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拔苗助长”新说新月如眉

发表于-2006年01月02日 晚上9:39评论-1条

两千多年前,孟夫子笔下那位宋国农人,因“拔苗助长”受尽天下人耻笑。世人本当以此为戒,勿再做那种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谁料时至今日,此风非但未绝,反而有愈刮愈猛、愈演愈烈之势。

其一,拔瓜果菜之苗也。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现在瓜菜品种越来越多,外观越来越漂亮,水灵灵鲜嫩嫩,令人馋涎欲滴。可一品尝却发现,西瓜不甜了,杏子不酸了,苹果变味了。而且西红柿长得变了形,突了角,长了须,象章鱼一般,黄瓜买回来甚至还会长出“将军肚”和“狼牙棒”……原因何在?恐怕还在一个“钱”字,急功近利。市场经济的发展,瓜菜流通的加快,使人们的功利目的越来越强,于是乎,植物生长促进剂成了宝,赤霉素、萘乙酸、乙烯利,催花的、壮果的、催熟的、促红的,统统派上了大用场。这些激素类生长剂对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有特殊功能,或促进细胞增长、伸长;或诱导开花,提早成熟,防止落果等,功效神奇。因此人们在使用上缩短了周期,加大了用量,以致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引进新品种没错,创新、错季、增产增收更没错,但变来变去不能失去了根本,万变不离其宗,如本质上变了味,则不如不变。

还有不少农民为提高产量,滥用化肥,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造成一些蔬菜品质下降;有的早起前头喷药,后头就采摘上市,药液顺着菜叶往下滴;更有甚者为根除韭菜

地下害虫,浇水时掺进1605、1059等剧毒农药。怪不得有些农民自己种的菜自己都不敢吃,却要拿去卖,有的消费者认定“有虫眼的菜没毒”而专去买。可只要有虫子农民

就打药,有虫眼的也许打药更多。物以稀为贵,施用生长剂的目的,在于促果菜提前瓜熟蒂落,打时间差,早早采摘上市,卖个好价钱。结果呢?早是早了,可惜,个小,粒瘪,又酸又涩,照样无人问津。

其二,拔祖国之幼苗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小皇帝、小公主,家长个个爱如掌上明珠,要星星不给月亮,商家认准了孩子的钱好赚,紧紧盯住家长的腰包,绞尽脑汁推

出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玩具,七巧板八音盒九连环等自不必说,纯牛奶、核桃乳、智力宝、黄金搭档、生命一号等各种营养补品、套餐更是名目繁多层出不穷,补锌的、补脑的、补钙的、增高的,据说还有什么纳米产品,绿色又环保,用后聪明又健康。于是乎,一听说某位小博士喝过什么,小神童吃过什么,家长们便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去买,不惜重金,一掷千金。孩子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又缺乏运动,自然迅速增肥,一个个“小胖墩”应运而生,且多是“外强中干”,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打针输液,并因此影响了智力发展。儿童肥胖症、富贵病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且,由于某些食品中含过多激素或人工添加剂,促使一些孩子过早成熟。目前,我国男女青少年早熟年龄已从1 0年前的14.43岁、13.38岁降到了1 3.86岁、12.28岁,上海儿童早熟患病率为1%,仅次于肥胖症。另一方面,现在少儿读物良莠不齐,影视片中“儿童不宜”的镜头频频出现,一些儿童栏目中,四五岁的孩子献花献吻,用稚嫩的童音唱“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也难怪,现如今儿童歌曲少得可怜,孩子们也只能跟着通俗民族大流行。电影电视vcd、电脑影碟多媒体、卡通片口袋书游戏机……赶上了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整天受此熏陶,耳濡目染,想不早熟都不行。早早成了“小大人”一本正经,老气横秋,失去了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这样的早”,不知是不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倾囊而出,为心肝宝贝挑最好的学校,选最好的老师,一口气报好几个兴趣班:弹琴舞蹈绘画、奥数外语朗诵、形体游泳足球……孩

