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中国人多之我见乐琴书以消忧

发表于-2005年05月14日 中午12:50评论-1条

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存在着纷繁芜杂、“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与弊端。振兴中华之路,充满艰难险阻,荆棘坎坷。面对民众的殷切希望,政绩的乏善可陈,高高在上的父母官们,为了掩饰其无能与怯弱,凭借其聪明才智,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推脱其责任的“冤大头”——中国人多吗!所以当面对别人质问“中国为何经济落后、腐败为何如此严重^”时,他们会理直气壮的回答道:“中国人多吗!”。这一法宝可谓‘战无不胜,功无不克’。百试而不爽。上行下效,普通民众也深刻的领会到了这一精神要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无奈、失败统统的归咎于国人的过多。在中国社会,如此的官民一心,众人一口的确是比较罕见的现象。

不可否认,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确实加剧了社会的负担与矛盾。影响了社会的建设、发展。然而把这一国情定格为社会所有祸根的源头。未免有强词夺理、栽赃嫁祸之嫌。更有甚者希望多发生些灾难,多死些人才好。持这种观念的人,与为了独吞劫物,杀死同伙的强盗又有何异呢!一样的野蛮、一样的残忍。

姑且依照这一逻辑,我们可得出人越少的国家越发达的结果。这显然是荒谬的。像美国、日本这两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却是世界少数几个人口过亿的国家。特别是日本这个弹丸小岛资源的贫乏、人口的密度与我归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却在二战的废墟上发展起来。成为笑傲世界的经济强国。在这样铁的事实面前。那些高抛”人多“论者不该汗颜,闭嘴吗?

令人不解的是,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却急缺40万的软件人才,和各种知识型才俊。成批的是些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废人”。从这一多一少中,让我们清楚的明白我国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过多的人口,而是在于人口素质的低下。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教育。正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说:“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的竞争,归根到底在教育上”。在这点上我们的邻居韩国、日本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自诩“尊师重教”的我国。国人对教育是日益的淡漠。

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里。物欲横流掀起的漫天灰尘掩盖了人们重教的心灵。政治家们为了政绩表。一门心思的放在经济上。而很少垂青见效晚的教育事业。这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事,他们是惟恐避之不及的。为了经济的发展侵吞教育经费,也是屡见不鲜。导致基础教育设施的陈旧,乡镇教师工资的不能兑现,生活困窘;普通民众也是利字当先对金钱是顶礼膜拜。忽视、鄙视教育。使大批孩子缀学,过早的踏上了打工之路。“在苦不能苦孩子,在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喊了好多年。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苦的孩子、穷的教育。而古今中外的发展史告戒我们,没有强大的教育做基础,这个社会的发展很难走出一条健康的道路。那些表面上轰轰烈烈的盛况,不过是空中楼搁海市蜃楼。瞬间就回消失。

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面对困难时不要推卸责任责怪同胞的过多。而应该勇于承担,战胜一切。

希望有那么一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八个大字,不紧写在墙壁上,更应该写在每个人的心上。这样振兴中华之路就为期不远了。

本文已被编辑[★冰承郁☆]于2005-5-14 17:03:17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乐琴书以消忧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承郁☆点评:

新颖的观点哦,不过人多也是现实。
欢迎你来到烟雨哦:)

文章评论共[1]个
感伤女人-评论

事实上现在农村鄙视教育的人可是非常少的,相反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去上大学,以后可以有一份好的工作,只是一个“钱”字让他们一筹莫展。at:2005年05月14日 下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