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崔永元和邓丽君……木头眼镜

发表于-2005年12月10日 晚上8:32评论-1条

崔永元和邓丽君 (之一)

——闲聊幽默

一,崔永元的失误

央视前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可谓是妙语连珠的专业户。他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机智诙谐幽默。 

但他有一个失误。崔的女同事生了个儿子,崔等人前去祝贺。同事觉得小崔的脑子好使,就让他帮着起个名字。小崔不愧是脱口秀。张口就来。说:孩子他爸姓马,那这孩子就叫马奋吧。自然是哄堂大笑。

但崔的同事不高兴了:你怎么给起这名呀?! 崔解释说:怎么了?!奋斗的奋。有什么不好呀? 

显然,这是崔的失误!或曰弄巧成拙。他当然知道,谐音的使用是中国语言的一大特色。很多歇后语即是由谐音而生。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猪八戒喝磨刀水——内秀(锈)

耗子啃皮球——客(嗑)气。

[关键词,小崔的失误在哪?]——因为歇后语是幽默语言的一部分,故而多提了几笔。崔的辩解是幽默的继续。但,不妥!

首先,中国人即便是文化层次很高的群体,在婚丧和生子事情上,往往是很庄重和虔诚的。比如说在婚宴上,如把一个梨切开,分给新郎和新娘各一半,就会被视为要人家分离(梨)。对新生儿的盼龙仰凤之心,更使父母对起名充满虔诚。因而戏言“马奋”,实在是犯了大忌。(当然,如遇不忌讳的家长,亦无不可。)

而且,等孩子长大以后,如遇到好事的小伙伴们,把马奋传为绰号。就很可能对孩子的感情构成伤害。

举此例不是批评崔永元。其用意稍后再述。我对崔很敬慕。他刚直不阿,疾恶如仇,敢于直言。实在是民族希望之脊梁。

二,邓丽君逸事

邓丽君曾回台湾搞了一个演唱会。主持人是一位谈吐潇洒,干练资深的中年男子。他看着身着短裙,风韵依然的邓丽君,出了一句“妙语”。大意说:邓小姐楚楚动人,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搞演出时总是很忙,会不会忙中出错,穿反了裙子,把开杈的那面朝前呢? 

邓略显窘态。作为流行歌曲的一代巨星,可能还没人敢和他开这种玩笑。尤其在大雅之堂。显然,邓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她略一迟疑,淡淡地回答:不会的。

优秀主持人的风采,大约首先也就在这里。无论多么耀眼的巨星,只要来到他的台上,都应在他的“导演”下“表演”。而绝不能被对方的辉煌所晕倒。这并不是说笔者对此主持人“妙语”的认可。正如主持人自己所说,他是口无遮拦。完全的无遮拦,肯定不好。

[关键词,幽默是有文化背景的。]——在港台奥,或一些外国,这种幽默在大雅之地并不乏见。但在祖国大陆,这种幽默在高雅之地是行不通的。如果哪位主持人出此“妙语”,,差不多会被认为是品位低俗,当属于被送进庄稼地,去肥沃土地的东西。而事实上,一些电视主持人或贵宾什么的,依然我行我素地朝着庄稼地努力着。

三,崔永元和邓丽君逸事给我们的启发 

[关键词:幽默一定要适合人文环境的特点。否则,弄巧成拙。] ——就象崔永元起名一样。有句古话:三里不同俗。这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是完全可能的。

现代信息社会,情况发生巨大变化。但不同习俗,和人的不同素养,不同心境,依然会对同一个幽默产生不同的感受。

特别是网上,天南地北,除了“各村都有很多高招”(电影台词),也很可能,各村还有各村的习俗。比如,“爱人”,在有的国家,指情人。而非正宗夫人。 再如,有的朋友用“9494”表示“就是就是”。但在另一些朋友的习惯里,就成了“不那么舒服”的说法。

由此,提出了[关键词: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是幽默者要审视关照对方的习惯,在意对方的感受;二是听者要以宽容的心态,善意理解对方。从而,既让生活中充满幽默的快乐。又尽力避免乐中生“悲”。

[幽默要恰倒好处]——这正是崔永元和邓丽君逸事,给我们的启发。

{为避免文字过长造成阅读困难,本文将《崔永元和邓丽君》(之二)发帖于下}

《崔永元和邓丽君》 (之二)

四,从“幽默”一词谈幽默

幽默一词为舶来品。是文学家林语堂翻译过来的。是为音译。幽默一词最早是一种生理概念。意为汁液。汗液。历经演变,繁衍成今天的艺术美学概念。指对诙谐趣味的态度,或感受,及表达能力。即幽默感。