子整天出了这班进那班,忙得团团转,披星戴月疲于应付,在全国上下大喊“减负”的声浪中,孩子的书包却在一天天“增重”。难怪有的孩子把那首歌改了词:“最早离家

的人是我,最晚回家的人是我,最忙最苦最烦最累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家长老师拼命“拔苗”,果真能“助长”吗?也许,真的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三是拔干部之苗也。近年追名逐利之风日盛,不少人削尖脑袋拼命往官场里挤,好象非要弄个什么“长”才可傲于人前,当官成了成功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人干了多半辈子还是平常人,说话做事便多少有些底气不足。不少职能部门也因此滥用职权,乐得当“好好先生”,讲人情拉关系搞照顾,拨来盘去求平衡。据说一些地方普及副局级,一下子呼啦啦提上一大帮,一正几副,皆大欢喜。结果呢?将多兵少,几乎都是光杆司令,工作还是一个人干,互相之间碍于面子,有什么事反而都要跟小卒说。你管多了我管少了,分工不明不均了,互相推诿扯皮,原本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事弄得弯弯绕绕曲曲折折微妙复杂。还有一些考察鉴定为“优秀”后被委以重任的干部,提拔不久便暴露出严重问题。君不见近年一些高官纷纷落马,甚至某些部门一把手“前腐后继”,这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能说与职能部门毫无关系?没有经过系统培养,把关不严、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造成权力真空,唯我独尊,最后“出事”也是自然。

如今注重选拔年轻干部、专业人才、高素质人才。有些地方便早早将一批二十多岁的“青年才俊”赶上架,其才智积累尚未达到一定程度,尚不足以担此重任,以致弄得手忙脚乱疲于应付,既贻误了工作,又摧毁了自信,不利于个人成长;有的对专业人才厚爱有加,不顾其爱好特长盲目提拔,本来在原岗位干得如鱼得水应裕自如游刃有余,上来后却因对新岗位不感兴趣,或不对口,英雄无用武之地,又不好拂逆了领导的一番美意,只得混天度日,一颗原本金光灿灿的珍珠被磨得黯淡无光;还有的片面追求高素质,一味强调人才的高学历高职称,硕士能胜任的偏要博士,助理能胜任的非要中级,连端盘子扫大街都要本科以上!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却又不能量才而用,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官越来越多,干事的越来越少;官越当越大,群众受益越来越小。“拔苗助长”的危害,还少吗?

分析以上三种“怪病”,病因都在一个“急”字,不顾客观规律,急功近利盲目求快。要根治,还需对症下药。

中国入世后,欧盟、美、日、韩等国在新鲜果蔬出口问题上,明确规定不得在采收前施以各种生长剂,更不得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我国一些大城市也实行了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现在已到了对果菜品质、色香味要求更高的时代,单纯靠生长剂刺激来达到目的的做法已行不通。从“装满菜篮子”到“净化菜篮子”,从规模效益型到质量、品牌效益型,席卷各地的绿风行动,使从田间到餐桌的无公害生产全程受到严格控制,环境评价、无公害监测、标准化生产、质量检测,环环相扣,全力打造“放心菜”。单是长快长高了又有何用?豆芽长房高也是菜货,浓缩的反倒是精品,关键看质量是否过硬。

现在都是一个孩子,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可以理解。但凡事都有个度,太过了就成了溺爱,成了害。在家长的殷殷企盼下,孩子整日忙着补这个学那个,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失去了童真童趣和童年的欢乐,沦为父母光宗耀祖弥补缺憾继续圆梦的工具。身体素质在下降,学习压力在加大,逆反心理与日俱增。有的欺上瞒下敷衍应对,有的不堪重负跳楼自杀,有的甚至被逼得失去理智仇父杀母,走上犯罪道路。为了一个“名”,孩子大人都身心俱瘁苦不堪言,试问天下父母,这又是何苦?少一些压力和束缚,让孩子在灿烂的阳光下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好吗?

用人之道有三,根本一条在于审人度势,量才就位。不能大材小用,浪费了人才;也不能小材大用,给事业造成损失。用人要用得其“长”,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和专长,把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岗位,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道,渡河不如舟。”切忌把人才放到他能力不及的岗位上,那样人才也成了庸才。扬长避短,方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冯唐易老”,人才也有“保质期”,过早过迟都不好,用人要用得其“时”,把握最佳时机,针对各个年龄段人才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岗位,让人才在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活跃的高峰期、黄金段发挥最大效益。个体对工作岗位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其潜能的发挥。用人要用得其“愿”,过去强调国家需要,服从分配,干一行爱一行,如今以人为本,更注重个体的主观感受。在热爱、愉悦的情绪体验下,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爱一行干一行”应该成为新时期的选才观,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因愿就岗”,让人才在所爱的岗位上尽展才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新月如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孤独魂点评:

可悲可叹,世道轮回,谁主苍茫 ?哎。

文章评论共[1]个
西域诗韵-评论

好文章!at:2006年01月03日 上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