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厨房遐思渔歌唱晚

发表于-2005年12月02日 下午4:41评论-1条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句古话,厨房就占了第一个字。因此这次新买房装修,我对厨房非常重视。天然气灶、无烟罩,水缸,淘菜盆,快速燃气热水器、橱柜等一应俱全,非常方便做吃的。特别是我那橱柜用天蓝色的防火面板装饰,与白色的壁砖、天花板、灰白色的地砖对比鲜明,和黑色的黑金刚石台面板和谐一致。来观者无不称道。作为设计者的我听到称道,自然乐在其中。

厨房原称灶房。共和国解放以来,仅我家来说,其变化都是相当大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厨房在我家里无非只有一个灶头而已。那时还是柴灶。只是用废箩筐框着砖土打造而成。家里租不起房,因而根本没有专门的厨房,只在天井边放上这个箩筐灶即成。烧柴是买来的柴块子劈碎,兼着从粮站挑来的糠头烧,既易燃,又熬灶。专门的厨房那时只在大嬢乡下才看到。一个用砖土打造的两眼柴灶,一口锅经常煮满了猪草,一口锅才是做饭吃的。那时大嬢乡下山头上满是树木,蓊山蓊林的。作为烧柴的灌木——青杠都是多大一根根的。每年,大嬢家的烧柴都堆满了房前屋后。那时哑巴幺舅还在,大嬢家的烧柴差不多都是由幺舅帮忙砍来劈成柴块子干起慢慢烧。厨房里堆满了待烧的干柴,还有一个旧式的碗柜。我与哥哥经常下乡,只要下乡,就爱上山帮大嬢砍柴,还爱与几个乡下年龄相差不大的舅舅、老表一起上山采蘑菇。在那山野里,由舅舅、老表带领,我认识了什么“鸡丝菌”,什么“黄牛菌”,什么“乔巴菌”,什么“三塔菌”……知道了这些菌子生长在什么地方,领略了山野里采蘑菇、煮食蘑菇的乐趣。我至今都还记得舅舅、老表们说的最好别在灶房里煮食菌子,警防扬尘吊吊掉进锅里,吃了中毒的告戒。

五十年代后期,开发了煤矿,城里逐渐由柴灶变为煤炭灶。天井边的箩筐柴灶也随着变成了洋铁桶桶煤灶。煤炭灶是很有考究的,打得不好就不好烧。炉桥的疏密应适当,过稀了,虽然好烧,但煤炭烧不尽就往下掉;过密了,就不好烧了。还有,灶膛要打成罐罐肚,下口稍大,上口紧,才能把火焰往上提升,炉火才旺盛。家里的炉灶差不多都是我打,因此,我至今都还记得这打煤炭灶的诀窍。那时的煤炭也不好买,是凭票供应。也因一家六口,只父亲一人工资,除了吃饭穿衣,还有我们四兄弟姊妹读书。母亲除了为我们做饭、缝补浆洗,都要不时替别人洗点衣服找点钱补贴家用。所以,我和哥哥也经常到炭灰包上去哈(拾)点炭花儿来补贴家里烧。就在哈炭花儿时,我认识了一个很会哈炭花儿的陈二哥,人们喊他“陈二憨包”。他总是穿着自己用布角角缝制的“千疤衣”,人虽然弱智,经常遭人戏耍,却总是唱唱嘘嘘、笑嘻嘻的,活得很自在,因而身体健康,抵抗力相当强。无论天寒地冻,就着食堂的灶脚睡觉,居然还很长寿。我把人些如何戏耍“陈二憨包”讲给父母听,父母就教我,人要有同情心,特别是这样的憨憨,我们千万不能学别人去戏耍。这是我至今记得的父母给我的最早的情操教育。

读书出来结婚后居家过日子,起初仍然是没有厨房的,仍然是在屋檐下一个煤炭炉子里煮饭吃。调到县城后也好不了多少。

直到八十年代,县城里有钱的单位才开始了修建宿舍。在这时才开始考虑了窄窄的厨房。这时的煤灶才不再是煤油桶桶炉子,而成为固定的砖砌的灶头了。煤灶也逐渐地由块煤灶改为了蜂窝煤灶了。随着竹海旅游兴县战略实施,县里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天然气的使用进入百姓家,体现百姓生活现代化的各种水、电、气设备进入了我家的厨房,做饭吃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快捷了。

年近退休,稍有积蓄,加之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了新房,也想象电影电视里看到的住房实行装修,作为家庭核心的厨房理所当然受到重视。因为我妻子不知在什么杂志上看到说,人老了多做点厨房内的家务事,还有利于身体健康,人长寿。现在生活这么好,我还想多活点时日,所以我新家的厨房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方便操作,还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渔歌唱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天使点评:

呵呵。。原来厨房竟是如此的重要哦。看来以后自己的家里也要注意了:)

rainmaple点评:

我朋友说他老板60岁了,还对他们说:60岁正是男人的第二个青春!
你老也光顾着准备安享晚年啊,也踌思着给社会多做些贡献吧

文章评论共[1]个
渔歌唱晚-评论

    〔渔歌唱晚〕回复〔rainmaple〕编辑点评
    我把我的热爱和我的生活变成文字贴在网上,也该算是对社会的贡献吧!at:2005年12月03日 上午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