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们夫妻两人买断工龄后想买部车营运,母亲打电话来,叫我们明天回家吃午饭,还要给我们两万元钱,帮我们买车。放下电话,我哽咽了。这么些年来,我们家大大小小的事,母亲总是关注着。
那天饭后,母亲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大信封,我是说什么也不肯要,拉扯了很久,母亲精疲力尽地坐下说:“拿着吧,这么些年,三个孩子中,我老得最亏欠的就是你。”这话,我听过好多次了。母亲总说,我是老大,吃的苦最多;为减轻家里经济负担,高中没毕业就工作了;结婚时,下面还有弟妹在念书,给我办的嫁妆也不多;我女儿出生后,她也没能给我带孩子;现在单位改制,我失业了,是她没能让我念大学的后果......总之,母亲把这一切都看作是她的失职。
掂着这个信封,份量虽然不是很重,心却异常地沉重;看着母亲日渐斑驳的头发,我发现,母亲确实老了,丛一个曾意气丰发的教师变成了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母亲,我连生命都是您给予的,您养育我成长,教育我成人,我的一举一动都让您牵挂,您还亏欠我什么啊?我要到多大才让您放心?在您心中,我永远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无论离家多远,总也走不出您的视线!
说起来母亲也是辛苦劳碌之命。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她的母亲,我的外婆是这家的童养媳,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妇女在婆家是没有一席之地的,而且在生了我的母亲后,就没有再生养出一儿半女,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农村妇女,在严重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束缚下,硬把我的母亲看得比儿子还金贵,含辛茹苦地支撑母亲念完了初中,后来才得以进入村办小学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就是这个一字不识的童养媳出身的母亲,让她的“独生女”,我的母亲走上了传道授业,为人师表之路。这一代,就是二十八年,这二十八年,母亲完成了她人生的三件大事:结婚、生子、转正。每一件事,现在回想起来,都是母亲的骄傲:一是和我当教师的父亲结婚,她放心;二是生养了三个周周正正的孩子,她开心;三是通过二十多年的“攻读”,从民办教师“转正”到公办教师,我们姊妹三个也跟着“沾光”,吃上了“皇粮”,她宽心;就是这一纸“皇粮”卡,使我们在人生奋斗过程中,少走了一段弯路,我才有资格参加烟草行业技工学校的招生考试。
就在母亲“转正”后,我们全家也正式离开了她工作的那所村办小学,迁到父亲工作的小镇居住,母亲也调到附近的中心小学工作。那一年,我十四岁。我记得搬家不久,我母亲就给我们姊妹三个上了一次“思想政治”课,说环境变了,我们三个还是要象原来在农村一样,要吃得苦;不能和别人比吃比穿,要比成绩;要记得自已是山沟沟出来的,千万不能忘本,自已的未来靠自已去争取等等,总之,说了不少,我好象是听得打哈欠,还为此挨了母亲一巴掌。每到周末,家里都好象形成了习惯一样,晚饭过后,我们姊妹三个都会自觉地围坐在一起,听母亲开“教育大会”。如今,我早已工作了十余年,每每想起我们一家“开会”的情景,都是记忆犹新,有时甚至渴望什么时候母亲能再给我们姊妹三个开一次会。母亲,您不仅仅是我们的母亲,更贴切地讲,您是我们的老师!
我婚后每次回娘家,母亲总要问问我婆婆的健康状况,有时回来还要带点东西给婆婆。婆婆也是一位退休教师,少年丧父母,在艰苦的年代靠亲戚接济读出书来;中年丧夫,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儿子成人;母亲总说,我的婆婆命运坎坷,不容易,我们做媳妇的要多关心老人,婆婆也是妈,照顾她是媳妇的责任。这么多年来,婆婆和我虽说不是亲如母女,但也从未大声说过话、红过脸。
前年,母亲退休了,刚好妹妹的儿子出生了,母亲就毫不犹豫地接过了给妹妹带孩子的任务。当时我们姊妹三个是坚决反对,毕竟母亲年岁大了,身体也不怎么好,也该歇歇了,可母亲很固执,她说,我们工作都忙,她闲在家也是闲着,不如动一动,也算是锻炼身体吧,二是她工作了这么多年,一下子退下来,心里空荡荡的,想为儿女们帮帮忙,自已也充实些。既然这么说,我们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每当看到母亲逐渐苍老的面容,忙碌的背影,略显笨拙的身躯,我们做晚辈的心里确实不是滋味啊!我总想问问一母亲“您什么时候才能为自已想一想啊?”
去年十月份,母亲因多年的胆结石复发,住进了医院,在反反复复的诊断下,情况非常严重,只有手术切除胆囊。考虑到母亲已年逾六旬,又患有高血压,我们一直不想作这样的决定,总想药物治疗,但看到母亲有时痛得实在是忍无可忍,只能铤而走险了。手术的前一天,母亲说想个洗澡,要回一趟家,还说想看一看我的女儿,我知道,她这只是借口,她心里想什么,我很清楚,她是怕她下不了手术台。那天下午,在我家里,母亲拿起麦克风,和我女儿一起唱起了刀郎的歌曲,看到母亲和我女儿一起摇头晃脑,听着她那略带戏曲性的腔调,我躲在厨房里,泪如泉涌。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做文艺宣传时的母亲,她还是那样的漂亮!还是那样要强!她是故作轻松,是想向我们说明:她会没事的,她以后还要象现在一样,和她的晚辈一起唱!母亲啊,您怎么就不能糊涂一些呢?
总算是老天照应,手术后的母亲康复得很好。我劝母亲不要再操劳了,她只是笑笑,叫我放心。她说,人活一世,不在乎活多大,只要自已觉得值得就满意了。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小辈的的确不如母亲。
写到这里,我想对母亲说:母亲,您豁达的胸怀影响了我,您博大的爱心感染了我,使我看到生活每天都有新的希望。如果真的有来生,我还想做您的女儿,继续享受您的恩泽。
本文已被编辑[书剑浪子]于2005-5-4 22:53:13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燕南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