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紧急下潜欧阳文文

发表于-2005年10月10日 晚上7:08评论-0条

舟山群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它地处东海中部的长江入海口,北部就是大上海,西面是经济重市宁波,地理环境和战略意义都十分重要。

舟山由一千余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每一个岛屿都有它的特殊意义,无论是在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在新中国的建设中,都建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舟山群岛最东面的东山岛开始说起——

——摘自欧阳文文的中篇小说《飘在舟山上空的鹰》

1959年12月1日下午1时50分,东经118度,北纬45度,天气阴有雨,风浪偏大。在舟山群岛最东面的东福山和东山岛之间海域,东海舰队正在举行秘密的海军军事演习,整个舰队都投入到了这个规模宏大的演习当中。广大指战员们斗志高昂,信心十足,都想给中央军委和毛主[xi]以及全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王新全是一名潜艇的轮机军士长,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的海军科技精英。他所在的418号潜艇是当时新中国为数不多的海上幽灵,就连当时最先进的美国mk3也要怕它几分。

演习进行了15天,今天是最后一日。

418号潜艇正在海下深100余米的海沟中游弋,“寻找”猎物,通讯兵王海接收到意为上浮待命的信号后,马上向艇长张品龙作了汇报,张品龙下达了潜艇上浮的指令。

顿时,全艇官兵听到警报,全部各就各位。潜艇自动排水系统将15个大气压的高压气迅速地压入水仓,海水被强大的大气压徐徐地压出水仓,汇入东海。

“深度100米,50米,30米,10米………。”

密切注视上浮动向和流速的测试员不间断地上报测试结果。

潜艇在冰凉浑浊的大海中,就象一只庞然大物迅速上浮。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418号潜艇的上面,有一个谁也预计不到的灾难,正在悄悄地盯住了它。

在它的上头,兄弟部队的“衡阳”号护卫舰正全速向结集地靠拢。等418号潜艇的监测员从潜望镜中看到这个情景时,什么都来不及了。“衡阳”号船头那锋利的钢板,就象一把磨得闪亮的快刀,迅猛地向418号切撵上来。

时间就在那几秒钟里停顿——“衡阳”号无情地把418号潜艇的舰桥切成两半,潜艇的残体在高速下坠,狠狠地砸向能见度简直为零,冰凉透顶的东海深海沟。

几分钟后,断成两截的418号坠入了海底,正在潜艇前部的艇长张品龙和24名官兵当场壮烈牺牲。

剩下的王新全等官兵因都在第五舰舱,海水汹涌地涌入舱中。他立即组织机舱的战友想尽一切办法想把破洞堵上。可最终由于压力太大,5次不间断的努力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眼看冰冷的海水快把舰舱都给淹没了,王新全果断下了命令,放弃第五舱,向后面的第六舱撤退。

第五舱的五位官兵带上救生衣、制氧板和一些干粮,淌过快要没顶的过道,迅速和第六舱战友们会合。现在全舰39名官兵就只剩下他们15个人了。

断裂的舰体已深深地镶入海岩和海沟之中。一切的努力都只能消耗自己的体能,危险和死神在一步一步地向战士们逼近。生与死只是一步之遥,只有等待等待再等待!

其实,海军司令部和演习指挥部的各位领导在第一时间就知道这一情况,可就在紧急施救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

大约下午3时许,某潜艇支队的作训科长何毅就收到一封由海上演习指挥部发来的绝密加急电报,电报中说:418号潜艇收到演习结束的指令后,在上浮过程中,可能遇到某种外部力量的打击,只见放出大量的气泡,经监测正在快速下沉。

很快,就在附近游弋的护卫舰“成都”号,也监测到了一个不妙的征兆,海面上发现一个小型漂浮物,捞上一看,原来是418号放出的呼救浮标。

418号肯定是出事了!

呼救浮标的突然出现,不仅把战友们的心都吊到嗓子口,更是把海军高层的指战员们惊出了一身冷汗。首先不去说一只潜艇值多少钱。更重要的,随418号下潜的都是我们海军的科技精英,每一个战士都是我们年轻共和国的宝贝。再说了,共和国刚刚成立10年,百废待兴,保卫我们辽阔海疆的象418号的那样潜艇在各个军区加起来总共也只有区区10艘左右。

何毅迅速把这一重大的消息上报海军司令部和演习指挥部。上级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营救方案,命令在舟山海域的各类演习船舰,迅速向出事海域——东山岛方向集结。营救的第一原则是:放弃潜艇,马上输氧,全力营救被困的战士,在第一时间把出事的确切地点敲实!同时命令空军紧急向出事海域调集潜水人员和潜水器材。

上海的地方深海打捞队派出技术精英也星夜兼程向东海出事海域增援。

一时间,在浙东出事海域,国内的一些在当时算起来是高科技的技术力量纷纷涌集,军事上的还是民用上,救援船只足有五六十只。

当时,在舟山外围海域,西北风已骤然增强到八级以上,这时候更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个测定418号潜艇方位的呼救浮标被汹涌的海浪和呼啸的海风打断链条,漂移了既定地点。呼救浮标是一个圆状漂浮体,它本来是和一切的海下潜艇连在一起,应付紧急事务时,可以通过浮标向下面传送氧气,而更重要的则是可以通过它和下面的战友通话,了解深海底下的一切情况。同时可以帮助海上的救援人员,准确掌握出事潜艇的正确方位。为营救战友争取最宝贵的时间。

可现在,唯一的生命线已被恶劣的环境无情地掐断,要重新找到418号潜艇的方位所在,就得重新测量。这就意味着,海底下战士的生存希望在一点一点地渺茫,时间在空气中凝固,时间同时也在咸涩的海水中飞逝。六十余个小时后,监测系统才在九十余米深的海沟中找到了早已被海泥和植被所覆盖的418号残骸。

第二天凌晨5时,王新全和幸存的战友们已在那狭小而又浑浊的空间坚持了15个小时。有几个战士开始张开嘴巴直接呼吸,有经验的老战士都知道,这是氧气快要耗尽的征兆,几个制氧板已在超负荷运作,马上就要用尽。王新全和几个党员干部合计,决定不再等待外援,,马上离舰,自己救自己!

