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秦淮,一部写不完的历史:
泊秦淮 唐代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乌衣巷 唐代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早春二月,秦淮河畔,春雨绵绵,显出其妩媚之面貌,秦淮光辉璀灿的文化不断延续,历朝以来,几许骚人墨客对它吟咏,多少有些悲怆!
要认识秦淮河,可从唐朝杜牧之 “ 泊秦淮 ”,和刘禹锡之 “ 乌衣巷 ” 开始,之后再多的文字叙述也是比不上的。
杜牧是著名文学家和杰出诗人,好歌舞,善诗文,经常当宴赋诗,旁若无人,他写的抒情诗句,生动清丽,俊美浪漫,犹擅长七言绝句;“ 泊秦淮 ” 这首诗写烟月迷茫,夜泊秦淮河畔所见之情景,叹息前朝亡国之音,对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予以辛辣讽剌;今天,时代虽然不同,依稀从诗句中仍可寻觅所述。
秦淮河古名 淮水,东源出自宝华山,南源出自东卢山,汇合于江宁县,流入南京城,横贯市区南部流出,汇入长江,( 长江又名扬子江 ),全长一百一十公里;相传秦始皇东巡至金陵时,听方士所言,凿方山断长陇,以泄金陵王气,故名秦淮河。
远古,秦淮河乃长江支流,孕育了南京古老文化,有南京母河之称,入城后的内秦淮河段,素有 “ 十里秦淮 ”, “ 六朝金粉 ”之誉,两岸建筑,雕梁画栋,舸舫凌波,桨声灯影;加上文人荟萃,市井繁华,构成了古今烟花之地-----秦淮风光。
今天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旁边之 乌衣巷,远在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的兵营所在地,军士都穿黑色制服,故以 “ 乌衣 ” 为巷名;东晋初,大臣王导住在这里,后来便成为王,谢 (安) 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府第,到了中唐,刘禹锡通过野草,夕阳和燕子,既说明朱雀桥和乌衣巷昔日繁华,又隐喻写出唐代时,金陵的衰落,从而引出沧桑之感触,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是诗人刘禹锡最得意怀古名篇之一,曾使白居易 “ 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毛泽东也挥毫草书,感叹一番。
早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灭吴以后,于公元前472年,在今天之南京雨花路,建造了南京最早之城池---越池,这便是南京可确切考查年代的最早古城,南京建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也源于此;公元229年,三国之吴国迁都建邺,为南京建都之始,此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定都于此,史称 “ 六朝古都 ”,和 “ 十朝都会 ”。
被誉为 “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 ” 的南京和它的秦淮风光,曾经演绎过一幕幕历史湮云,展示过一段段改朝换代之沧桑遗憾,也给后世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光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篇数月前的旧作,在某论坛发表过,现再放在此以呼应那篇 [ 杜牧,一位文武俱备的大诗人 ] 。
---------------------------------------
写于二00四年八月十五日晚上十时于墨尔本。
本文已被编辑[漠孤寒]于2005-4-30 19:35:10修改过
本文已被编辑[书剑浪子]于2005-5-1 8:39:52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歷史過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