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触《西游记》时,我常有一点不解:那就是唐僧凭什么成为这个取经团体的领导者。论斩妖除魔不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论吃苦耐劳不如拙朴憨厚的猪八戒;论勤勤恳恳不如任劳任怨的沙和尚。唐僧跟他的三个徒弟比较起来,真是一无是处。并且在取经路上不是被这个魔头抓去要煮着吃,就是被那个女妖缠住逼着拜堂成亲。害得几个徒弟是浴血奋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救出。简直就是这个团队的负担、累赘。不明白观音大士怎么会千挑万选选中了唐僧,还委以重任:派往西天取得真经。将我佛发扬光大。可真正了解之后。才发觉观音大士的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唐僧具有他的几个徒弟无法比拟的优点——对事业的坚定信念,不取得真经死不罢休的执着精神。
在化生寺上唐僧就曾发誓:“捐躯献身、直至西天、不得真经、永坠地狱”。坚定的决心就可昭月,令人佩服。面对别人的忠告:“西天离此十万八千里,路途遥远、高山峻岭,沿途更是豺狼虎豹出末,妖魔鬼怪横行,这可是条九死一生的不归路”。唐僧没有丝毫畏惧、没有退缩,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西天之路。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豪迈气概。在取经途中唐僧的这种执着精神更是表现的不可或缺。像孙悟空几次离职,猪八戒更是多次叫嚷散伙,取经团体是遥遥欲坠,濒临瓦解的地步。但只要唐僧在,信念就没灭,团队就不散。
我们还可以从孙悟空的身上看到唐僧的领导风范。当唐僧把孙悟空从五指山救出后。孙悟空虽说听从观音大师的指点,追随唐僧。还不如说是出于报恩之心。然而二人激烈的矛盾,凭这点淡薄的感恩之情,是无法维系他们原本脆弱的师徒关系的。所以当唐僧责怪孙悟空妄杀歹人后,孙悟空是愤愤然的拂袖而去。当然最终唐僧依靠观音大士的紧箍咒才将其制服。这样一来。就让不少人认为唐僧之所以制服孙悟空完全是依仗紧箍咒。但大家忽略了一点:当唐僧几次赶走孙悟空时,都象向他保证以后不会在念紧箍咒了。此时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只能算是一件够酷的装饰品。他也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自由。然而我们看到身在花果山的孙悟空,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取经路上的唐僧。这是因为唐僧在朝夕相处中也为孙悟空套上了一顶自制的金箍。如果说观音大士的金箍驯服了孙悟空的肉体,那么唐僧的这顶金箍就征服了孙悟空的精神。这顶金箍依靠的不是咒语,而是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使得孙悟空为之折服,死心踏地的保护唐僧踏上西天取经的征途。
最终,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观音大士的远见卓识——有信念者成就大事业。
唐僧作为这个取经团体的领导者,当之无愧。
本文已被编辑[风雨鄢然]于2005-5-17 21:09:2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乐琴书以消忧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