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离别故乡已经五个年头了,虽然落脚于北方的小城,但日子过得还算舒适。只是每每想起父亲那张苍老而严肃的脸,还有对我的好,心中总有一种难耐的思乡之苦。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坚挺的腰身,一看就是一个干活的好把式。小的时候,父亲最疼我这个小儿子。每次干完农活回来,他总会高兴地把我抱起来,高高举过头顶,来回跑上个几圈。
那个时候,在父亲眼里我是他的希望,在我的眼里父亲是我的骄傲。但是当我渐渐长大的时候,我与父亲之间的隔阂却愈来愈深。一切都是缘于我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父亲的脸上渐渐少了笑容,与我的交谈多是严厉的指责,我也渐渐反感父亲对我的严厉,认为他的话全是无聊的小农式的思维意识,而父亲也认为我是一个不孝子,读书不专,为人不够谦和,远远比不上小的时侯可爱,听话。
每次吃饭的时候,父亲总是瞪着眼睛瞅着我说:“小二子,最近功课怎么样了?马上要考试了,看你整天松松垮垮的,没个正形!”而我却漫不经心地说:“老爸,你啊你,人家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做牛马,我的心你就别操了,你还是种好你的地吧!”父亲好像被我的话给噎住了,一下子没了动静,只是低头闷闷地吃着自己的饭,发出的声响出奇的大,而当时的我却像在谈判桌上取得了胜利似的,心中生出那种难以置信的快感。
就在那一年夏天,我高考落了榜,全家人都因为我的落榜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母亲坐在炕头低头不语的做着自己手中的针线活,而父亲则蹲在地上狠命的抽着手中的老烟,不住地唉声叹气。邻家庆祝孩子高考成功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而我却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心里做着毫无意义检讨。
虽然在母亲的规劝下,父亲咬咬牙默许我可以复读一年,但在他那张已布满皱纹的脸上,我读出了他对我的悲观和失望,还有维持生活给予他的过重负担和压力。我最终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在那年冬天选择了参军入伍。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母亲为忙前忙后张罗着,不时流露出不舍的神情,不停的叮嘱我出门在外要自己照顾好自己,而父亲还是无动于衷的抽着老烟,不住的搓着自己手上结的那层厚厚的老茧,丝毫没有惜别之意。
第二天,母亲终因舍不得我,而未能亲自送我,而且刚出家门口,就已泪流满面。我也因母亲的泪水,心里头酸酸的。而父亲好像若无其事地仍然抽着他的老烟,和一同送我的亲友交谈着,那情形好像他来送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街坊邻居什么的。我想:我想我与父亲之间的隔阂太深了,已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又能怪谁呢,都是因为有了我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踏上北上的火车,在一声长笛中,火车已慢慢启动。此时此刻,我低着头,初次离家的那种孤独与无助使我陷入深深地自责之中。这时,父亲突然跑到我的窗口,用尽力气大声地对我说:“小二子,我的儿子我心里有数,到了部队好好干,别想家,一定要出息!一有空就给妈写信,你妈最不放心的就是你,爸知道你已经长大了!”
说完这话,父亲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嘴角因哭泣而抽搐着。但父亲最终还是转身离开了,就在那一刻,我真想伸出手来为父亲擦干眼泪,告诉他我还爱着他,我还是他的好儿子。
父亲落泪了,十几年来我的父亲第一次因我而落泪。在那浑浊的泪光中,我终于读懂了父亲那复杂而又深沉的爱。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全文完-
▷ 进入秋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