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出淤泥而不染”----梁陈诗坛的异类诗人阴铿土豆1983

发表于-2005年04月25日 下午5:09评论-0条

阴铿,字子坚,祖藉武威姑臧,生卒年月不详。《南史·本传》记述,阴铿自幼聪慧,五岁能诵诗赋,日千言。长大后,博涉经史。长于五言诗,为时人所看重,诗名和何逊并称。在梁时任过湘东王法曹行参军。由梁入陈任始兴王中录事参军。由宫廷诗人徐陵推荐奉诏预宴赋诗,援笔成篇,写下《新成安乐宫》,博得文帝赞叹。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

偏隅于南方的梁陈,在南北朝时相对太平,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优裕和佳丽的江南山水美景,贵族文人常常歌舞湖山,游宴唱和,或优游于山水田园,或沉湎于歌舞宴饮,或吟咏男女私情,内容单薄而贪弱。叶燮在《原诗》中指出:诗歌发展从上古歌谣“一增华千三百篇,再增华于汉,又增华于魏,自后尽态极妍,争新竞异”。但文人们却对诗歌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开拓。在魏晋以来,我国声韵学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较大发展。齐永明年间,周顒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著《四声切韵》,同时著名诗人沈约等人,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沈约等发现的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这种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由于齐梁以来,统治者生活荒淫腐朽,新体诗在发展过程中被纳入写作宫体的轨道。(“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蒂萧纲作太子时。《梁书·简文蒂经》载萧纲自言:“系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适应了宫廷贵族的享乐需要。君主的大力提倡,群倡,狎客,妃嫔互相唱和,艳曲连篇,色情泛滥。在这种创作环境中阴铿走了另外一条道路。他运新体诗的形式自觉继承“大小谢”诗风,突破宫体诗的内容,别开生面,从自然山水的广阔天地选取题材,致力于洁言艺术技巧的提高。如黄子远在《野鸿诗的》中提到“承齐梁颓靡之习,而能独运匠心。”

在阴铿笔下,南京钟山那秀美的春色,大江的波涛,宏伟的都城建筑,荒远的山野戍楼,行客的乡愁别绪,渔人的歌唱泰然……无不描绘得生动感人令人向往而饶有诗味,且看诗人游开善寺后所作的《开善寺》:“鹫岭春光遍,王城野望角。登临情不极,萧散趣无穷。莺随入户村,花逐山下冈。栋里归云白,窗外落晖红。古石何年卧,枯树几春空?淹留情未极,幽桂在芳丛。”开普寺在南京钟山上,建于梁武帝天监十四年(公元五一五年)。诗中以精工的笔融描绘了春满钟山的秀丽景色,山高寺危的壮伟气势,抒写了作者登山赏春的无穷兴致。再看诗人的《五洲夜发》“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这首诗写雾锁大江,新月微明。江上夜行,从灯火与声息中辨认事物,绘声绘影。诗末两句以“愁人(诗人自指)数问更”,点出了长夜漫漫,对照“劳者时歌榜”,辛苦的船夫唱着蔻的歌曲开船前进,歌声的雾濛濛在江面上回荡,颇有一缕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

阴铿的诗歌从语言自然、音律和谐、形象生动、情景交融,形成了清新流丽的风格。如诗人笔下描绘的洞庭春色:“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芳香。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行舟追远树,度鸟息危樯。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渡青草湖》”,青草湖和洞庭湖相连。春天湖水上涨,一派烟波浩淼,诗人从乘舟渡湖的动态感受落笔,着力刻划在和风丽景下的湖光水色,形象逼真,生动,想象优美,丰富。“沅水”两句,不直写洞庭包孕万汇的气象,而以桃花的艳丽色彩和杜若的沁人幽香渲染诗的意境,令人心驰神往。而“行舟”两句,则以细致准确的笔触刻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舟行远方,人的视线已无法看到它前进的动态,只觉得它已停在远树旁边不动了;飞鸟渡湖,不能一翅飞越湖面,中途常在湖中行舟的帆樯上休息片刻。两句共十字,描摹出了青草湖的宽广无限,给人以历历在目的感受。这首诗虽系古体,但在炼字造句,章法结构,紧物描绘,意境创造等方面所显示的特色,与汉魏古诗质朴浑然,一气呵成的气势迥异。如清人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所说:“阴子坚诗声调既亮,无异梁晦涩之习,而琢句抽思,务极新隽,寻常景物,亦必摇曳出之,务使穷态极研,不肯直率。”

阴铿在创作新体诗的实践中,致力于斟音酌句,追求辞精意切。声律,对仗等技巧在他手中日臻熟练,不少作品初步具备了五言律诗的规模。在他现存的三十几首诗中,五言八句的格式,占了近半数。这些作品,又可大致分为二类:一类作品平仄不尽协律,对仗却相当工整,可算是新体诗向近体诗演进过程中的过渡作品。如:《晚出新亭》“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另一类作品除个别字句平仄不够协调,通篇已近似唐人五律。如《昭君怨》“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实。汉地行随尽,胡关逐望新。交河拥寒雾,陇首暗沙尘。惟有孤明月,犹能送远人。”在五言八句的严整格律中,抒情写景,笔墨凝练。可以说,阴铿的创作实践,无疑推动了齐梁新体诗向唐人近代诗的转化。清代评论家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指出:“五言律,阴铿,何逊,庾信,徐陵已开其体,唐人研揣声音,顺稳体势,其制乃备。”

阴铿的诗歌艺术,对唐代诗人产生过良好而重大的影响。杜甫以“不薄令人爱古人”的态度,“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效果。杜诗中许多精美凝炼而不见雕琢痕迹的诗句,如“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更可见出阴铿诗风的内在影响。即便才华夺造化的李白,也更是加以认真学习,借鉴的正象杜甫所欣赏:“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李白五言律诗,诗味浓郁,风格清丽隽永,和阴铿的诗风宛然相似。

唯一遗憾的是,作为武威籍作家的阴铿,“晋义熙(公元四0五—四一八年)末,曾祖袭,随宋武帝南迁,至南平(今属湖南省)”一生未到故籍,也未有吟咏家乡的诗歌佳作,这既是诗人的不幸,也是凉州文化的不幸。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土豆1983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redy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