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对网文《诗歌是否已远?》的回复Descarts

发表于-2005年12月28日 清晨7:54评论-0条

喜忧参半啊。喜的是渐多地见到“重视国学”的字眼了;忧的是就怕仅仅是个口号,一阵风,吹过一阵子后,就寂静无声了。

何止是诗歌?如真能重视国学,一切都好办了!看看有多少人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揪住我们固有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放,以“连坐”罪,将更多的精华也统统一棍子打死了!

诗歌属于文学,而文学实质上是人学。因此根本还在这个“人”,如果人的品质不提高,光靠有人呼吁呼吁,政府鼓励鼓励,诗歌既使能重温旧梦,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眨眼又必消殒于在“西方先进文明”能动下的,“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的“时代车轮”下了!

因此我(以及如我者的许多朋友),非常顽固而有信心地认为,如果国人真能重视国学,理智而谦虚地重审中华传统文化,重掘这座数千年积累的无尽宝藏,何止是诗歌会再度茁壮,焕发青春活力,我们的国民亦不会再因过度食啖西方文明而导致虚胖!人们当知道自家仓廪中富有足够的精神文化食粮,那时年轻一代才会真正意识到,我们不仅不是文化穷人,我们真的很富有,足可以惠施给西方文明种种有益的营养!

曾有一位青年同事,他非常赞赏交响乐,很鄙视我们自己民族的器乐,“几根马尾巴拉来拉去,表达些自己心中的忧郁,有什么趣味?真是太小器了!”他以数十数百的金属制品一时俱响为贵,若仅从热闹以及乐器的购买价格而论,他无疑是贵得有道理的。但不知为什么,大多数的交响乐常会令我心烦意乱,而静听几根马尾巴拉来拉去,如二泉映月、听松等,却往往令我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听得多了,便能从烦琐的人生旅途中感受到更多的诗意,活着,不再仓促,而且也不再是一种负担了。

总而言之,诗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没有它,或许历史上的许多人如杜甫,就不能担着重重的苦难而臻至人生价值的顶点。因此我们认定:唯有真正重视国学,从中汲取智慧,获取力量,挺起东方文明龙的传人的脊梁,自信而不盲目自大地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有着最攸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才能再度诗意地生息于这个表面苦难不息、纷扰不止的星球上……

本文已被编辑[西域诗韵]于2005-12-28 13:32:59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Descarts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西域诗韵点评:

注意排版和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