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秋日行旅王金保

发表于-2006年02月01日 下午3:19评论-0条

秋日行旅

风儿渐渐凉了,枝头一两片黄叶翩翩摇落;各种果实在这个季节里熟了,坦荡地亮出迷人的成色。这样的时节,应该走出去,到原野里去,去拣拾大自然馈与的喜悦。

经不住秋光的诱惑,我们上路了。

卢沟桥怀古

“半世乾忙,漫走遍燕南燕北,凡几度马蹄平踏,卧虹千尺。眼底关河仍似旧,鬓边岁月还非昔。凭阑干,惟有石狻猊,曾相识。桥下水,东流急。桥上客纷如织。把英雄老尽有谁知?金斗未选苏子印,绿苔又渍相如笔。又平明冲雨入京门,情何急?”这是元代张野的词《满江红·过卢沟》。

卢沟桥建于金代,迄今有800多年历史,先于万里长城闻名于世。《马可·波罗游记》还将其介绍到西方世界。

上小学时,《语文》课本里好像有一课介绍卢沟桥,配有插图;中学时,历史书中又告诉我一个“卢沟桥事变”。由此,对卢沟桥记忆更为深刻。却从来没有实地参观过。对它的了解仅限于此。后来,几次去北京,或是路过,都太匆匆,没能去看看。这一次,终于如愿。仿佛世间好多事情,我们都不要急,总有那么一天,不经意间,它就来了;不必刻意去追求。

这是一个阴晦的天气,仿佛是为了照应这访古、怀古的气氛。我们进了宛平城,然后步行去看卢沟桥。

没有流水,河道里一片荒芜;只有这座桥,阅尽沧桑,像蹲在村口的老人,安详而深刻。栏杆上那些姿态各异的石狮,以及桥头的华表、吸水兽、石象,如一张黑白照片,被历史无声地定格。然而,手抚桥栏,耳边却依稀听到了水声,奔忙的驼铃,还有激烈的枪炮。800年的兴衰荣辱,淡远了,只留下那些斑驳的、深陷的历史的印痕,供后来者凭吊!

关于卢沟桥,它的历史,它的建筑工艺,我不想多说;却有它这样两幅图片,让我过目难忘。临走时,我从旅游品店里买了一本《卢沟桥》画册。其中,有一幅元代《卢沟运筏图》的照片,画面古朴,上方是绵延的山峰和远近点缀的树木,中间位置是桥和附属的石狮、华表等,桥面上正有车马通过,下方是流水和穿桥而过的木筏,桥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房舍、工匠闲杂等,由此足见当时卢沟桥畔的祥和安乐和繁荣。另一幅图片是,民国时期拍摄的卢沟桥上的驼队。画面暗黄,一队疲倦的骆驼负载着货物被驱赶着踢踏而来,近前大概是两个衣衫破旧的闲汉看不清什么表情地木立着,还有几个小孩在华表旁,似乎在好奇地看着拍照者。最让我感到突然和不可思议的是,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处,也即两个闲汉身边,竟然有两头猪作觅食状。

离开卢沟桥的路上,我脑海里总是浮现这两幅图片,尤其是那两头猪。怎么会是两头猪呢?!

仙栖洞悟道

毛毛细雨中,我们到了北京房山的仙栖洞。

我虽说是个山里人,但如今几乎是蜗居斗室、足不出城,对于山野,生疏了许多。今日的行程,分明是对此的一种补偿。我们出了现代生活气息浓郁的北京城,一直向西,经过城乡结合部,来到僻远、古朴的太行山脚下。这里的山势非常险峻,记得国画技法中有种“斧劈皴”,而这又是哪位匠人“皴擦点染”出来的呢?真可谓鬼斧神工啊!路并不宽,开始是依着山脚,弯来绕去,后来就慢慢攀爬,进了沟谷。大家的目光都投向窗外,一切都是那样新鲜,那样给人惊喜!这里满山遍野都是核桃、柿树和山梨,稍缓一点的坡上,开出几小条梯田,种着玉米、高粱等朴实却活命养人的山野杂粮。屋舍在这里恰是一种点缀,是那种低矮、简陋的小平房,都隐没在树丛中,幽静,古朴,世外桃园一般。最抢眼的还不是这些。看,柿子已经红了,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指点着家的方向;打碗花开的绚烂,牵扯着树木、庄稼显风情,可是纯真无邪的山野妹子?向日葵高擎着一盏盏小太阳,点亮山里人的平淡日子;南瓜花虽算不上浪漫别致,却也热情不减,像我家善良执着的大嫂、大婶。这些山野里闪亮的眸子哟,怎不让游子们怦然心动!再看,山腰里、沟谷间的岚烟,缥缥缈缈,如丝若缕,穿行期间,真仿佛进入人间仙境!

