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浅谈《芙蓉镇》影影

发表于-2005年05月21日 中午2:14评论-1条

电影《芙蓉镇》是一部以中国文化大革命为背景的影片,故事发生在湖南湘西的芙蓉镇:镇上的“芙蓉仙子”胡玉音通过辛苦的经营终于和丈夫建起了新屋,然而,“四清”运动开始了,高额的收入让玉音被定为新富农,丈夫自杀,房子又被没收了……她的命运跟反动右派分子秦书田联系到了一起,两人开始漫长的扫街日子,被批斗的日子……

还有一个贯穿整部电影的人物,懒汉王秋赦,他在文革期间升官发财了,当上了镇党支书,大抓阶级斗争,好不威风。然而,文革结束后,他疯了,敲着铜盆狂喊“运动”,身后是一群看热闹玩儿的孩童……讽刺幽默的效果让王秋赦这个悲剧形象更加凸现。

影片好几次出现那个经典的句子,“像畜生一样活下去”,可见文化大革命对人们的伤害有多重啊。这是一场浩劫,顺应它的或跟它不符的,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既是肉身的残害,又是灵魂的扭曲。但是无论如何,玉音和书田都活了下来,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虽然在灵魂的深处留有一处伤痕,但是还是迎来了文革后的曙光。

文革在芙蓉镇的进行,我们可以推想到文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情况。这样一场文化大革命在芙蓉镇居然寄托在一个懒汉的身上,王秋赦成了运动队依靠对象,他借着“运动”成了镇上的有权有势的人物,文革居然依靠在这样一个文化有限的人的身上,我们已经可以预测到它的未来……

大丈夫能屈能伸,反动右派分子秦书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从他被定为“反动右派”开始,他自己并没有放弃生活,反而活得比任何人都精彩,他很冷静地面对一切,这让我们深信,在他的心中一直有自己的信念。于是影片安排他成为女主角在受挫后的精神引导人物,“像畜生一样活下去”是他教予玉音最有价值的东西了,因为在那样的动荡年代,只有这样,才可以生存下去……终于,他们成功了。

我觉得整部影片在某个程度上体现一个“适者生存”的理念,文革的最终失败和男女主角的成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革是一场错误的运动,它给中华大地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它的这个特点也就决定了它终告失败的结果;而先进的人们,勇敢的人们,不挠的人们,他们冷静地预测了文革的未来,信念坚定地承受文革带来的悲痛打击,因为他们相信中国将会迎来黑暗后的黎明。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领导者错误发动的一场思想文化革命,它造成了历史的倒退,是很难生命力强盛地发展下去的,它扮演的是一个“不适者”的角色,错误地估计国内形势,所以终于是要失败的;另一方面,即使像畜生一样活着,只要活得有信念,同样是精彩的人生,不是吗?

所以,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历史的厚重性,教育意义的深远性,揭示规律的深刻性。其中隐含着一种生存智慧,那就是“适者生存”,不管面对如何一种社会现实,我们都应该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影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文章评论共[1]个
了缘-评论

是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民他们的人性并没有完全被扭曲,就向谷燕山!at:2005年05月27日 晚上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