重大。

三是苗族同胞要共同关心、探讨、收集整理苗族民间文化,为弘扬苗族传统文化增砖添瓦,更希望爱好苗族传统文化的人士参加积极与。具备收集整理苗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素质的苗族同胞,应该积极投入到参与收集整理苗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收集整理苗族传统文化责无旁贷。

四是收集整理重点。丧事的芦笙调、丧事歌调、婚礼习俗歌等,其次,可以收集整理苗族故事、山歌、寓言、谜语等等。在收集整理过程中,按照办喜事、丧事的程序渐渐去舒展、去收集。例如:收集婚俗歌谣,就从“通梭”开始,直到婚礼结束,一首一首歌进行收集。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才有可能将我们的苗族传统文化以世传存。

总之,浩如烟海的苗族民间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收集、去整理,更需要苗族同胞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坚信,只要苗族人民有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参与积极收集整理苗族的民间文化艺术,更需要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各界友人和专家切实帮助收集和整理,使苗族的民间传统文化在苗族山乡绽放出绚丽多彩的民族之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走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点墨岁月点评:

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风俗的逐渐散失,有一颗悲悯之心!
正如作者所言,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在社会化浪潮下消失殆尽,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任重道远!
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2]个
呆贝贝-评论

很多的文化遗产,都正在消失,需要警醒了。问好!at:2014年04月07日 中午2:49

走笔-评论

谢谢,共同心声,问好!at:2014年04月07日 下午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