但是就在这时,他们被一种假象所迷惑:原来,在舰上有一个专门测试深度的测试机,它上面的指针指向了10米。大家都不知道测试机的撞针已被撞坏,负10米只是一个假象。战友们对此都有一个共同的概念:10米,只要一出舰,屏住呼吸,两脚一蹬不就出洋面了吗?

其实谁都不会知道,现在他们都在水深95米的深海层底下,最大的大气压都已经超过了4之5倍,那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从深水层上浮,速度过于快,对人的压力就会骤减,血液中的氮所产生出来的气泡就会堵塞住人的血管,导致中枢神经麻痹瘫痪,累及人的生命。再则如果在上浮过程中一快一慢,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就会把人的气管无情地撕裂,那样,还没等你上浮几米高,大气压就会把你痛苦地碾碎!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那些,大家都在为撤离做准备,穿上防水潜水衣,带上防水手电,以及防鲨刀等轻便实用的必须用品。

这时,王新全提了一个建议:“同志们,战友们,我们的舰长和政委以及许多的同志都牺牲了,虽然,我们即将离舰,但生死未卜,我想我们应该为亲人们留下几句话,越简单越好!等我们真的安全脱险了!它们也能为我们的今天见证!”

副班长陈平第一个响应:“同志们,为了已防万一,我们就算立个遗嘱吧!”他第一个在航海日志上简短地写上——“桂兰,我亲爱的妻子,万一我牺牲了,请你把我们的儿子好好抚养成人!长大也让他当个海军!”

监测员胡志兵也在那上面留下了——“爸爸,妈妈。我有可能会牺牲在东海里,如果我的遗体能找得到,那就请你们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和牺牲的战友们作个伴吧!”

一班长林林接过笔,也默默地留下了前途未卜的人生遗言——“各位领导,如果我万一牺牲了,请你们批准我加入光荣的中国共[chan*]党!,我会为党流尽最后一滴热血!”

………·

最后一个是王新全,他在上面写到——“舰队领导:舰长和政委都牺牲了,我们只剩下这最后的10余个战士了,我会把他们安全地带出来,!如果我们万一真的都牺牲了,就请战友们在舟山的海面上为我们撒下一些白菊花!就算为我们牺牲的战友们送行吧!”

大家都在上面一一签上自己的名字,和一些重要的资料放入一个防水小箱子里,王新全把它牢牢地系在自己的腰上。

大家在狭长的舰舱中一字排开,齐刷刷地向舰首方向敬了个军礼:“再见了!战友们!你们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东海,留在了舟山,留在了东山!我们永远会记住你们!永远!”

大家互相帮助,一个接一个地出了舰舱,融入了黑暗、冰冷、压抑的东海中。

上浮!上浮!上浮!

王新全把最后一个战友送出了舱口,就在他转身的时候,舱盖的螺冒把他的潜水服划了一道口子,他没在意,又独自向自己工作战斗了5年的心爱的潜艇默默地敬了最后一个军礼!心中默默地说了声:“再见了!真的再见了!”说完,就打开舰盖,小心翼翼地把舱盖盖好!一头冲入伸手不见五指的茫茫大洋中。

他开始小心地上浮,经验告诉他,上浮速度一定要慢。他的心在剧烈地跳动,耳膜好象就要被大气压破,他的胸口被什么东西压住。

多年的海上经验告诉他,这绝对不止10米,恐怕连50米也不止。哦!天哪!他不敢再去想象后果。

潮水不断地朝他的潜水衣破口涌入,上浮速度在不断地减慢,他把防水手电、太平斧先扔掉了潜水衣还在不断地吃水加重,他只好把饼干和扳手老虎钳统统扔掉,只留下了那只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小箱子。

越往上压力就越小,他不断地把肺中的气泡呼出,以免剩下的气泡突然膨胀,把自己的肺叶胀破,但也不敢呼出太快,以免氧气不够,呼吸跟不上。

10米,8米,5米,1米,快要出水了,他已经不能再左右自己,是海水的浮力把他从海水底下高高地托起,然后又重重地砸向海面,他用最后一点力气把信号弹放上自己的上空。

“昆明”号战列舰首先发现了他,舰上的大大小小的探照灯齐刷刷地把他照住,一艘动力小艇迅速向他靠拢,把他从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救了上来。

王新全被空军直升机迅速送往上海海军总医院,一到上海,就被直接送入高压氧舱进行护理治疗。

海军特谴搜索大队和空军侦察分队以及许多地方上的援救船只,继续在出事海域寻找幸存者,可最终只找到4具烈士遗体,由于当时风高浪急,加上海面能见度低,其余的战友连遗体都没能找到。

王新全经全力抢救,终于和死神擦肩而过。

那几份珍贵的烈士遗书现在珍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真情链接——今年清明,笔者带着舟山晨星文学社的新党员们,登上了舟山群岛最东面的东山岛,在没有任何墓铭志的38座418号潜艇遇难烈士的坟莹前,我们举起了向烈士宣誓的拳头:亲爱的418号全体遇难官兵们,你们安息吧!是你们保卫了我们万里海疆,我们永远不会把你们忘却!永远不会!!

初稿03·5·5

复稿05·6·20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5-10-10 21:17:40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欧阳文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一段历史。
再发稿时,文章标题和作者名字不用复制在版面上。
期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