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鲁迅先生和他的文字樱花渡月

发表于-2005年10月26日 下午5:10评论-11条

在关于女作家安妮宝贝论坛中,我见到一个人攻击安妮宝贝。因为安妮宝贝说她很喜欢香港亦舒的文字,觉得找到了一个和自己很象的人。于是,这人在论坛上便说安妮不配评论亦舒,原因是安妮这名字就象是一支劣质口红,有亦舒去过美国和欧洲,安妮最多只去过越南,亦舒推崇西方生活方式,安妮却喜欢日本,亦舒会讲流利的英语,文字里却没有出现过一个英语单词,安妮却附庸风雅,乱用英语,有假洋鬼子之嫌。安妮之于亦舒,是没有资格评论的,因为不论文字、学识和阅历,她都不能和亦舒相提并论。云云。

我感到好笑,发贴问他,那你的阅历、学识和文字超过或者可以和安妮相提并论吗?他说不能。于是我接着说,按照你的逻辑,那你也没有资格评论安妮了。

以前我写了几贴评论《红楼梦》的杂感,结果也有类似的批评发生,那人对我说,曹雪芹和他的文字是与日月同辉的,无须你来这里误读或买弄智慧,因为你根本没有曹雪芹的千分之一的才华,红楼不会因为你的蛞嘈而有一丝暗淡。我便问他,你知道有一种文学体裁叫文学评论吗?他说,知道,不就是对文学作品发表评论吗?我又问他,为什么要进行文学评论呢?他说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笑;哦,好,又问他,你觉得文学评论有没有意思?这下他恼火了,说,没有文学评论,你能读出个傻鸟啊。哈哈,我高兴了,接着问,那么有没有人评论过红楼梦啊,他说,有啊,王蒙、刘心武等就评论了啊。我又问他,你觉得他们的才华有曹雪芹厉害吗?是不是要有曹雪芹那么好的才华,才配评论红楼梦呢?那样的话,中国能有几个曹雪芹啊?如果是那样,中国早就有人拿了诺贝尔文学奖了。

所以,我在写关于鲁迅先生文字的时候,类似的傻问题可能又会出现了。文学批评和文学批判不同,一字之差,天渊之别,前者仅仅是表达看法和见解,后者则有火药味道,甚至有民间所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之嫌,所以,列位看官,看完我的文字后,仍然欢迎来顶,进行批评,不要被我的话吓退三尺。

一个外国人在长时间研究中国文化后,认为中国人气质的最典型特征有两个人可以作为代表,一个是周恩来总理,一个是鲁迅先生,两人身上都有文化和坚毅之气。他们之所以伟大,并为外国人欣赏,是因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不会欣赏奴颜婢骨的人,中国却是奴才受嘉奖的国度,两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盲目认同,保持了高度人格”。呵呵,这也说出了我的心声。

关于鲁迅先生,我仅仅只能看一些资料,以及有关他的一些历史资料,缺乏对那个时代的感性认识。因为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和我们一边敲击键盘一边喝茶的景况,是绝对不同的。当时的时代,中国沉沦,外国人在国土上随便撒尿,中国人保守派和激进派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国的社会情况已经残酷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的地步,无论作家、工人、农民,只有在国共两党路线中选择。

鲁迅的思想,除了传统的文学和孔孟之道外,主要受进化论和尼采超人哲学影响,顺便说一句,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思想也是西特勒最信奉的思想。鲁迅先生和孙中山先生一样,开始都是学习医学的,后来都放弃了。他早年留学日本,还可能受道武士道精神的影响(这和蒋介石、周恩来相似)对中西学术有很精深的研究。

但是总起来说,我觉得鲁迅先生的精神是典型的东方的,你看他的杂文,还有其他文字中流露的好骂和敏感,在西方人看来就很好笑。因为比如中国人骂对方的妈是很惹人怒火的,西方人却会莫名其妙,觉得我妈和你没关系,你是不是爱管闲事了,所以他的文字对很多西方人来说特别陌生,转回来说,就算现在,西方人对中国人的一些行为仍会觉得莫名其妙。

