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遇到读师范时的班主任,聊起从前读书的日子,颇生感慨。十几年过去,那些年少时的轻狂与纯真很多都已随岁月的积淀或流逝或消散,然而记忆里的许多片断却是如同烙痕般厚重深刻,无从抹去。
离家
录取师范学校,是为了了却做怕了农民的父母的心愿:离开农村做城里人。不足15岁,纤细而孱弱的我一直生活于父母的庇护下,同龄的孩子们打猪草、放牛锄地的时间我总能窝在家里读着我酷爱的《山海经》、《少年文艺》、《故事会》。用母亲那显得有些无奈的语气说,我天生的读书命,小时候贫血,出门见太阳就晕,在农村长大了怕没人娶。
我不懂户口关乎农村人的重要性,心里却还是希望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所以第一次离家读书,我倒是无比雀跃的,终于可以摆脱母亲的唠叨和父亲的掌控独自飞了,终于可以做自己心里想做的女人了。整个暑期,整颗心都浸泡在幻想与期盼中。
终于等到报到的那一天,家里最重量级的人物----父亲和外公一起送我。一路上,我记得9月的天格外蓝,风格外和煦,那一刻,心几乎要和空中的鸟一样飞起来。学校虽然离家不足10公里,但我还是感觉到了它的漫长。
然而,当到了插满彩旗充满喜庆的学校,看着一张张陌生的脸,我的心还是怯了。父亲一直是家里最疼我的,他知道我还不够能耐独自料理自己,就默默地带着我找到宿舍,理好床铺,熟悉校园,打来开水……一整天,一向粗枝大叶的父亲一直牵着我的手教我学习独立生活,就怕新学校养不活我。而我,却是有些许烦躁甚而有些脸红的,为着父亲的细致周到。
傍晚,父亲才离开,松开父亲宽厚而粗糙的手,看着夕阳下父亲魁伟却有些落寞的背影,我还是仍不住落下了泪,心里空落落的,像迷航的孤舟。
送走父亲,一个人呆坐在那个陌生环境里唯一属于我的领地----单人床,床单、蚊帐、被褥等都被统一成一式的花纹、格式,没有一丝的亲切感,冷漠而遥远,没有家的温和与安逸,也没有我想象中的浪漫与激情。
是夜,一个人了然无趣地躺在床上,很茫然,脑子里一片空白,思维好似随父亲吐出的烟圈一般都袅袅散去了,怎么也聚拢不了。宿舍里很静,陌生的舍友谁也不说话,我甚至叫不出一个人的名字。
很久,听见一小声啜泣,接着,来自不同的方向又有一声,又有好几声,再后来,宿舍里便塞满了怯怯而伤感的空气了。我没有哭,我只是茫然,脑中没有明天的远大目标,心中也没有未来的宏伟蓝图。
我像极了一个迷路的孩子,在那年9月的某个晚上。
放飞
不过一个见面会,大家便笑逐颜开了。
进入师范的第二晚,宿舍里就开始塞满了掺杂浓重乡音的难听的普通话,叽叽喳喳,好似吵架似的。我不大听得懂大家的话,便有些怯,又羞于自己的乡音不似舍友那般啁啾婉转如鸟鸣,更是不敢开口,也插不进嘴,一直静静地听着,心倒是开始一丝一丝地舒展开来,当时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宿舍里姐妹们的亲近了。
不久,我便羽翼丰满翻飞自如了,白天的学习轻松而快乐,最开心的莫过于可以大大方方地与男同学说话聊天,没有谁会偷偷议论啥。每晚的卧谈例会更是大家必不可少的营养大餐,小到老师上课时的一个口误,大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可谓无话不谈,也许是某一首流行的歌曲,也许是门口小店里某一可口的零食,或是琼瑶小说里的一个人物,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最为经久不衰也最扣人心弦的话题莫过于自己的终身大事了,所以,我们从心目中理想的白马王子谈起,到将来嫁一个爱我的还是我爱的人为妻好,再到班上每一位男生的优劣长短,甚至到将来生女儿好还是生儿子好的问题,都曾经是我们常谈不休却仍无结果的话题。
而15岁不到的我,懵懂而青涩,所有对爱情的阅历仅止于童话、神话故事中,在舍友们浪漫而美丽的憧憬中,我常羞于没有读过琼瑶,不懂得死去活来爱恨情仇,甚至不知道男女仅仅拥抱接吻是不会生下孩子的。所以,舍友们的话题就总是给我惊讶而奇特的震撼。而最令我羡慕的是张口诗词歌赋且能写一手漂亮钢笔字的邻床姐姐,晚上,我们挤在一个被窝里,脸热心跳地听她讲自己与初中语文老师的爱,读写给心上人的绵绵情书……我想象着那些美丽而惆怅的爱情片段,心里是自卑甚而有些许嫉妒的。
于是,心无城府的我也逐渐学着忧伤起来,常爱吟诵一些无关痛痒的爱情诗篇。其实,那不过是无病呻吟而已,轻蹙的眉头掩不住脚步的轻快与蹦跃,华丽的辞藻藏不住青春的肤浅与苍白。同学眼里的我,依然是一只快乐的鸟儿,可爱,却并不值得爱。
