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颂的展览观后感隔水望伊人

发表于-2014年04月11日 下午5:33评论-3条

我曾经听说过一句话:你的心是什么样,看到的世界就是怎么样的。颂的展览有别于我之前看到的个人主题展,它是很多艺术家用摄影,雕塑,漫画等不同形式去讴歌生活,赞美生命。在我看来,生活大都是美好的,值得我们歌颂,让我们的心灵起舞,让思绪随着展览狂奔,用笔尖记录旅程的脚印。

首先吸引我注意的是东方月的漫画。他的漫画寥寥几笔,就很传神。在<人群>的作品中,一位女子双膝蹲在地上,高举着交叉的手,衣服穿了一半,露了一半。旁边的一个碗旁,有一只小鸡在啄食。东方月写了这样一句话:在上帝眼中,人的善行就如一件破衣裳:不足以遮盖自己。作品画的虽然是一个人,题目却命名为<人群>,说明创作者要表达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现象。既然善行不能完全遮蔽一个人,那么就要提醒人们少做损人不利己,损人利己的坏事,不断地完善自我。

此次展出还放了他另一组<人群>以猫咪为主人公,一只猫咪慵懒地趴在沙发上,旁边堆放着dvd,咖啡,酒还有电视遥控器。直到有一天,一切发生了改变,猫被赶出来,带着口粮和行李,目送车离开。猫不得不在垃圾桶里觅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优秀品质警觉,刚强,相信奇迹。最后创作者在这只猫背后,画上了很多只猫。画旁写了一行字:生活发生改变,岂不值得好好庆祝?这让我联想起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大部分人都像这只猫一样,有时候,被迫的改变何尝不是好事吗?

除了漫画外,还有王燮达的雕塑<子曰>在一个沙漏样的三角形架上,中间一块木头撑起两个触角。这让我联想起"不偏不倚,是为中庸。"作品形象生动,让人深思。除此外,曹原铭的<中国教堂>用钢筋混凝土制作,中国的青瓦屋,有点日式建筑的庄重特色,加上典型的十字架,中外合璧的中国教堂就活灵活现的出现在大家眼前。高入云的<i am () am i >这组铅笔画,我是谁,谁是我。这个来自于哲学的追思,中间的空档正是我们要思索的问题。

章佩芸的《病人》在一张洁白无瑕的被单里,皱褶的被单从侧面反映病人骨瘦如柴,伸出的手极细,抓住被单,仿佛是不断与命运抗争。在《病人》的旁边是一个窗户,白色的围栏里,看到绿色的铁丝网,隐隐约约看到窗外有绿色的植物,画面干净整洁,表达着一种不拘束缚,希望会在绝望里伸出。

在孙云的作品《团契》是再地方摆放着几个连在一起的椅子,椅子面的y字形相连以及一条条横线像极了马路,整体看起来像立交桥纵横交错,特别有趣。这反映每个人的独立性又凸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人是社会的人,被社会约束,同时,也为社会做贡献。

最后我再次审视了史蒂文的《云南肖像》画面里截取了老人的脸的特写,再分为九大板块,在上面叠加花鸟树等,在他们一个个充满皱纹的脸上的再次创作。那些鲜嫩的树枝、绽放的花朵以及鸟儿和满脸纵横的皱纹的对比下,将画面表现得更有生命力,有一种枯木逢春之感。

看完这次的展览,我在心底对生命充满着敬意。世界上最珍贵的是生命,无法改变的是命运,能改变的是自我!几位艺术家联手用多种媒介教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自身忽略的诸多问题,去歌颂生活里的真善美,进而完善自身的不足。生活值得歌颂,难道不是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隔水望伊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理野精华:理野
☆ 编辑点评 ☆
理野点评:

看展览,看晚会,看歌舞,讲究的不是一时的兴趣,或者偶尔的眉开眼笑,最重要的还是那种有意义的思索和感悟,我看出来了什么,我感受到了什么,我得到了什么启发,我可以运用在人生的哪一驿站,这才是化境的“看客”。只有这样,才正如作者之所参悟的:去歌颂生活里的真善美,进而完善自身的不足。

文章评论共[3]个
郑佳仪-评论

欣赏佳作,祝福at:2014年04月11日 晚上10:45

文清-评论

清晨曙光初现,幸福在你身边,祝朋友一天好心情!at:2014年04月12日 早上8:02

殊异-评论

欣赏,问好。at:2014年04月12日 中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