“五四”运动,是中国在西方影响下的一次民族精神上的觉醒。当时涌现出很多精英,一些人走上了留洋救国的道路,回来后,工作和生活情况却普遍不妙。鲁迅先生虽然也提笔奋勇作战呐喊,对中国的愚昧和专制深恶痛绝,发下了拯民于水火的宏愿,很似菩萨地狱不空,我不成佛的例子,可是现实道路却要复杂和艰难的多。他痛恨的主要是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奋力反叛和鞭挞的也是封建社会的非人性。他虽然呼唤向往新生活,但其实作品中并没有勾勒出新生活的基本图景,所以,他应该是新旧交替时期的转折人物,呼唤新人,本身并不是新人。晚年的鲁迅先生,传统的性格和对旧的痛恨、对新的向往的矛盾已经很强烈,成为他精神上的一种冲突。一些到西方留学的人,在这方面的冲突又要淡一些,比如胡适,比如邓小平。

所以,毛泽东主[xi]评论鲁迅先生是大众的方向,是中国人的方向,鲁迅的精神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我觉得,就是因为鲁迅先生在很多地方体现了典型的中国人性格特征。以后的李敖,是鼓吹全盘西化的文化人,他留洋多年,同样深通国学和西学,但是在生活态度上,痛心疾首的责任感要淡得多,而玩世不恭的感觉却要浓一些。

从一些资料上看,鲁迅先生家道中落,对人情凉薄感受很深,对搞人的嘲笑方式和大搞人身攻击体会也很深,于是在很多文字中,都以揭露国民劣根性为已任。他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格理解的非常透彻,这是他文字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之一。很多人甚至有,是中国人不读鲁迅就不算完整的中国人之说。

很多人称道他的杂文,可是我觉得他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更是经典。前者说出了:“几千年的书上,在仁义道德的字里行间,歪歪斜斜的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狂人的重大发现,其实也就是鲁迅先生的重大发现:中国历史实际上就是吃人的历史,就是在吃人上撒上一层道德粉末来掩盖的历史,把吃人美其名曰:仁义道德!

还有那个阿q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深刻的扭曲的强自安慰和挣扎的个性,是谁逼成那样的?他的性格不是你我的写照?你能说你身上没有阿q的性格?生活在几千年吃人文化的积淀中,一些忧愤的人士甚至发出“感谢阿q”的呼喊,并说:“如果不是因为中国人身上具有阿q精神,则国人无一不会变疯”。

那么,说到鲁迅先生的杂文,其犀利的战斗性,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敏锐性,其烂熟的文字艺术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其绝妙的幽默和精练,都是难以企及的。虽然后来出现过“鲁迅风”,可是没有一个人的作品象他那样蕴涵丰富、充满智慧和精神。

鲁迅先生曾经和毛泽东一起被论之为世纪中国两大伟人。毛泽东在文字中也对鲁迅先生推崇备至,后人认为是出于种种的政治需要,我觉得那也有点想过头了。鲁迅先生和毛泽东主[xi]都是典型的传统精神的拥护者,虽然鲁迅先生大骂国民性,很多文字中也排除外国“绅士风度”,但是那可以认为是“爱之深,故责之也苛”的表现,两人都认为医治国民劣根性的着眼点是进行文化革命,从文化上对国民精神进行“洗脑”——两人的精神有相通的地方,所谓惺惺相惜也。

我们现在推崇鲁迅先生,但是当时鲁迅先生的真实景况,远远要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和困难的多。作为一个大家,他并不是在众人的叫好声中坚持战斗的,相反的是受到恶意的攻击,特别是自己的同志或熟人的恶意攻击,这些人没有鲁迅先生那样的大气和精神才情,却以攻击为能事。发生在阵营中的论战,有的人善于玩弄政治手腕,假借革命的名誉对鲁迅先生进行人身攻击。以其说是革命,不如说是妒忌吧。可以说,鲁迅先生甚至成了众矢之的,“枪打出头鸟”的典型例子又在鲁迅先生身上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三十年代,革命左联和国民党右派发生了论战,鲁迅先生曾成为两派一起攻击的对象,在这种“双风贯耳”的处境中,鲁迅先生表现了极大的韧性和战斗精神,由于左联考虑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多交朋友少树敌”,最后和鲁迅先生达成协调。以后,一些旗手纷纷离鲁迅而去,并且对鲁迅先生大加挞伐。鲁迅先生很不顺利,又遇到和弟弟打架、断绝亲人关系的家事,还被大学辞退过教学职务。在险恶境地中独立支撑,明枪暗箭纷纷而至,以至于发出了:“面对敌人,横着站”的说法。