就这样,在那个十六岁的天空,我洒下了一路欢歌一路浅薄,我付出了一路微笑一路惆怅。动,我如一阵山风,地道的疯丫头,静,我便是一汪深潭,风过无痕。而我的心,便从此迎风飞舞起来了。
迷失
读书的日子就这样在大家对未来的憧憬中慢慢流淌,我也随着学校一成不变的作息铃声重复着每天的生活。师范生活就像一杯越喝越淡的白开水,本就无味,一直喝便会反胃。而学习,不过是枯燥生活的调味品而已。
于是,躁动开始在我们精力过剩的骨子里萌芽并疯狂地滋长。宿舍里开始慢慢地蕴含着一种无言表达的情愫,一直渗进外表依然开朗活泼口无遮拦心无城府的我心里。我狂热地爱上了他,也许用而今成熟而世故的眼光来看那是多么幼稚而可笑啊,或许还不该称之为爱,可我却分明感觉到了来自心灵的震撼与焦灼。我不想用我如今所谓的成熟来玷污我第一次的真心付出,是的,我爱上了他。
他并不是我心目中幻想了千万次的白马王子,但我阻挡不了自己心海的决堤,没有任何理由的,我爱上了他,一个吊儿郎当甚至有一些颓废的男孩。从此,心随他动,他笑我喜,他忧我悲。
而那稚嫩而羞涩的我啊,能为一个无聊的话题口若悬河与同学侃上半天的我,却学不会表达自己心底的真爱,只会把他藏在心里,看他的嬉笑怒骂,感觉他心灵的共振。在他面前,我无法正常地思维,我常常高声讲话,与同学出格地打闹,很没有女人味地笑、跳、叫。现在想来,那时的我多傻啊,真像班上一个想引起老师关注的差生呢。
如此这样,我的心依然有烧灼的痛感,因为触手可及之人却飘摇而迷离。但我依然掩藏着,我不知如何表白我的心。我利用学生干部的职务之便找寻着一切可以与他共度的机会,团员外出扫墓、为同学举行生日party、秋日里一起去郊游、中秋晚会……也许我当初的掩饰拙劣至极,也许我的眼神举止早已包不住那烧灼的心,终于,我的阴谋得逞,我们开始了通信,虽然相距咫尺,但我依然喜欢用书信来传递我那羞涩而激越的心。写信,成了我毕业前夕最快乐也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一纸纸信笺,好似一艘艘爱的帆船在我们心灵的港湾快乐地航行。
读他的信,很短,但每一个字,都那样温暖而美丽,平日里无病呻吟的那些华章美文,无一能与之媲美。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感觉自己几乎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就这样,在满载着爱情的心里,我迷失了自我,我淹没在了无比的甜蜜和美好之中。
离别
然而美好总是转瞬即逝的,有时快的让人几乎来不及咂舌品味。当毕业的脚步沉重地响起的时候,终于惊醒了沉浸在美梦中的我,我清晰地感到了心里的恐慌。
不过18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里,早恋,依然被上一辈人看成是大逆不道之丑事,我清楚地知道,我那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是绝不允许他们的女儿就此“堕落”的,当然,我更知道他们多么希望女儿能擦亮眼睛挑个家底丰厚、职业高贵、气宇轩昂之男人作为终身的依靠啊。我是如此地让他们牵挂,我第一次深刻地憎恨起我所拥有的父爱和母爱,挣扎在父母的爱海里,我感到自己几乎被他们那稠密的爱包裹得要窒息。
虽然有恨,然而我却不敢叛逆,从小到大都是乖乖女的我甚至不敢向父母稍微透露一点点心底的情感,我连争取的机会都没有给自己,只是心里哀痛着,绝望着,挣扎着。
毕业实习,我们没有分在一组,在那些日子里,我一边忍受着心的撕痛,一边疯了一般地写信,一封又一封,每一封都是我那早逝之爱的深情祭文,我在心灵深处呐喊着,为我那如烟花盛放般短暂的爱。然而,这绝望的哀求是多么微弱而渺小,我并不能拽住离别的日子迟一天来临。
最后的离别,我却没有了泪,只是倔强地缄默着,我无言,然而却不是无爱,我知道,只要开口,我的爱将会决堤。我无力给予承诺,只能选择尘封。
就这样,离别之日,成了我初恋的祭日,我第一次的倾情付出,终于溺死在我们年轻的软弱里。
一别经年,当年的我们现在已结婚生子,另一半也都为陌生的脸孔,同学见面也都道家庭恩爱夫妻和睦,然而,那记忆深处的烙痕却依然清晰而深刻,偶尔触之,依然会有说不出的灼痛。哎,那些读书的日子,留下我们青春足迹的日子。
-全文完-
▷ 进入枯蝶孤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