[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

幽默现象的存在,比幽默概念早的多。有学者认为:幽默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只是原始人的幽默感,可能限于打闹一类的低级游戏。但幽默的兴盛,普及,却是在人类智慧越来越文明的情况下出现的。

幽默是一种人生观。林语堂说:幽默是一种从容不迫 达观的心态。是一种看世界的眼光,看人生的角度。

[关键词]——世界,不光可以用好与坏去衡量;还可以用有趣无趣,可笑不可笑去评价。

对自己也不光只是严肃的反省,还可以发现其中的滑稽可笑,于是在笑声中拉近了和世界的距离。或与世界融为一体。于是你快乐。

然而,[关键词]——幽默的人生态度的前提,是对人世间的洞见和彻悟。是以悠然超脱和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和社会。

当然,这只是个方向吧。因为,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力是有限的。这是老天爷造化的结果。在这一点上还应以唯物客观的态度审视之。

[关键词]然而,[努力寻求幽默],却是提高承受力的捷径。

[关键词]那么如何寻求幽默呢?——即要善于:

从伟大之处发现渺小,从强悍之中发现虚弱。

从圆满之处发现残缺。从喜庆之中洞视隐患。

从悲剧之中看出喜剧;从尴尬之中演绎出优雅。

下面勉强举几个例子,不一定太贴切,但求一乐。

[例如]从伟大之处发现渺小,从强悍之中发现虚弱。

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对解放军的全面进攻失败后,改为重点进攻。

1947年,蒋调集了以胡宗南为总指挥的23万人马,攻打延安。企图一举摧毁中共中枢。当时,我们这里的力量只有两万五千人。胡宗南手下有号称“四大金刚”的强旅。能征惯战,武器精良。大军压境,形势严峻。

为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多数中央领导力主让他撤出陕甘边区。但毛泽东执意不肯。决定留下来和胡宗南打蘑菇战。很多人为之忧虑。

但毛泽东却说:我看胡宗南的金刚银刚,不如老百姓的水缸。 结果,当然是水缸战胜了金刚。(另有一说:毛是在粉碎胡进攻之后说的此话。)。

[捎带两句题外话]毛的一句幽默,道出了中共宏旨:即只有依靠“水缸”,服务并保护“水缸”。才是水缸战胜金刚,永不过时的真理。

[例二]从圆满之处发现残缺,从喜庆之中洞视隐患:

相声大师侯宝林有个段子:大意是,甲乙两人喝醉了酒。谁也不服谁。甲从兜里掏出手电筒,往桌子上一立,啪的打亮。然后,指着手电的光柱说:你……你有本事?你能顺着这柱子爬上去吗?!(这叫柱子吗?但想象力够绝的。可以做诗。)。

面对挑战,乙 毫不含糊。而且洞察力极强,一点都不象喝醉了的。当即揭穿了甲的“阴谋”。

乙说:你……你少来这套。当我不明白那。让我上去。等我上去了,你……一关电门,好把我摔下来。

[捎带分析两句]喝酒是享受生命,尽管我不喝酒。但是,喝成这样,起码有损健康。影星付彪即因此而陨落。至少是多一半原因。然,生活中此类现象比比皆是。明明是欢天喜地,却闹了个昏天黑地。只要静心思考就会发现,圆满中往往隐蔽着残缺——只要善于发现。

[捎带题外话]甲用怪诞的方式,提出难题。如果,乙 只用平淡的语言说:你别来这套,你自己怎不爬?!那就显不出才气了。也有煞风景。因而,精彩的幽默往往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把幽默推向极至。而你的人生,也因此精彩!!

[例三]从悲剧之中看出喜剧:

有一位老师很是无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总睡觉。

一次,他走进教室,说:今天是自习课。可以看书,也可以睡觉。

但是他等了好一会,发现学生们的精神头都很足,各个都目光烁烁地看着他,老师大惑不解,说:“让你们听讲时,你们睡觉,让你们睡觉吧,你们又都来了精神。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后面一个男同学举起了手。老师非常吃惊,因为在他的课上,还是第一次有学生举手。他感动地说:“有什么事请说吧!”

男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求求您了!您随便讲点什么都行!不然,我们实在睡不着”。

[捎带分析]当我们“哈哈……”之后,这喜剧背后的思考却是沉重的。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这是莫大的悲哀!而对学生来说,损失的不仅是青春年华。当步入社会之后,很可能要为这“睡觉”,付出无奈,郁闷 乃至痛苦的代价!——悲哀,在向横的方面,和纵的方面,同时延伸着……当然,这样的老师,也属个别。而且,这责任也绝不仅仅是老师一人的。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出悲剧!

