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圆明园里石头祭枯蝶孤飞

发表于-2005年12月13日 晚上9:21评论-1条

再一次游历于这些断壁残垣之间,熟悉自是十分的熟悉,却少了十年之前的那份惊奇和感叹,更多的是多了许多的凄凉与悲悯。

十年之前,我25岁,青春、跃动而浅薄,第一次来北京,每到一处,总是惊叹于故人的精工巧匠、鬼斧神工,一簇簇飞檐峭壁,一座座雄伟建筑,无一不透着帝王的霸气与权贵,雕龙飞凤的石刻栩栩如生,迂回曲折的檐廊精致典雅……

而今,我再一次站在了这座有着太多故事太多血腥太多沧桑的古城之间,望着那曾经上演过多少场尔虞我诈抢杀掠夺的宫殿,心里有的却是太多的苍凉哀恸。

站在圆明园曾经雄伟高大的大水法下面,满目的苍凉悲哀,那些横卧在杂草间的破碎的石块如果会说话,它们该会诉说自己怎样的屈辱与苦难啊?那孤傲矗立的刻着精致图案的大石块,已残缺断臂,那折断的又何止是大清帝国的国威,恰恰是中华民国几千年的国魂啊。有风吹过,杂草摇曳,耳边似有呜咽的不屈哀鸣,闭上眼睛,眼前似乎晃动着那曾经的烧杀抢掠和刀光剑影。许多人爬上大水法拍照留影,我的心有丝丝的疼痛,我不要站在曾经的屈辱之上留影,我不要让这段破碎的历史成为我永远的背景。

这分明就是一处民族的坟冢,那满地的碎石断玉,分明就是历史的白骨尸身。那些石块上雕刻的精致纹路图案,无一不在向人们倾诉着它们的冤屈和悲哀。这些伤痕累累的历史碎片啊,分明是刻在人们心里的毒咒。那些拂过耳畔的萧萧风声,似乎是故人不屈的呜咽,那还在汩汩流淌的细小水流,似乎是故人一道道伤口上流淌的鲜血。

这凄凉荒芜的乱石阵啊,曾经昭示着大清帝国的浩荡和繁荣,而今,却成了一段铭心刻骨的惨痛历史。站在此间,我无法想象古代帝王的豪迈与威严,也无法感受曾经的尊贵与权势,我只能从今人刻下的字里行间去体悟这里曾经的那种奢华,宫廷里,曾经笙歌艳舞的酒肉生活,勾心斗角的权位争斗,都逝去矣。小桥边,淙淙的流水早已干涸,狮子林内,不见雄狮昂立,海晏堂内、大水法下,处处横卧的是汉白玉雕的民族尸魂。

北京,所到之处无不见石雕石刻,满目琼楼玉宇,处处飞龙走凤,无不彰显古代帝王的至高权贵,而这坚硬如斯的玉石,曾经记下了民族多少的骄傲和自豪,刻下了民族多少的繁芜沧桑。而眼前的这些碎石,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似乎就是在一夜之间,奢华不再,莺歌嘎然。也许,人就是如此的脆弱吧,连这样一个泱泱千年的民族亦如斯。

也许是为了让今人勿忘国耻,也许是为了纪念曾经的辉煌,圆明园内很多遗迹在逐渐修复,可是,那刻在人内心深处的伤痕,那些已经破碎的心灵,纵是一流的能工巧匠,也是无法修复的。

记得十年之前游此园,我的脚步是轻快的,心情是雀跃的。而今,再游此间,脚步却是十分的沉重,思虑重重。许是年华老去了吧,心里是十分的沧桑和哀恸,看着倒在脚底的石雕,我看不透曾经的繁华,也读不懂深远的民族魂,在我眼里,那横卧着的分明是那些逝去岁月的纪念碑啊。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枯蝶孤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荐/文清推荐: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曾经的国耻,让人永远难以忘记。

文章评论共[1]个
徐玉成-评论

看着倒在脚底的石雕,我看不透曾经的繁华,也读不懂深远的民族魂,在我眼里,那横卧着的分明是那些逝去岁月的纪念碑啊。
很有一种力量啊
  【枯蝶孤飞 回复】:是的。行走在这些残壁断垣之间,真的是心灵的一种震动。 [2005-12-14 18:51:33]at:2005年12月14日 下午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