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那英的东北腔与地域歧视化兰蝶

发表于-2005年06月30日 早上9:31评论-14条

电视剧中不许有东北腔,这是北京娱乐信报记者任嫣呼吁的。这个呼吁源于那英在《好想好想谈恋爱》一剧中,说的一口东北腔,记者任嫣同志感到很不舒服,便写出了文章予以讽刺。于是在那言外之意便做出了这样的“规定”。

任嫣同志的不舒服,自然不会直言是自己的感觉,因为那样的表露,似乎显得幼稚。于是便把这样的感觉,嫁接给了观众,成为了“观众反映集中的一点”。

据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大概看教育台三套首播剧场的人数,也一定不会少吧。但不知任嫣同志在那部电视剧播出的当日,究竟做出了怎样的人数调查,得出了这样的“反映集中的一点”,“让人不习惯”的结论。但是,根据那篇文章的披露,却也能发觉,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出自“许多美国版《欲望都市》的影迷”。

不要论争中国的《好想好想谈恋爱》是不是美国版《欲望都市》的翻版,因为那结论已经由任嫣同志做出了,也不要说影迷们在电视机前的守候,是不是冲着《欲望都市》的影响而来,单就从“许多美国版《欲望都市》的影迷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该剧”这样的场面描述,就很值得怀疑。

因为在中国一部电视剧开播的当日,便有很多影迷在电视机前守候的景象大概不是很多吧,而任嫣同志又究竟走访了多少个家庭,方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使这部电视剧开播的当日,收视率很高,她又通过怎样的渠道得知了那些人都是《欲望都市》的影迷呢?把自己的好恶,通过推测的方式,以绘声绘色的场面描述,来导向观众,这大概应当算作是任嫣同志的一大发明吧。

中国的语言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因地域的不同,而约定俗成了诸多不同的乡音。中国的语言也正是因为此,而呈现出既丰富多彩,又谐调统一的地域性特色。而这种乡音常常能深入到人们的骨髓和血液中,即实在异地生活多年,也依旧是“乡音无改鬓毛衰”。那样的一种文化使然,是公平于所有人的,因为面对着普通话的检阅,大概所有人的说话都难免有乡音。因此,人们不应改也没有理由,高贵自己的乡音,而蔑视和嘲弄异地人的乡音。

普通话作为一种官方规定的语言,本就不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如今,虽然正在为人们所熟知和使用,但真正能说得出纯正无暇的普通话者,大概即使在以语言为工作媒介的人中,也不会太多吧。这可以从出现于央视上的那些主持人的说话中,略见端倪。《好想好想谈恋爱》中,那英的东北腔固然严重,但也不好说其她演员的普通话就一定很纯正。不知任嫣同志的普通话修养如何,能否在这里面做出一些分辨,更不知道她自己的普通话说得是否纯净而又中正。

近些年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常常会有一些带有北京、四川、西北等地乡音的普通话出现于屏幕,前些年则以粤语、台湾国语腔为风靡一时的荣耀。这里面有些是积习难改,有些则是人为设计的故意。对于这些,人们并没有因为那些乡音的出现,而痛感“让人极不习惯”,其间,甚至还有些人为此而叫好曰,这是本土化、平民化、生活化。何以一到那英口中,便成为了“让很多观众感觉受不了”的“米查子味”?

东北腔怎么了?他也同粤语腔、闽语腔、沪语腔、京语腔等等一样,是诞生于中国这块大地上的一种乡音,这种腔,凝聚有东北人的语感和文化,是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人们,经过千百年来陶冶出的一种语音,是中华民族各种乡音组成的一部分。尽管她有“米查子味”,而少“白米洋面味”和“地瓜荞麦味”,但却绝不会低贱,更不会卑劣于任何一种乡音。

近些年来,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歧视,正在繁衍滋生,甚至大有甚嚣尘上之势。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正在把自己的经济优势强化为文化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是通过建设自己的文化来提升自己的形象,而是通过嘲笑、讽刺、挖苦,甚至妖化别人的手段,来炫耀自己的经济富裕,文化的先进。深圳市某派出所,不就是在其辖区的大街上,悬挂起了“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横幅吗。

《河南人惹谁了?》那里本来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的这里,也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优秀文化的代表,而将其周边地区称作蛮夷。然而在今天,却正在被一股“妖魔化”的浪潮所吞袭。而那个打出“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横幅的深圳,20年前却还是一个渔村。历史的风云,有时也实在是难于预料啊。

然而。今天这样的风云,却正在被任嫣同志引向东北。东北话的“米查子味”那英的东北话“让很多观众感觉受不了”,任嫣同志用这样一篇文章,来导向观众,也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啊。但不知东北人一旦像河南人那样被妖魔化后,作为记者的任嫣同志,将会发出怎样的微笑?

