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考察剪影渔歌唱晚

发表于-2005年12月08日 上午11:05评论-2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搭上了成人高考的末班车,圆了大学梦。这里剪下考察笔记里原样的三个片断,以展现那段难忘的生活。

——题记

火车向北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下午三点过,我们乘上了成都至西安的238次直快。飞驰的列车带着我们向北跑去。

成都平原从我们眼前掠过。在宽阔的平原上,一种新型的带院落的砖瓦楼房非常醒目地陆续出现。楼房周围环绕着绿树,院落内种着花草。要不是看到那么多,我真疑心是城里人修的别墅了。当然其间也还有不少简陋的茅屋从我眼前掠过。农村的景象毕竟大有变化了。我想,杜甫要是能活到现在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定会发出会心的笑声吧!只要政策象现在这样稳定下去,岂止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应该是大庇天下人民俱欢颜啦!

火车向北。

浅丘出现在眼前。平原上早已割尽的小麦在这里还呈现出一方方金黄的色块。微风吹过,麦浪翻滚。这里也是一幅喜人的景象。浅丘里,农家的房舍大都背靠山丘,面对田野,单村独户的,象是田野里的点缀。

火车向北。

川北的山区出现在眼前。一个个在自然伟力塑造下的山岩千姿百态地从眼前掠过,真想仔细地观察一下它们的奇形怪状,无奈列车飞快地闪过,只能留下一些遗憾了。铁路沿着山沟走。从列车上望去,山沟里的小河碧绿澄澈,象绿丝带,弯弯曲曲地漂在山谷间。有时河谷狭窄;有时河谷开阔。狭窄的河谷,两岸山与山面对着面。开阔的河滩里,一大片、一大片的鹅卵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白光,就象鱼鳞片片。山区的农家大多在河谷。列车过处,我们连续看见农家在修新房。一根根比碗口还粗的圆木用榫头串起——啊,还是古老的串架建筑,再盖上小青瓦,到还古色古香,别具特色。胡泽军说:“这房子,以后就是拆来卖木料都很值钱。”是啊,木材越来越干贵了。修这么些新房,用这么大、这么多的圆木,要砍多少树呀!还不知道五八年大炼钢铁砍树造成的自然灾害么?

火车向北。

夏令时九点过了,天还未黑,张光弟突然喊道:“到昭化了。唐静,你要看嘉陵江哒,这里的江就是嘉陵江的上游。”同行们都停止了其它活动,望着楼房林立、五光十色的昭化城七嘴八舌地说:“哟,这昭化城还有点宽!”“这里还有点繁华!”张光弟象对昭化城很有点了解,他插话说:“当然哟,这里原来就有句俗话‘到了昭化,不想爹妈’,你说繁华不繁华!而且现在的昭化更繁华了。”我不知道“不想爹妈”的繁华到底是赞美昭化还是在贬低着昭化,但繁华得连爹妈都不想了,这城市的诱惑力可也确实太大了。

火车向北。

过了昭化,天黑下来了。铁路两旁,黑黝黝的山越来越大,列车在盘旋着上秦岭了。真是遗憾!看不见壮观的秦岭隧道,也难以实地领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意了。我拿出了随身带的《唐诗三百首》,翻到《蜀道难》看了起来:“……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我的眼睛在这里定住了。啊,这次我们从蜀到秦,坐着平稳的列车,沿途欢声笑语。此时此刻,有多少人想起修筑宝成铁路的壮士呢?我要不是看到这首诗,恐怕也想不到了。我陷入了沉思……

火车向北……

秦岭月色

人们常说:“月是故乡明”。公允地说,在我家乡——川南,由于空气湿润,要看到清朗空灵的月色,是相当困难的。而这次夜过秦岭,偶然间却得以一饱眼福。

238次列车过了昭化,天就黑了下来。我们在硬座车厢里过夜,同行们有的看书,有的下棋,有的打扑克,有的摆龙门阵。尽管我们都已不年轻了,可我们都想扭住青春不放,也象当代的大学生一样,时而高声言笑,时而浅唱低吟,时而齐声高歌,有着一股饱满的激情。我们激动兴奋的情绪几乎感染了全车厢,旅客们投来了猜度、钦羡的目光。

下半夜了。我们一行的笑闹声小了。整节车厢进入了半睡眠状态。

我卷曲在两人座椅上仍难以成眠。二十七日凌晨三点半钟左右,我干脆坐了起来。我无意识地把头埋向车窗玻璃朝外望去——

啊,眼前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秦岭月夜图:一轮明月,虽还不甚圆,但她高高地挂在天空中,显得特别大,周围还有一圈彩色的月晕。本是黛黑色的秦岭,披上了银白色的清辉,绵延起伏地横亘在窗外,腾跃奔涌,似青龙,时而向列车扑来,把眼前堵得漆黑;时而远去,从容自在地遨游在这清朗的夜空。