我们的车终于停下,大家迫不及待地下车,没带雨伞,索性淋淋雨,这更添情趣呢!下了车,就隐约听到哗哗的水声,循声一瞅,原来是瀑布,自半山的仙栖洞中披挂而出的瀑布!我们就在瀑布旁边的山脚休憩、用餐。有瀑布和溶洞的诱惑在眼前,谁还吃的下去?!匆匆扒了几口,大家就开始攀登。贴着瀑布,我们紧紧抓着栏杆拾级而上,到了上面,却是一个平坦的小码头,有几只铁皮船泊在那里。我们上了船,自有服务人员牵扯着洞壁上的缆索驾船进洞。像要去探寻宝藏,我们屏息凝神,又紧张又带着强烈的发现欲望,耳边只听得船头击水的声音,服务人员在前面故意神秘地不说一句话。借着洞内昏黄的灯光,水清澈见底,撩上一把,凉彻肌骨。

船行约一公里,我们停船上岸,开始溶洞之旅。

这是一幅瑰丽的画卷,这是一座艺术的殿堂!

记得叶圣陶先生有篇文章,叫《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当时读了很迷惑,难道真有这样的洞吗?这次,我才切身地感受了溶洞的深邃、悠远、奇异的魅力!

那些钟乳石和石笋是由石灰岩慢慢被水溶蚀、滴注而成的,我们所看到的千奇百怪的造型,一般都经历了几万年、几十万年的“修炼”或“雕琢”。据导游介绍,这个溶洞直到1998年才被发现。在恁长的悠悠岁月中,这里一直是“仙人”的洞天府地!我们小心翼翼地低着头、弯着腰,虔诚地拜谒这仙宫道府。在彩灯的烘托映衬下,时而狭小时而宽阔的洞内,硕大的“神笔”似乎刚刚写罢激扬文字,巨幅的“石幔”掩不住别样风情,垂挂的“拂尘”可扫得尽世间的尘埃?耸立的“通天柱”或许真能指引一条凡人羽化升天的蹊径?!白发飘举的老人拉扯着小孙孙尽享“天伦之乐”,衣袂翩然的“望海观音”恬静深沉;还有,那里不是飞泻而下的“黄河壶口瀑布”?那里不是仙人修炼的“琼台楼阁”?……

走出仙栖洞,我突然想起导游的话,这样一个美丽的所在,在被世人发现以前的几十万年间,可一直是无人问津的。这是怎样一种“修炼”啊?!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悄悄地溶蚀,悄悄地发育;没有尘杂的烦扰,没有名利声色的困惑。悄悄地,不急不躁,道法自然,平心静气,耐住寂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需要世俗的掌声,就这样“面壁悟道”。然“十年面壁图破壁”,终于有这么一天,美丽脱颖而出,惊现于世人面前!

我曾经写过“期待一朵花的绽放,到底需要多久”,其实,我们都不要急躁,师法自然,顺其自然,之所以我们还没有被“发现”,之所以我们还没有“得道(到)”,是我们自己修为不够。

百里峡探幽

沿着拒马河畔,我们向野三坡、百里峡前进。

这里是太行山下的河北涞水县境。一路上,见路边的指示牌写着“一渡”、“二渡”……,心里很迷惑。导游解释说,过去这一带没有道路,全靠这一条拒马河交通,摆渡的船只靠泊码头,就有了这新奇的地名,再往前走还有“十渡”,是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听着滔滔的拒马河的水声,我们一路不觉得困倦。

当晚,我们住宿在野三坡。这是山谷间一块狭长地带,没有居民,都是旅游接待场所。饭后,我们去民俗村观看少数民族的歌舞表演。民俗村模仿少数民族的山寨风格,在半山丛林里建了竹楼、木屋,游客缘石级而上。当时天还下着细雨,借着朦胧的灯光,我们攀上神秘的村寨。一块露天的表演场上,节目已经开始,盛装的少数民族姑娘、小伙载歌载舞,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回到住地,大家依然兴奋,没有睡意。

次日,雨过天晴,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我们出发去百里峡。途经十渡时,大家都把目光投向窗外。真是一个风光无限、休闲玩耍的好所在!划竹排、钓鱼,缆车、蹦极,骑马、卡丁车,娱乐项目真不少;看风景也可尽饱眼福,悬崖绝壁、秋林飞瀑,登上山顶的亭台,极目远望,该是何等惬意!

