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浮光掠影眉间尺

发表于-2005年12月10日 上午11:03评论-3条

……蚁城记忆

去年的感恩节是在外地的一个小网吧里过的。那是临走前的一天。

bbs和qq上到处是感恩祝福的语辞。有一瞬间的感动。竟然还能被那么多人牵挂。

深夜回到住处,房东老太太送来开水,关切的说:预报明天有雪,你可得别少穿了衣服,别到家了还带一场感冒回去。她说话一直很幽默,有着北方人能将忧虑化于眉目间的那份从容。

所以每次遇到不如意,回来时和她聊聊总会豁然轻松。我打趣她说:老姨,你是我的情绪感化机。

而此时,她必定是从大白菜堆里探出富态的身躯一脸无畏的说:拉倒吧,你把上月的房租趁早清了,我还能给你包碗大肉饺子呢。

她家的饺子我是时常蹭的,当然更不必非到清还了房租之后。

北方的一个小城,在拆迁与新建之间奄奄一息。是的。我认为它病了。每天穿梭于血脉一样的道路,甚至能听闻它虚弱的呼吸,在风起叶落之后尽显无奈。

我只是一个过客。

次日晌午。在南下的火车上,摊开地图,小城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黑点,顿时恍惚,小黑点岌岌如蚁。

……安定与颠沛

这似乎是两个极端。

儿时村口的梧桐树,老宅子补丁一样的灰瓦屋顶。坐在石磨上,仰望。袅袅炊烟被柴斧砍断一般静止。那是记忆里无数个安定的黄昏。等待从田野里归来的父母,等待香喷喷的晚饭,等待夕光在飘满鹅毛的溪水里收拢消融。

“我宁愿你永远是那个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打工者,宁愿你一直漂泊颠沛下去。这样状态下的你写出的文让我心悸。”一个网友这样回复我的帖子。我不知是该欣喜还是沮丧。截然矛盾的情绪。

或许哪一天我厌倦了,或许哪一天我疲乏。身陷都市的无所适从感一直难以摆脱。

终于,也就是今年听从了父母的劝阻。安安心心的在家里呆了将近快一年。“安安心心”是年初的时候。到后来与其说是“呆”倒不如说是“熬”。

所以现在跟每一个问我近况的朋友回复道,我是个没定性的人,按部就班的环境是我无法忍受的。最迟是明年,我要延续颠沛延续漂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逃避。在无法面对,就选择躲避,已成惯性,已成痼疾。照许多人的游戏规则来说,在起跑线上,就已经是个先输一步的失败者。

一直喜欢小说《在路上》,在没读之前感兴趣的是那书名。“在路上”是进行时的,没有起点的昂然也没有终点的落拓。还有很多未知的刺激和失落在路上等着你———你等着他们?

……孤独的时候想朋友

上上个星期在qq上遇到榴莲飘飘。彼此问候,好久不见,近来怎样,有何变化。

后来她给我看她的博客。博客的名字是她现在的qq妮称:人淡如菊。

她看上去淡定了许多。觉得象是被人群抛弃的那种,孤单的守着生计。看身边的人纷纷成双。而自己的朋友越发见少。

我一直很怀疑“朋友”这个词除了抽象的存在根本没有具象的拥有的真实。直到接触网络,认识了很多人,很多谈的来的人。在一次次交谈之后,愈发觉得那些虚幻的id和妮称之后有着一张张如阳光般真实的面孔。在寒冷时传递温暖,在愉悦时有着可以被感染的对象。

人只有在最孤独的时候才会想朋友。而在现实中,自己的朋友如秋后绿叶般寥寥无几。

……永久的虚幻

今年夏天去合肥参加一个月刊的研讨会。我只是写过一个中篇给他们。没有和他们签约,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与会,费用报销50%。已经六年没去合肥,况且那里是我漂泊的起点,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于是清点行囊,象六年前一样跨进车厢,茫然的望着车窗外后移的树木田野和房屋。

只是此时心境与那时已截然不同。少了份从容多了份倦怠。

在火车上给小杉发了条信息,我离你越来越近了。

片刻间。前事幻然眼前:车窗外,小杉的眼里不断涌出泪水,玻璃隔绝了声响。而我突然耳鸣,喧闹的车厢里一下安静下来。就那一子,四周静的只有眼前扑朔迷离影象。小杉的脸在车窗外颤动着。车窗是封闭的,我看到的一切都是模糊的。她的肩膀,确切的说是肩膀的轮廓不住的耸动,一只手捂住了半张脸,只看到眼眶里落出大滴大滴的泪水———我不明白为什么周围的一切都是模糊的,惟独她的泪水清晰可辨。 

这么些年来,我一直说服自己那情景不具有真实性,我不可能看得那么清晰,但我又无法欺骗自己那是浪漫的夸张和虚幻的定格。

幻觉是一瞬间的。小杉回来信息问,要不要我去接你?

这种试探性的语气代表着某种距离的拉长。或许一开始我就该说你离我越来越远了。

我回过信息———不用。决绝的近乎残忍。而这又一次的违心只会令自己进一步走向沉坠的边缘。

1999年,安大图书馆。我重复着一个打杂工每日必须重复的工作,扫地除尘,理书刊清目录。然后捧着一本《中国哲学史》坐在窗户前埋首于阳光。

“一个小打杂的怎么会捧着<中国哲学史>不声不响?"———后来,小杉说这话不是取笑,是出于自己好奇的本性。在那时我可不那么以为,那些天之骄子的孤傲早就令我无法忍受。戏剧的是现在我忘了当时回敬了怎样的一句令她面红耳赤抱歉不已。

这样的初识多少有些不尽人意。白天鹅与赖蛤蟆的结缘也多少有些虚幻。对于结局我心知肚明。一个顾前顾后的犹豫者是没资格谈及感情的。

合肥西站的月台上,人头窜动。而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杉象一棵树一样孤单单的站在出站口,看到我后挥动双手。从来没有过的感觉,眼眶潮热,心头一紧。

在半岛咖啡馆里。我们彼此凝视,又彼此的目光躲闪。杯口的雾气腾腾生起,似乎要在挣脱着近乎粘稠的宁静。

研讨会十分无聊。烟雾缭绕似乎是作家们每到一处的标志氛围。

离开前的一天,我去了趟安大。现在的安大的新区已经建成,大部分院系都已经迁走。夏日的阳光在安静中徒觉冷落,移在石子路上,移到窗户里,然后移进树影间隙被撕扯零碎。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眉间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天使点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但那份追忆中萦绕于心的幸福将会是永远的,我坚信:)

文章评论共[3]个
雪域飞鹰-评论

一楼!呵呵先在半岛咖啡屋品咖啡了!呵呵 at:2005年12月10日 下午3:01

眉间尺-评论

是   幸福短暂而永恒  :)at:2005年12月10日 下午5:12

世外桃园-评论

此情可待成追忆at:2005年12月10日 晚上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