[本笑话艺术特点]不仅从悲剧中发现了喜剧因素,而且,通过喜剧的表现,把悲剧向深层推进——这位老师的讲课,竟然成了催眠曲。乃至学生成瘾——如果老师不随便讲点什么,学生都达到了居然睡不着的地步。悲哀之无以复加。叹为观止!!

[题外话:如此深层之悲剧,谁之责任?] 是这位老师?还是学生?如果老师把课讲成这样,学校为什么没有及时干预呢?那么,不称职的则首先不是老师,而是校长。那么如此不称职的校长,又是怎么当上的呢?

学生白天睡大觉。那么,晚上都干什么去了呢?是功课过多,累的?还是,上网游戏?或其他?救救孩子们!!!

[题外话的深入:推演出一个哲学思考]——在我们现行的哲学应试教学中,认为: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总有一个主要矛盾。而且,主要矛盾中,总有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

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个论题不能说不对。但不能庸俗化。就是说他是有条件的,不能到处乱套。否则,将使我们坠入迷雾。以这个班为例。就算老师讲的再好。学生一宿不睡,就是孔夫子来了恐怕也讲不好这课。 但是,千因万果,总应该有几条是决定性因素。那么到底是什么呢??还是留待朋友们去思考吧。

[例四]从尴尬中演绎出优雅

有一个清华大学的女生,被邀请参加电视台的活动。她上台时,脚下一滑,摔倒在台上。这是一个直播节目。的确很难堪。但她马上镇静下来,说:“从哪摔倒了,就从哪爬起来!” 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只因她从尴尬中演绎出优雅。反而倒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例五]

在一个宴会上,一位诗人和将军坐在一起。将军不喜欢诗人。每当女主人谈到诗的时候,将军都皱眉头。当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女主人说:我的诗人朋友,现在要为我写一首诗,并当众朗诵。

诗人却说:噢,不,不。还是请我们的将军,发一颗炮弹吧!

哄堂大笑之后,将军主动和诗人碰杯。此后就成了好友。

[捎带分析]化尴尬为优雅。诗人的确很高!假设诗人遭冷落时愤然离去。那么,他把尴尬不仅留给了世界,也留给了自己。

{本文备了两个附件发于下。有兴趣的朋友可阅。如时间紧张,完全可以不看。}

[附件]一:

介绍几句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美国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收集了十二位作家的小说,编成一个集子。书名《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小说:一是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舰》。二是冯尼格的 《第五号屠场》。

黑色幽默文学形成的的思想理论基础:是现代反理性的思潮。 如弗洛伊德主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特别是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等。

那么黑色幽默的特征是什么呢?

刚才提到的冯尼格一语破的:“黑色幽默,就是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黑色幽默,是绝望的喜剧。因而带有悲剧性。

[黑色的含义]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

[幽默的含义]指有自由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

黑色幽默作品,对悲剧内容进行喜剧艺术处理。痛苦和不幸,也成了开玩笑的对象。他既引人发笑,又催人泪下。甚至,叫人啼笑皆非。他让人在笑中,哭中,哭笑不得中,思考问题。

[附件]二:

[学习幽默有捷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多看幽默作品,是捷径一]。如:

相声, 小品, 喜剧片, 笑话集, 再有前面引用的歇后语(很多歇后语具有幽默性)。

[多进行幽默思考,是捷径二]无论是优秀的主持人,或杰出的外交家。往往离不开这种思考。

[多进行幽默操练,是捷径三]熟能生巧。随着幽默性格的养成,幽默灵感,往往一触即发。

几点说明:

一,本文在结构上,脱离了文体的限制。既不象正论,也不象杂谈,又不象知识介绍。且在论题上也不严谨。主要考虑是:为了让朋友们读起来,愉快些!捎带着了解点知识。

故而采取了这种[聊天的形式]。

二,文中的“题外话”,是一种看似脱离论题的外延。主要目的:是希望在较短的篇幅内,给读者更多的东西。但也有一个画外音:即精彩的幽默,应该给人以更多的思考。

三。“关键词”和括号的使用,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醒示要点。因为,网络的排版方式,黑压压的一大片下来,实在不符合人的阅读的生理特点。为了减少网络版式的弊端,故而采用了那些手段。尽管标新立异并不一定是坏事。 

四。本文参考了《幽默与社交》,《现代派作品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头眼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依寒
文章评论共[1]个
雪域飞鹰-评论

呵呵,搞笑!欣赏了!
  【木头眼镜 回复】:朋友你好!谢谢你!
    能给朋友带来快乐,就是我全部的愿望所在。 [2005-12-11 15:24:17]at:2005年12月11日 凌晨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