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第三只眼看“苦难”郭志锋

发表于-2005年09月15日 早上9:39评论-6条

面对苦难,自古以来,人们常常用坚强、忍受来独自承担。而且这种独立的忍辱负重,又常常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褒奖。最显著的例证有史家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写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虽然提倡独立自主,奋发图强来摆脱、改变苦难的现实并没有错,此种做法也确有值得赞赏之处。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在苦难面前,别人的帮助有时更显重要与珍贵。一味地强调个人的承受,一味地突出个人的力量,或许是社会逃避责任的遁词,或许是旁观者袖手旁观的可笑理由。

“苦难”,本意为“痛苦”和“灾难”。痛苦是个人感受;灾难却是无法躲避的天灾人祸、生老病死。显而易见,两者是因果关系,“灾”为因,“苦”为果。现在笔者撇开“灾”,只想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苦”和“难”。

灾难降临,无疑让人痛苦万分。可是窃以为,如果旁观者冷漠无情,不伸出援助之手,助人一把,则会让人更加痛心疾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甚至因此放弃自己,一蹶不振。某省卫视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新闻:有人因患重病,无钱医治,便上高楼欲跳下自杀。众人观之漠不关心,还有人高叫:“跳啊,快跳!”结果犹豫中的患者果然纵身而下,一命呜呼!面对他人的苦难,当今社会有人竟然这等熟视无睹,毫无爱心。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或见人落水,不思营救,反而站在岸边看热闹;或在歌舞厅点支歌能一掷万金,为贫穷辍学学子捐款却不拔一毛;或将救灾基金窃为己有,做假帐充数……从某种意义上讲,旁观者的冷漠带给人的“痛苦”和心灵创伤,有时甚至远远超过了天灾人祸本身,这种“痛苦”尤其可怕。它让人丧失的是生活的信心和精神支柱,让人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丑陋与黑暗。相反,爱的援助,无论精神或物质,给人的却是莫大的鼓舞和力量,它能催人向上,使人精神为之抖擞。有中国“保尔”美称的作家张海迪曾经深有体会地说:“病痛并不可怕,因为我有这么多爱我的人。”可以说,张海迪的成功,既来自于她个人的奋斗,也来自于众人的无私关爱与帮助。

所以,站在旁人的角度看,他人的关心和支持,非但有助于减轻、缓解“苦难”带给他人的“痛苦”,而且有助于降低他人化解“苦难”的难度。有时别说一个人、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遇到“苦难”都很难独自承担。也许独自忍受,只能陷入绝境。而有了他人的帮助,却大不相同。无私的爱心和帮助,有可能使遭遇“苦难”事件的不幸人化险为夷,绝处逢生。同时也使化解“苦难”的难度大大降低,“化难为易”,不再有层层艰难险阻。难道不是吗?正因为有了众人的捐献,才能让许多的山区辍学孩子重返课堂;才能让不少的重病患者得到及时地救治。2004年底发生在东南亚的那场大海啸,曾让多少人陷入“苦难”,然而众多国家的有力援助,终于让他们走出了困境,走出了“苦难”的阴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友爱之歌。

由此看来,“苦难”何以使人“痛苦”,化解苦难又何以十分的“艰难”?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旁观者太多,来自于他人的帮助太少。故笔者个人认为,“苦难”又可作“痛苦”和“艰难”之解。要根本改变社会上种种缺乏爱心的不良状况,我觉得一要像那首歌里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大家都来做行动者,面对他人不幸,给予关心和帮助。而不是做袖手旁观者、落井下石者;二要在全社会建立良好的救助机制,让每个人都有地方表达自己的爱心,也让每个人都有地方寻找爱心的帮助,从而使“苦难”不再“苦”和“难”。

最后,我想:假若有一天,当“苦难”降临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将心比心,都能作一个换位思考,并且也都转变了观念,不再过分提倡由个人独自承担,那该多好啊!也许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正常的文明社会。到那时,你的幸福将由大家分享,而你的痛苦也将由众人分担,每个人都是社会真正的一分子,都能受到一视同仁地重视和优待。

本文已被编辑[漠孤寒]于2005-9-15 9:45:53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郭志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漠孤寒
文章评论共[6]个
冬眠的木偶-评论

我也盼望着那一天的快快到来,但是好像这个是个梦想。太难实现。现在的人啊。。。at:2005年09月15日 中午12:45

灰色烟圈-评论

我不敢说这是一个理想的愿望,但那一天的来临,似乎会很漫长……at:2005年09月16日 上午10:35

丁香花开-评论

“苦难”何以使人“痛苦”,化解苦难又何以十分的“艰难”?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旁观者太多,来自于他人的帮助太少。深有同感!at:2005年09月16日 上午10:59

世外桃园-评论

节日快乐! 
at:2005年09月16日 下午5:04

世外桃园-评论

开足马力/快速前进!at:2005年09月16日 下午5:36

易初莲花-评论

中秋快乐,愿你更成功```at:2005年09月18日 凌晨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