本文已被编辑[漠孤寒]于2005-6-30 10:42:18修改过 

本文已被编辑[一品堂]于2005-6-30 12:57:17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化兰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漠孤寒点评:

某些同志,其实想法是很好滴。只不过她又犯了那个“攘外必先安内”的老毛病了。
中国太大,矛盾太多。

文章评论共[14]个
漠孤寒-评论

那个,叫收视率,不叫点击率,莫乱套名词,帮你改了。
  【化兰蝶 回复】:经常说帖子点击率习惯了嘛。 :) [2005-6-30 16:37:33]
  【漠孤寒 回复】:这个区别还是很大的。 [2005-6-30 16:50:28]at:2005年06月30日 上午10:45

赵海量-评论

套用赵丽蓉的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方方言没有什么不好,只要大家基本上能听懂就成。at:2005年06月30日 上午11:36

燕舞莺歌-评论

还没看完,不过,怎么啦?电视剧嘛,不可以出现东北腔?没道理吧?人家很多电视台都有方言频道的!
  【xxy630625 回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能代表一方水土特色的就是浸透文化的语言,该说就说,那任嫣何许人啊?就让她说去好了! [2005-6-30 11:46:14]
  【xxy630625 回复】:河南人怎么啦?怎么能这样! [2005-6-30 11:47:47]
  【化兰蝶 回复】:你很勤快,我最喜欢勤快人,握手!:) [2005-6-30 16:38:49]
  【xxy630625 回复】:是嘛?我勤快嘛?那要看对谁了。呵呵~~~~ [2005-6-30 16:45:40]at:2005年06月30日 上午11:37

redyfeng-评论

各有方言嘛,人各有所爱,也不能一概而定吧!
  【化兰蝶 回复】:没错。 :) [2005-6-30 16:40:10]
  【redyfeng 回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2005-6-30 16:43:08]at:2005年06月30日 中午1:54

尖叫的咖啡-评论

方言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几千年了。
  【化兰蝶 回复】::) [2005-6-30 16:40:45]at:2005年06月30日 中午2:43

紫寻梦-评论

我不是很喜欢那英!!!哎!!
  【化兰蝶 回复】:呵呵,拿她说事而已。 :) [2005-6-30 16:41:22]
  【紫寻梦 回复】:恩恩!!!! [2005-6-30 16:41:58]at:2005年06月30日 下午3:30

蓝丁香-评论

蝶兰,说的太对了,巨支持你!
是啊,东北腔惹谁了?有谁规定电视剧里不能用东北腔的吗?中国的语言就是这么的丰富,那是一个地区人民几千年留下来的,每种语言都是美丽的。那个叫任什么的所谓记者,你的所谓调查真的假的啊?值得怀疑,难不成用你家乡的话就好听吗?哼!你不愿意听可以不听嘛,又没有人逼着你听,电视剧里说什么话还用不着你来规定吧,管好你自己的嘴吧。

  【化兰蝶 回复】:嘻嘻,偶就是说的河北普通话,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不影响交流就ok 。 :) [2005-6-30 16:53:50]at:2005年06月30日 下午4:49

li心有千千结-评论

青菜萝卜白菜大蒜……才是一盘整菜啊:)
  【化兰蝶 回复】:对啊! :) [2005-7-1 8:52:25]at:2005年06月30日 晚上7:37

雪孩子的夏天-评论

如果用东北话配音出于角色需要,则无可非议;若是扮演的是上海人而讲一口东北话,的确够不像话的。(抱歉,我极少看电视,也就不得知实际情况)

我们曾经在另一个论坛上讨论过地域歧视的问题。我在那里说过地域歧视本身就是一种不文明的、不健康的社会现象。方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都没有轻视、践踏、排斥、本位的权利。毛泽东、邓小平、陈毅包括现在的很多知名作家,都不会讲普通话。


  【化兰蝶 回复】:看电视也是一种休息。
你的话很有道理。 :) [2005-7-1 8:54:24]at:2005年06月30日 晚上9:05

雪孩子的夏天-评论


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报道真实、客观、公正。你所提到的那个记者是不是恪守了自己的职责呢?恐怕只有她(他)扪心自问了。并非我对娱记有偏见,我觉得他们真的应该向那些战地记者,那些深入到基层百姓、社会底层人群中的有信仰有良知的记者多学习一下。徒劳的借着名人的势头往自己脸上贴点儿金,弄不好也许是一脸玉米面儿。何苦呢。
  【化兰蝶 回复】:不论是记者也好,名人也好,都有一个特点支点就是喉舌论,希望传媒界和记者都能正派、公正的恪守自己的职责。但愿,从此媒体不再蒙羞。:) [2005-7-1 9:03:55]at:2005年06月30日 晚上9:06

藏族土司-评论

四海之内皆兄弟,何以方言分彼此?!?!
  【化兰蝶 回复】:极是 :) [2005-7-1 9:14:46]at:2005年07月01日 早上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