然而,到了百里峡,我们才知道,一路上的这些,比较而言不过是此行的“铺垫”。

百里峡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进谷之初,是约2公里的水泥路,如果体力不济,可以坐电瓶车、骑双人自行车;可是大家都一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架势,不顾连日的劳顿,甩开大步就进了谷。水泥路的尽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谷口,再往里面是石子铺砌的整洁的小路和石级。仿佛完整的一座山峰被从中劈开一条狭长的石罅,我们就在这狭长的缝隙里穿行。向上面望一眼,壁立千仞,只余“一线天”;瞧脚下,山溪清冽,水声淙淙;看路边,枝叶纷披,野花顾盼生情。再往前行,奇石林立,看那“擎天柱”、“落凤坡”、“回首观音”,惟妙惟肖。还有“一线悬针”,迎面一条细长石罅,极似缝衣针,据导游说,在一年中的某一个时刻(本人没有记清到底是什么时候),会从旁边的峡谷中透射出一缕阳光,恰好射进那个“针眼”。还有那天工巧琢的“老虎嘴”,一股飞瀑喧响着直泻而下,溅入深潭;潭中游鱼相戏,水清见底,让人忍不住想掬一捧、撩一把;潭边有狭窄石级攀缘而上,极是险峻,我等似想要“虎口拔牙”,战战兢兢地攀上去,低头弯腰,紧贴着石壁钻进了“老虎嘴”,然后从另一边出去,奔上面的景点。巧妙的还有回路上的“水帘洞”,石壁上有一汪泉水汩汩涌出,形成瀑布飞帘泻进下面的水潭,旁边有石级通向泉眼里侧的幽深的洞穴,据说洞穿越了山体从另一侧出口。

一路上,我们走走看看,兴致极佳,穿过浓荫遮蔽的石子小路,不远不近的还有小凉亭,可以小坐休憩;有几位团友走累了,干脆坐了滑竿。

再往里面走,估计是到了峡谷的尽头。这里有个缆车站,可以乘缆车登峰顶。旁边还有人工制作的舷梯状的“天阶”通峰顶,颇险峻,上山下山共2800级,每一级都很有创意地标注了年代,从公元前的西周开始直到2001年申奥成功,走一遍,仿佛就穿越了茫茫时空。“天阶”是留给挑战者的,一声吆喝,团友们踊跃地攀登而上。还没有爬过“公元前”,行进明显缓慢下来,我前面的那位汗水透湿衣背,脸上的汗滴滴答答溅落在木板台级上,我本人也是热气腾腾、“苟延残喘”;可回头一看,女士们都跟上来了,也就不再迟疑,继续攀登。其实,“开弓没有回头箭”,到了目前地步已由不得自己,只有一条路走到底;假使原路返回那才是上当,不但不能欣赏前路的风景,还要多走很多的“冤枉路”。

总算登到峰顶。有句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道理,你看那云岚雾气,迂回缭绕;群峰耸峙,林莽滔滔;回望来路,那感觉真可谓“乌蒙磅礴走泥丸”。我们在峰顶的亭子里歇息、留影,然后继续走那剩下的“1400年”。有的同志显然是受不住了,见缆车已修复起用,赶紧坐了缆车。

回路上,景观与来路相仿,大家拖着酸痛的双腿无暇他顾只管走路。我见路边有很多好看好玩的鹅卵石,就边走边拣拾几块把玩,居然有一块端详起来像敦煌的“飞天”浮雕,欣喜地拿给团友们看,大家也很称羡。

谷口的那段水泥路又现眼前,我也不再充好汉,与一位团友骑上一辆双人自行车飞驰而下。

这就是百里峡,幽深、神秘、瑰丽且充满魅惑的百里峡!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王金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rainmaple
☆ 编辑点评 ☆
rainmaple点评:

有味人生,令人愉悦的旅行,只是过于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