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与法理
——由“马里兰州钓鱼买教训”想到的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马里兰州钓鱼买教训”,里面诸多细节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因为钓上小鱼和雌鱼不放回水中,违反了这个州的钓鱼法,成了作者叔叔终身的污点。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在法律意识、法制建设、依法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差距和不足。
人情与法理
国人遇事,善讲“人情”,不论“法理”。长期“人治”,人们不是“依法”办事,而是“依情”办事。有了“人情”,就不再讲“秩序”、不再讲“规矩”、不再讲“法理”。“人情”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促进交流,增进了解,推动工作,有利和谐社会的构建;处理不当,往往又成为不公平、不正义,以权谋私、以情乱法的“原凶”。因为人际关系作祟,放不下脸面、抹不开情面,导致网开一面的事情时有发生。执法人员身处复杂的人际网,时时有人求情,有人说情,影响其公正执法、公正司法。法制意识、法纪观念普遍淡薄,人治大于法治仍然客观存在,“法不上大夫、礼不下士人”依然拥有市场。
美国警察怎么执法?国人可以管中窥豹:看到俩钓鱼的中国人,他们先亮警察证,表明身份,要求例行检查,在发现小鱼和雌鱼后,严肃提出按照法律规定要立即扔回水中,追问领取钓鱼证时有没有给一本《钓鱼须知》,并取出一本耐心解释,解释完了又遗憾的表示,由于其中一条鱼苗已经翻肚皮,不得不进行罚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警察在整个的执法过程中是讲人情的,但最后的处理是严格按法律办事。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说,作者给他叔叔出了一个“国内主意”:去找个有脸面的人士说个情,就说刚来美国,不知道这里的规矩。叔叔直摇头:在这里没有说情这个词,什么都讲法律,丈夫看电视球赛影响太太睡觉,第二天太太都会告到法院。
信用与秩序
长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国人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希望通过自我完善、慎独慎微达到社会规则的共同遵守;忽视通过制度的建立来规范和约束社会的行为。国人几千年的修身养性基本维护了封建帝国的大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应该看到,当今社会和其他任何时代都不可同日而语,价值观念多元,社会生活丰富,思想和观念不停碰撞、裂变,不少人在新旧观念的夹缝中迷失方向,整个社会出现群体性“信用危机”,假冒伪劣、弄虚作假层出不穷,人们强烈呼吁打造诚信社会。
诚信何以建立,靠个人的修身养性?显然不行。人家美国佬的办法简单、好使,不信你看:就因为那倒霉的几条鱼,就让作者那倒霉的叔叔一脸愁云,为什么?罚款500美元,折合人民币4000多元。这还是次要的,问题是,这一不良记录输入了计算机,成为了叔叔一生的污点,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看病、坐飞机、就餐等等,一输入身份证号码,就会看到这一不良记录。正是因为建立了个人信用体系,叔叔一再告诫作者在美国要听他的话,不允许没有执照的作者碰一下钓鱼杆,反复要求作者把小鱼和雌鱼放回水池。不是叔叔觉悟有多高,是害怕在他的个人证件上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污点。多么简单的方法,多么好的效果。何不采取“拿来主义”,借鉴这种方式,将违纪者的行为记入个人身份证等信用证件中,一朝违纪,终身受罚。这样做,倒可以有效避免“前腐后继”,有利构建全社会的信用体系。
-全文完-
▷ 进入chunfeng_73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