我一个人看得兴致勃勃。吸引了唐静:“余叔叔,你在看什么?”我说:“快看,多美的秦岭月啊!”她也把脸贴在车窗玻璃上看了起来。我们的专注观望和议论吸引了毛老师,也吸引了其他未睡的同行者。他们也在各自的窗口观望起来。毛老师在我对面看了一阵说:“秦岭的月,的确有点独到之处。老余,你可以写一篇《秦岭月》的散文吧!”这提醒了我更加注意观察。

列车行驶在山谷间。月光给小河镀上了银。汩汩流动的河水泛着细细的涟漪。月亮的影子在水里变形、拉长、摇曳多姿,似仙女在这清澈的玉液里沐浴、嬉戏……

一缕淡淡的云雾从月亮旁边漂浮过去了。远处秦岭的山腰缠绕着一条若即若离的灰白色的带子……

俞往北走,月光俞清朗。在皎洁明朗的月光下,山谷间成熟的小麦呈现出一片片灰黄的色块。有的已收割,就变成了一方方的黑影。农家的瓦屋依山傍水靠地。一两间、三五间,渐次地从车窗外掠过。有不少农家的窗户里已射出了灯光……

凌晨四点钟左右了。这么好的月亮,今天一定是个大晴天。谁说我们勤劳朴实的农民总是“日出而作,日没而入”?看,这时离天亮还有两个多钟头,他们就起来了!高悬的月亮啊,你的光线渗透进每一个农家的院落、窗户,你可知道是什么力量支配着他们这样早起呢?

秦岭车站到了。我披上毛衣下去了一会儿。尽管是夏天,在这凌晨的秦岭上,北风还是怪寒冷的。一轮冷月下,车站也格外地冷清。冷,可醒神。在冷风的刺激下,我的头脑显得格外清醒。上车来,我就拿出了日记本和笔……

秦俑一瞥

五月二十八日清晨,我们全体考察队员一齐到西安南门外车站乘车去临潼参观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和古往今来在全国都具盛名的风景名胜华清池。

艳阳初升。一望无际的秦川上麦子快熟了。微风过处,麦浪翻滚。公共汽车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飞驰着。但是,我们的心早已飞向了要去的地方。十点半钟,我们来到了秦俑所在地。下车走出停车场,远远地——花草绿树和规划得很好的园林后面,一座银灰色的巨大的拱形建筑赫然映入眼帘。宽敞的大道两旁盛开着很多五颜六色的大彩伞花。每朵伞花下面便是一个摊贩,出售着汽水、凉粉、煮鸡蛋等方便食物和饮料。也出售着纪念品。还出售着介绍兵马俑、车马俑、华清宫等风景名胜的彩色照片和书籍……真是琳琅满目。川流不息的参观人群中,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黄种人,有白人,也有黑人。这些人的服饰真是五花八门,在强烈的阳光下,真叫人看得眼花缭乱。

这里居然吸引了这么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我匆忙地买了一本带照片的介绍兵马俑的小册子,边翻边走,顺着人流,流进了秦俑遗址展览大厅。

