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黑夜的寂寞
不知为什么,我会像今夜这样难以入眠。听到一首歌,我感同身受:
“现在我终于在命理中迷失了自己/很担心那未来是否过得从容/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使命/我那青春的海洋已经在等待中干涸/生命的旅程里我一刻不停拼命地奔跑/也许最后才发现永远没有终点/付出了真正的感情才知道承受的滋味。”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生吧!对于现实生活来说,我只不过是一个胆小的弱者,迟早会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迷失自我,散失主宰自己的生命之塔。我不明白的人和事实在太多,也没法找到我要的全部答案。其实,我大可不必在意这些,可我连我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我到底要走到何时才能看到终点才能按自己的意志去做回原本的自我。孩提时代,我想到了我上学的时候,总该看到自己的那片蓝天了吧,可是生活还是一尘不变的永无止境的继续,我就这样盼过初中,数过高中,步入大学,还是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我从小就想一个人远离自己熟悉的地方,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像陶渊明那样过一种诗意躬耕的田园生活。我也知道,那对于我来说,仅仅是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很不现实,但我却从没有放弃过,因为正是那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才让我在无尽的期待中走过了生命中二十个春秋。
“慢慢的长大/曾经的心情/不知不觉变化/痴守的初恋永恒的誓言/经不起风吹雨打/如今的善变美丽的谎言/谁都得学会长大/早已习惯了一个人难过/情爱纷乱复杂/想忘记过去却总又想起/曾经的无怨无悔/谁不管保证心不变/看得清沧海桑田/谁学会不经意流泪/笑谈沧海桑田。”这又是另一首歌的歌词,为什么那些歌词都写得那么凄美而苍凉,总给人一种想落泪的忧伤。或许我是一个太感性的人,不太会用理性来分析事情,总被那些充满忧伤,写满凄美的歌词感动着。
我好害怕现在的生活总是一尘不变的继续,对于现在的生活我心中已产生了无尽的恐慌。不知为什么,我总是没有任何缘由的或喜或忧,我也不知现在这种生活究竟是快乐的开始还是预告着生命的终结。成天像一个散失生命原动力的人,在生活中期期艾艾的等待。真的,我只不过是一个生活的弱者,除了漫无目的的徘徊在不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上,试问:我还会做什么?什么都不会,还总是在无形中成为了别人的包袱。父母已竭尽全力把我养育成人,我却不能做一个让他们放心的孩子,不是让他们生活在提心吊胆中,就是让他们觉得我是一个根本不会照顾自己的孩子,永远飞不高也飞不远。只有永远把我揽在身边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生活并不如人所愿,我终究是要离开他们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至尽为止,我似乎仍然是一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孩子。从没有想过有那么一天,离开了父母也会被生活所困,心中的辛酸与泪水变成了心海深处汹涌的暗流,时常波涛汹涌,跌宕起伏,让我在生活的旅途中时常感到压抑与沉重。
难道我的全部努力仅仅是为了完成普通的生活吗?我那青春的海洋真的在等待中干涸了吗?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到最后,我会真正发现:原来生活真的永远没有终点。因为它本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无所谓开始,更没有结束,也许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匆匆走一遭,到头来,只是“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然后悻悻的离去。死,这个字眼,对于每个人,并不陌生,甚至有点熟悉,不说每个人,对于死都有过哲学的思考,但至少在脑海中都存在过这样一个概念。柏拉图说哲学是死亡的练习。斯宾诺莎认为“自由人的智慧,不是默思死,而是默思生。”每个人对于死都有不同的见解。其实,任何事情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具有它们独特的诗性与智慧的,我们只能说它们像什么,因为那是我们个人的思想,不敢说它们是什么,那就是给它们下定义了,我们不是先知,也不是圣人,不仁慈也不博爱,所以根本不可能拿出使人信服的理由去成就一个伟大的理念。
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被太多的思想情感所牵绊,人那种与身俱来的本能不是在情感中获得升华,就是在情感的旋涡中沉沦。人在心如止水时,多半是用理性来掌握人生的航线;但一旦到了情爱纷乱复杂时,多少就有点把持不住人生的航向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都曾想过用死来寻求解脱。纵然对于死有千种风情,万般阐释,但最后的归宿还是一样:一切都将化为一片虚无,人就是在在虚无中寻求解脱,寻求安慰。有时,死并不是唯一的出口,只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当自己已做了不该做的事,无退路可走了,在那时,你或许会发现,其实你大可不必那样做,因为我们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谁都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也许,那时离你所要的生活只要那么一步之遥,然而你却在黎明到来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刻放弃了。我记得史铁生好象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承,幸运与不幸也是相伴相随的。我们不可能再一味的沉浸在快乐的记忆中,仔细想想,痛苦又何尝不美丽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等等,这些都是经久不衰的至理名言。我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就必须做好承接痛苦的准备,我们在遭遇不幸时,也不应灰心丧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只要你跨过眼前的那一步,就会发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也一村”。这就是我们经常面对的生活。无须太多的空虚埋怨,生活也会如你所愿,该得到的终究会降临在你身旁,不属于你的,你只能看着它头也不回的从你身边匆匆走过。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生命中没有什么真的永恒不变,我们也不可能对什么事都祈求着永远。
说句实在话,我是不反对人们在看不到自己的希望,感到绝望时,用一种极端的方法寻找生命的解脱。有句歌词也唱得很好“向前一步是人生,退后一步是黄昏。”黄昏和人生同样都有着各自的美之所在,无论是选择人生也好,还是选择黄昏,我认为只要能够从中寻找到解脱就是最好的。人的思想在有些时候,是根本无法用理性的思维去解释的,只能用佛家思想去体悟,“顿悟成佛,不修之修”或“即心即佛”,许多人生的哲理就是从佛教术语里繁衍出来的,那里面许多的思想不是我们可以用理性或感性思维就能领悟的,没有达到一定人生境界,是永远不会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我们现在正在学习新文学与民族死亡文化,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正面接触死亡的哲学意义,以前在我的眼中,死亡不过是一种消极的悲哀的避世处世哲学,没有赋予过它什么真正的文学意义,更不曾用理性的思维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直到我接触的这种文学,我才明白原来死亡一直文人眼中都是一个很风行的主题,每个文人都有过对死亡的思索,只是千人千般思,万人万般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有时,生命是死神唇边的微笑,生是死的表情,悲伤只不过是人的一种自然情感而已。人生的价值在于过程,这是因为没有终极目标,终极追求转向尘世现实时,死亡痛苦外还有生存的痛苦,就因为如此,往往很多人认为时间是对生命的摧残,一生中都充满了悲剧意识,存在于世上仅仅是一种绝望的抗挣。有的人却不这样认为,而是坚持“人生的意义,挺住就是一切。”他们则以理性的思考,以生的信念实现了对死亡的超越。斯宾诺落说过“自由人的智慧,不是静默死,而是静默生。”当人们过分的沉溺于死亡的苦痛中,就忽略了生的意义。生是于瞬间寻觅永恒,死就是与瞬间超越了永恒。
生与死,就如水中的木排,栓系的绳索一旦断裂,有些上浮,有的下沉,都是常事。
-全文完-
▷ 进入vear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