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记忆的流光兰笑

发表于-2005年09月05日 下午3:23评论-1条

她从海上来。沐浴着亚热带温情的春光,万里长江和黄浦江沉淀至此,西太平洋“舶”来的海风,经历着十里洋场的发酵……一曲四十年代的传奇,一张月份牌的恒久记忆,于是想到张爱玲和她的摩登一梦,最擅工笔的王安忆和她小心雕琢的《长恨歌》,从白流苏到王琦瑶,城市的格调被完整延续下来……不同年代,同样灿烂的色彩,让我时时在列车上怅望。这是上海么?曾经抗拒,只愿路过。可能,心仪是美的断想,不是现实的功利。

“夜上海,夜上海,上海是个不夜城,”在琼瑶爱情剧里极力渲染的惊艳夜色与濛濛烟雨,和我意念中的上海如此之协调,于想象的空间里又一次铺开——红玫瑰和白玫瑰在近乎滥情的剧本里一次次交替重现;视觉之外,八面而及的穿越历史晴空的万国之声从外滩的江面上折射而来。寻找中西文明的媾和,寻找中国改革的视觉冲击,于斯为盛。

观光客,是游走上海的唯一身份。比之临近的苏杭,她似乎一直以来缺失了底蕴的元素。所以你带不走整个上海,她太大,太繁复。想起了《你的背包》,一首直白的流行歌儿,妻和我在站前广场笑了,第一站,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我们的羁旅蒙上了别样的轻松与惬意。中共一大会址的显赫,豫园的光华,南京路国货店的灰色调,一直就在老照片中退让,当“冒险家的乐园”逐渐湮没于红色年代,人们宁愿在记忆里幻想着曾有的光采。十五年前,浦东开发的号令激荡着太平洋的怒涛,昔日的远东经济中心走上复兴征程,国人心底的民族自尊被激发起来,她已经没有了任何沉默的理由。

我们在人海中,记忆着昨日的故事,却又被汹涌的队伍,推至了东方明珠和金贸大厦,号称世界第三的巍峨建筑面前。旅游的本意被无情的否定,我们的雅兴只是在庞大的广东旅游团之后可怜的再现。突然联想到香江之畔的香港。世界级的港口、殖民文化的影响、标志性的区域中心……而似乎只有精明才是上海留给国人的不变记忆,我们的媒体却一味的将现代生活片的背景选定在这里,如果说北京是政治的圣地,那么她,中国城市的最大染缸,毋庸质疑。

巨型广告牌簇拥在发射塔四围,仍是张爱玲言及的“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林立的建筑群突入云霄,流动的帕萨特汇成流泻的线条,资本的力量无处不在,这是浦东,国际性城市的标本。

如入丛林,我们在渺小的迷宫里找寻着外滩的痕迹。于是横渡黄浦江。河流彰文化,而她别样于国内任何城市,标榜和固执,在儒家文化的边缘,化蛹成蝶;高度自治被现代文明派生,只要你消费,她定然会接纳你。妻很兴奋,找到了电视画面上的某个点儿:“《将爱情进行到底》,好像小艾就在这里哭泣,那《有房出租》里,赵薇和苏有朋就是在这儿……”此时正午,阳光直泻。我极目而望,敏感于古旧的银行大楼,映射出西方文明的线条,著名小说《子夜》里,民族资产者吴荪甫最后在交易所里悲剧收场,倒应了上海滩光怪陆离的色调。从现代青帮的崛起,到左翼作家的呼号,从闸口抗日的篇章,到红色年代嗜血的狂热,记忆的流光,在沉香屑的炉香里腾起,却与近前格格不入了。码头汽笛响起,妻倚着栏杆,说她看见了一只洁白的海鸥掠过江面,飞走了。“海鸥飞处彩云飞”,站在外滩回味,我窃窃的笑了。

我们彷徨于闹市中的豫园,又在城隍庙逗留了些许时间,穿过街道,赶往闻名的南京路。不知任何标识,我们等待上海接纳。从穿着和素养上来看,上海人很自制,或许中国接纳世界就得从这里开始。妻和我乘坐观光电车,用了半天的时间像翻阅月份牌一样 “读”完了一个世纪的南京路。妻成了dv的主角,我却游离于陌生之外,任记忆的闪光灯定格于瞬间的冥想。当我们离别而去,只想让下一站南京弱化对上海的回忆。

旅游不如遗忘,上海不可能有第二个;你带走的只是你的上海,并且永远只有半个。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兰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冰雪落樱点评:

说不尽的上海,充满着生机勃勃和浪漫的东方色彩。
令人流连忘返!

文章评论共[1]个
兰笑-评论

从上海 南京 到杭州,我想得太多,思索也多,还是怀念过去的景,过去的物!at:2005年09月08日 中午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