进得门来,真叫我叹为观止了!原来,这就是那座赫然映入眼帘的巨大拱形建筑——那么宽的面积(一万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中间无一根支柱,把这古老壮观的秦俑遗址整个地保护了起来,我不得不折服设计师的匠心独运。然而,最令人惊叹的还是我们二千多年前的祖先——劳动人民的杰作——兵马俑。看!有将帅,有士卒,有车,有马,排列成队,井然有序。兵士俑中,有战袍武士俑,有铠甲武士俑,有军吏俑,有将军俑,一个个真人般大小,栩栩如生。总的看,将军俑神态庄重严肃;军吏俑神情沉毅果断;铠甲武士俑神态坚定勇猛;战袍武士俑神态幽默自然。而俑坑中上千陶俑形象又同中有异,千姿百态,个个传神——同是士卒,有的老练沉着,有的单纯活泼,有的健壮勇猛,有的骠悍精干;同是将军俑,有的深沉,似久经沙场;有的严峻,似执法如山。从这些陶俑的表情、神态、姿势、衣着等方面反映出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兵种,不同职位的人物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陶马匹匹膘肥体壮,劲健有力,衔镖张口,鬃毛纷飞,造形生动,形象逼真。连同后来看到的铜车马俑,镶金饰银,古朴典雅,花纹镂刻,精美异常,观者无不叫绝。从展览馆更看到了从俑坑中出土的那么些工艺精美的车、马、兵器等文物,特别有两把宝剑,至今仍寒光袭人。难怪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说:“秦俑是世界的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是啊,无论中外游客在这样的浩大场面面前,都不能不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惊叹,我们中国人则更多了几分自豪。自豪之余,也不能不感到作为当代中国人肩上的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在这样宏伟壮观的场面面前,谁不想摄影留念呢?特别是那些自带相机的中外游客更是如此。但由于兵马俑遗址大厅内和车马俑陈列展览厅内的文物都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是非常珍贵的文物遗产,都竖立有“严禁拍照”的中外文牌子。人们都在展览厅外面摄影留念。然而,我参观时,却见到了一个无视中国法纪的中年男性外国人——他高大的身躯,黄头发,白皮肤,红润的脸,淡蓝色的眼镜,他与一个跟他年纪相当的外国女性一道前来参观。走进大厅时,他就举起了相机。这时,一个女工作人员——她身材瘦弱,衣着朴素,听说是因占地而新招进不久的农村姑娘,就给那外国人讲不能拍照,并用手指了指有中外文“严禁拍照”的标语牌。这个外国人调了一个地方又想拍照,这姑娘又马上上前给他讲了一次。他虽然走开了,看来他仍不死心。他又来到右边,右边的下坡处很隐蔽,又还有那么多参观的人,他果断地举起相机,按下了快门。然而,由于拍照的闪光,他的行为仍然被那姑娘发现了。她从俑坑里连奔带跑地来到这个外国人面前,向他伸出手,叫他把胶卷取出。起先我们一路参观时都听到这两个外国人说过几句中国话,然而现在他却摊着双手,装着不懂中国话了。姑娘指着他的相机边打手势边说:“把你的胶卷取出来!”这外过人显然听懂了,他双手紧紧地抓住相机,叽哩咕噜地冒出了一大段外语。姑娘虽然不懂,但她仍有理有节地给这外国人论理:“你先前两次要拍照,我都给你讲不能拍照,现在,你必须交出胶卷。”这外国人仍用外语胡搅蛮缠。眼看周围的人越围越多,姑娘的脸都急白了。有不少的同胞问清情况后给姑娘鼓气,说她是在自己的国土上执行纪律、捍卫民族的尊严;也有的奴颜婢膝地向着外国人,说姑娘是假正经;也有的只是在一旁看热闹。正在危难之际,一个会外语的中年男同胞站了出来,充当起义务翻译:“他说他只照了一张,怎么好取呢?”他把外国人的话翻译给姑娘听。“整个胶卷都取。按规定还要罚款。”他又把姑娘的话翻译给外国人听。但那外国人仍坚持不取。最后姑娘只得说:“你不取,那我们一块到办公室去。”一群人簇拥着姑娘和那两个外国人离开了展览大厅。那个义务翻译也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融进了参观的人流……

我们从展览馆出来,正好碰上那两个外国人垂头丧气地从展览办公室出来。我想,大概他的胶卷被没收了。女的叽哩咕噜地在对那男的说着。看那表情,我想,她是在埋怨那男的硬要拍照,惹来麻烦吧?这时我的眼前仿佛闪过一连串的图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洋鬼子明火执仗抢掠我国珍贵文物;中国土地上插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啊,中华民族作为被凌辱民族的历史再已不会倒转!一个弱女子,应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人已经直起了腰杆,挺起了胸膛,正在坚定地大踏步前进。

中国,也不再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我们欢迎每一个真正友好的外国朋友!同时,我们也是一个正在健全法治的国家,我们的法纪对内对外都是平等公正,毫不留情……

我的思如潮涌,差一点儿误了去华清池的车。上了公共汽车后,我又向秦俑坑投去了深情的一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渔歌唱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想念在心中点评:

思路清晰,文笔优美,一幅幅剪影引人入胜,一路向北的迷人风景勾画出祖国的日益强盛!

文章评论共[2]个
渔歌唱晚-评论

    〔渔歌唱晚〕回复[想念在心中] 编辑点评
    那段生活也令我怀念!
at:2005年12月08日 中午1:45

世外桃园-评论

健全法治
  【渔歌唱晚 回复】:    已经十九年了。那时和现在的法制状况不可同日而语了! [2005-12-8 20:58:14]at:2005年12月08日 下午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