鲁迅先生是爱国的,从他身上也可以看出中国环境内有良知的文化人的悲哀。神武睿智如毛泽东,晚年也魔性沾身,不能继续少年英锐大方之豪情,而走向了更古老的统治方式。

鲁迅先生本已作古,对他在这里大讲,是有失尊重的。但是,杂文园地里讲一讲这位杂文大师,我想,他的品格、他的学识、他的文字,都会对我们有启示作用吧。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5-10-26 20:20:58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樱花渡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才疏学浅,无力做评论,留给大家说吧!

文清点评:

人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文章评论共[11]个
帘外落花-评论

建议精华!谢谢!at:2005年10月26日 晚上8:17

雨舟-评论

本人很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你历史的辩证的评论深同感受!文笔不错,挺有杂文风格的!欣赏了!
  【樱花渡月 回复】:谢谢欣赏 [2005-10-26 22:03:13]at:2005年10月26日 晚上9:37

鬼魅罂粟花-评论

老话题很难写出新意,想吸引读者眼球,建议换个题材来写:)
  【樱花渡月 回复】:找点时尚的写写 [2005-10-27 10:08:09]
  【鬼魅罂粟花 回复】:9494。。。 [2005-10-27 10:11:42]at:2005年10月27日 早上9:49

海之阁-评论

文学批评和文学批判不同,一字之差,天渊之别。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令世人赞叹。
  【樱花渡月 回复】:每得海兄光临,粗茶淡饭,住几天. [2005-10-27 17:48:55]at:2005年10月27日 上午10:51

轩雨抚梦-评论

这么稳重的文字!欣赏了!
  【樱花渡月 回复】:轩哥欣赏,不胜荣幸啊 [2005-10-27 17:48:10]at:2005年10月27日 上午11:35

尖叫的咖啡-评论

钱理群先生近期有两部研究鲁迅的专著,很是耐看。
鲁迅这个话题,和国民性血肉相连。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鲁迅就是永恒的话题。
不过我以为鲁迅是没有同志的,左联一点儿都算不上。鲁迅一生,生活在无际的旷野和孤独中。
  【樱花渡月 回复】:是啊,鲁迅乃孤独之勇士,他的<野草>就是说明 [2005-10-27 17:47:18]at:2005年10月27日 中午12:57

藤上漫语-评论

欣赏 欣赏 写得不是一般的好
  【樱花渡月 回复】:感谢帅哥评论 [2005-10-27 17:45:54]at:2005年10月27日 中午1:00

简竹-评论

摆渡了:)
  【樱花渡月 回复】:欢迎来喝茶 [2005-10-27 17:46:23]at:2005年10月27日 下午3:46

西域诗韵之江湖夜雨萧萧下-评论

鲁迅先生乃斗士也!实百年难遇之大家!吾辈只有躬读其妙文以慰吾心!写的好!
  【樱花渡月 回复】:我不敢妄加评议,平铺直述 [2005-10-27 17:44:56]at:2005年10月27日 下午4:18

静静地走-评论

读后学到不少。好文章!
  【樱花渡月 回复】:你好啊,呵呵,休息一下,^_^ [2005-11-15 10:20:10]at:2005年10月27日 晚上11:11

江南鸟-评论

   一个外国人在长时间研究中国文化后,认为中国人气质的最典型特征有两个人可以作为代表,一个是周恩来总理,一个是鲁迅先生,两人身上都有文化和坚毅之气。他们之所以伟大,并为外国人欣赏,是因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不会欣赏奴颜婢骨的人,中国却是奴才受嘉奖的国度,两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盲目认同,保持了高度人格”。
这更说出我的心声
  【樱花渡月 回复】:谢谢你的跟贴,欢迎光临. [2005-11-15 10:19:37]at:2005年11月14日 晚上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