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历史是公正的。在那早已成为尘封的记忆里,无论谁对谁错,都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
我们也不必去为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功过而评头论足。我们也不必去考证毛泽东和蒋介石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的台湾总统陈水扁和前总统李登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如果碰到了蒋介石,就只能为正在长河里洗脚的他提提靴子!如果碰到了毛泽东,就只能为正在长江源头骑马饮水的他牵牵缰绳了!
——摘自欧阳文文的小说《飘在舟山上空的鹰》的前序
蒋介石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毛泽东做什么事都喜欢用大手笔,而蒋介石就比较来得拘谨,放不开。他的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毛泽东!他认为毛泽东只是一介书生,凭着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共产主义,就把自己没努多少力,唾手得来的江山收入了囊中。
说实话,无论在金沙江、在瑞金、在延安、还是在北京。毛给蒋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就是到了他闭眼的那一刻,他还是无法原谅那个使他八百万军队一溃千里,让他迁徙台湾小岛的金牌对手!
在广大民众面前,他无法潇洒轻松地去谈论毛泽东,在自己的亲信和政府要员面前,他没有心情去讨论为什么会输得那么惨?所以更加谈不上称那个曾经在重庆和谈中和自己照相握手的湘老表为老朋友了。他常常对子孙和同僚反复强调:绝不与苏共和中共接触!
但无论岁月怎么沧桑,无论世俗怎么变化,“中国”永远在他的心中!
1974年元旦,越南当局派军舰强行进入西沙群岛。蒋介石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马上召开了常委会。在大会上他激动万分:“娘稀匹,介小的越南赤佬,也要同阿拉来抢地盘,如果中共不出兵?我们立即出兵!”然后马上指示台湾外交部门向外发电,公开自己的立场。
中国与越南的海上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事需要,急需向西沙增兵。以前为了避免国共之间不必要的冲突,中共海军在南北往来都是采用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穿越巴士底海峡。这次由于战事需要,兵贵神速。邓小平马上向毛泽东征求意见。
毛笑了笑说:“我了解他,没事!马上速从台湾海峡通过!!”于是四艘导弹护卫舰却旗帜鲜明地从澎湖列岛徐徐通过,那天中午,蒋介石刚好在阳台上闭目养神,他听了这个紧急报告后,只是淡淡地长叹了口气说:“都是炎黄子孙呐!西沙战事吃紧了。”当晚,国民党军舰和一些军事要塞都打开照明灯为北海舰队的官兵护航。蒋介石听到中共舰队安全通过后,说了一句:“毕竟是同胞兄弟”,就径直用餐去了。
人老了,思乡的心情也与日俱增。他多想落叶归根!多想在有生之年回大陆看看!回他那梦牵魂绕的浙江奉化祖坟去看看!就算是捧一掬黄土,死了也应该会瞑目的!
1975年元旦,年迈的蒋介石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复国”通告。那年春节,回到台湾任“总统府资政”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匆匆赶到蒋介石的下榻之处,接受一个神秘的使命——经秘密渠道邀请毛泽东访台。在自己夕阳西下的最后时刻,把国共最后一次合作事项早点定下来。
毛泽东是在那天凌晨就得到这一消息。那一刻他也真的是兴奋异常。想不到自己一个快要太阳落山的人了,还有这么一个丰功伟绩来眷顾自己。他马上请来周恩来和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指示说“两岸可以考虑三通,而且要从快从速!你可以代表我去出使一趟台湾。把具体事宜尽快定下来。”
就在中共高层还在协商的时候,陈立夫就在香港各大报纸上公开发表了《假如我是毛泽东》一文。
文章中特别提到:台湾人民特别希望毛泽东或周恩来到台湾访问,重新开启那扇和谈之门。希望毛泽东及共[chan*]党不计前嫌,放弃昔日的恩恩怨怨。让台湾重新投入到祖国的怀抱里。
就在中共积极筹备访台特别代表团时,蒋介石在台湾病逝。
毛泽东和蒋介石没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作最后一次精彩的“华山论剑”。真的是太遗憾!就是三黄五帝在世,也会为之而对天长啸!
05·6·11·
本文已被编辑[樱花渡月]于2005-10-10 19:45:3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欧阳文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