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瘦西湖(下)静韵随风

发表于-2005年05月03日 晚上8:46评论-0条

(六)白塔

回到刚刚下五亭桥的地方,我就去了白塔。它是由乾隆年间程扬宗、吴铺椿先后营构。1984年,爱国旅日侨胞陈伸先捐款,于白塔晴云旧址兴建了一座两进院落的庭园。市园林部门先后又对围绕景区的汀屿、小池、曲溪、土丘等建筑和修葺,基本上再实现了“别业临青甸,前轩枕大河”的水乡意境。该园门嵌赖少奇书“白塔晴云”石额。内设积翠轩、曲廊、半亭、林香榭等景点。

瘦西湖,有桥有塔。在以前,我看过一句话:桥是横着的,塔是竖着的,好象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两种不同的人生。我也不懂,但在逛瘦西湖时,总觉得一直在寻找人生。

白塔,到过北京的人还以为是走错地方了,这景,也是“借”的典型。走上白塔的台阶,塔檐上雕刻着十二生肖,惟妙惟肖。第一次来得时候,我一直在寻找进塔的门,但找了半天还是没看到门的影,我听朋友说这压根就进不去。我心里纳闷,这么大一座塔,真的没门,真的只可近观而不可亵玩焉吗?至今我还对它“有门”还抱有希望?于是,那好像是我的一块心病,每次去都要瞧瞧,门是否真的已开。后来我听有人说:“是否有门无门无所谓,关键是你的心门是开是关。”高深!

白塔左面是一个法海寺,很小,有几个尼姑在门口念经。我那时觉得瘦西湖有个法海寺有点突然,没带好一分虔诚的心,怎能入内,就只在门口拜了拜。

但转出来的时候,看见有个小卖铺,里面有卖各式各样的东西,我惟独对那个木鱼情有独中,也许是因为寄北那篇《木鱼》记得太熟悉,那种笃,笃……的声音会给我心灵的安静,“世间乐器千百,曲乐万千。我若把木鱼声声也当做一种曲音,会否有人讪笑。如此,你只管笑罢,我则转身,自怡然听音去。”,我不知道我自己行不行,我身上沾染了太多世俗的气息,愿这小小的木鱼涤净我心灵上的尘埃!但我买回去的时候,宿舍里每个人都惊讶不已,但她们也都忍不住,“笃,笃……”地敲了几下。她们怎样的心情我不懂,于我,只为寻找心灵上的安静。

折回,往二十四桥走去。

(七)二十四桥风景区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的一首诗,使就二十四桥名垂千古,扬州曾经的繁荣可见一般。沿着又一条长堤,二十四桥风景区就到了,但此二十四桥已不是当初的了,是后人在旧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由玲珑花界、熙春台、十字阁、重檐亭、九曲桥,后又续建望春楼、栈桥、静香书屋等。其布局呈“之”字形屏列,构造旷奥收放,抑扬错落,各面转折对景都是一幅山水画卷,湖两岸长廊依云墙伸展,陆路与水道并行,整个景区在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里的汉白玉碑上,就雕刻杜牧这首诗,是由毛主[xi]亲笔临写。很多人都专心致志的站立碑前,读着这首传诵千年的诗,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听导游说这里的这块石头江泽民来瘦西湖时曾坐过,每个人都争先恐后要坐一下。我心想:今天人太多,下次,我也得坐一下,看看那石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一个人偷偷地笑。在熙春台上,希拉克来仿扬州时曾满怀激情的挥过手。

走上栈桥,真有点像走上了铁索桥,摇摇的,晃晃的,一下子怎么就感觉革命岁月了呢,我自己都有点惊讶,我也不懂造园者的意图究竟如何,也许我还未参透。

二十四桥终于到了,我特意小心翼翼,仔仔细细地走了一遍,心中还默数着,不是因为不相信,只为用实践来检验一下,果真是二十四个台阶,二十四根柱子!站立桥头,没有太想到杜牧,反而想到了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不懂,扬州在历史上的兴兴衰衰,太久远,太变荡,但也归于今日的平静的安宁,虽不是很发达,但,但还算静,很适合想点东西,写点东西。闭目,依稀中,听到箫声,看到千年前的样子。

我不愿按原路返回,毕竟,我不愿再惊不起太多感情上的涟漪,前面,仍是瘦西湖的景,但已没太多的有名景物,只是树树,草草,花花。我知道在我已经经过的路中,我还是错过了很多的景,但那分情,等以后再燃起。

但我,已,爱上这个城市,让我,也好好寻找我自己的那片精神上的这片土地。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静韵随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轻轻走来点评:

其实
是很不错的散文
发在其他里
可惜了些
若是三篇合起来发效果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