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千古一梦吟媚

发表于-2006年02月09日 上午11:46评论-25条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

人间更有痴心我,不独伤心是小青。

这是明末妇女冯小青夜谈牡丹亭后写下了一首诗,凡是知道牡丹亭的可能同时都会知道这首诗。我是在一个文友的建议后重读《牡丹亭》的,对比着另两部伟大的爱情名著《红楼梦》和《西厢记》,我突然发现了一个以前被我忽略了的东西,那就是三部作品中都曾经出现的“梦”。

《牡丹亭》中杜丽娘因梦而死,《红楼梦》更是以梦做题,是不会被忽略的,真正被忽略了的梦,却是《西厢记》。而《西厢》的梦被忽略是因为这个梦似乎梦得有点多余,经历了“佛堂惊艳”,“月夜听琴”,“普救寺解围”,“红娘引线”一系列的发展,故事的高[chao]已经过去,大团圆的结局正要上演,却冷不丁的在张生赴考途中,让他在草桥店做了一出“莺莺夜奔”的梦,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此梦讲的是张生和莺莺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夜宿草桥店,想起前日欢娱,突然梦见莺莺因不能割舍欢情,深夜来奔,要与张生一起进京,结果被强人掳掠而去。

这梦也许只是作者为了增强故事的冲突而设,但一部作品的伟大,并不仅仅只是艺术本身的技巧,还有作品里所透露出的时代的气息。“梦”由情生,而情似乎是理的死对头。情和理,一直是此消彼长的,之所以“爱情”无一例外的被人讴歌追求,就是因为“爱情”是“至情”,是情最热烈的表达方式,是人性最自然的流露。而一个被“情”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是不利于封建社会的统治的。“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刘项不读书”,破坏制度的往往是些草莽英雄,建立新制总是要些强梁霸气的。从腥风血雨里杀出来的统治者们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痛定思痛,中国的统治者终于找到了制造“顺民”的良药,宋明理学的最终被重视,从此为中国的思想领域拉开了沉沉的黑幕,也彻底根除了草莽英雄们建功立业的梦想。

《《西厢》的作者王实甫所处的时代,是元蒙贵族“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的时代,也是中国儒家最为耻辱的“九儒”时代,但这个不肯接受中国“儒化”的民族终于在九十年后黯然离去,成为大一统王朝中最短命的一个朝代之一。另一个短命的是“焚书坑儒”的秦王朝。而这两个短命朝代,也为朱元璋将理学推向极至找到了最好的现实依据。《西厢》此梦,为以前现实中的“至情”作了一个绾结,以后的“至情”,它再也不能在现实中上演,只能在“梦”里出现了。从此“红拂夜奔”,“当庐卖酒”的故事永远只是故事,“偷香窃玉”的典故也永远只能是典故。

如果说《西厢记》里的梦只是预示了“情”的被掠,那么《牡丹亭》里的梦则发出了人性被压抑后的最强烈的第一声怒吼。她的出现,是一道强烈的闪电,划破了被“理”所包围的漫长的黑幕。

《牡丹亭》的情节是曲折离奇的,几乎奇异到了怪诞的地步。说她怪诞,不是说她情节的浪漫,而且说她“爱情”的不合理,但这种不合理却如此深切地打动人心,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不合理”,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

南安太守杜宝家有一个女儿,叫杜丽娘,年方十九。听说女儿在刺绣之余还偶尔地午睡,杜宝十分生气,决定请一位家教来严加管教,选来选去,选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学究来教丽娘。没想到不请还好,一请请出了乱子。第一课教的是《诗经》第一篇《关雎》,杜丽娘这才知道,原来圣人也讲“情”啊,这下可好,引起了丽娘的“春愁”,在丫头春香的建议下,她决定到后花园去散散心。

这一游,可游出大乱。后花园里平常的花草,强烈地激起了杜丽娘的青春的感应,掀起了她情感的波澜!“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在这恼人的春色中,她产生了需要寻找一个“折桂之夫”的强烈愿望,回来后就作成一梦,梦见一个叫柳梦梅的英俊书生将她抱到牡丹亭边千般温存,万般爱恋。醒后,怅然若失,恹恹成病,后不久于人世。死前,自画一像,后随她一起葬于牡丹亭旁边,并在上盖一庵叫:“梅花庵”。

可巧的是世上真有一个叫柳梦梅的书生,赶考途中无意拾得丽娘的画像,爱慕之心顿起,他将画像挂在房里,日夜想念,终于感动丽娘的游魂,现身指点迷津,让柳生掘开梅树下的坟墓,丽娘复活,两个结成秦晋之好。后柳生高中状元,经历了一点小小的波折,终于和丽娘做成了最后的大团圆。

无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还是从浪漫主义的角度来看,杜丽娘的“情”都是荒诞的,她所恋的柳梦梅,既不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侣,也不是有着一见钟情的际遇,仅仅是游了一次园,做了一个梦,就因梦相思,恹恹成病,最后因梦而死。但恰恰是这种近乎荒诞的“情”,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游园”,“惊梦”两折正是牡丹亭的精髓之在,这是为什么?

我只能说因为《牡丹亭》出自汤显祖之手,而汤显祖生活的朝代是明代。

如果说理学在他出现之初还经过反对的话,那么在明代则是粉墨登场,奠定了他不可动摇的宗主地位。而宋明理学给中国的思想负担太沉重了,复古主义给予明代的阴影也实在太幽暗了,因此,一场积聚已久的思想矛盾必然爆发。而《牡丹亭》,就是这爆发中的一面鲜明的艺术旗帜!

汤显祖少年时求学于与程朱理学大相径庭的罗汝芳,做官期间更是与著名的东林党人顾宪成相交甚密,罢官后又与著名的反理学思想家李贽交好,他的一生,基本上置身于与礼教相对立的阵营中,而官场的实践又让他对理学的黑暗有着切身的体会,这一切,都促使他用最大胆的艺术形式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真实。他用他笔下的杜丽娘,饱含着满腔的激情,向整个礼教社会,发起了最猛烈冲击!

杜丽娘身上的激情确实是巨大的,说她巨大是因为这份“爱情”已经超脱了一人一已之私,已经超脱了一情一景之恋,与之对应,柳梦梅的形象是模糊的,他既没有张君瑞的痴情,也没有贾宝玉的知心,他只是一个符号,是杜丽娘情感的一个载体,作者这样处理柳梦梅是有着良苦的用心的,他好象想说明,柳梦梅是不是少年才俊不要紧,是不是风流倜傥不要紧,要紧的是他是一个人,一个正常的人,一个和杜丽娘的“至情”相对应相符合的人。只有这样,杜丽娘的爱情才有了内在情感的合理性,只有这样,内在情感的合理性才有了巨大的艺术张力,唤起当时以至以后无数青年男女对“至情”的向往与追求!

也许现在一些人很难理解杜丽娘,很难理解杜丽娘为了一个梦而死的行为。可是如果你想象一下当时被礼教重重包围的现实,现象一下连午睡都不允许的森严家教,想象一下人性被压抑的幽深闺房,你就能理解。就能理解为什么极其平常的花草却能激起杜丽娘如此强烈的青春感应,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个虚无的书生就能让她为之献出生命的代价,她的人性被唤醒的那一瞬间,就已经有了足以傲视死神的力量,她的死是向整个社会的冲击,是向整个社会的挑战,是向整个黑暗的宣告!所以她必须死,她的死,是为以后的重生作准备。

可是闪电毕竟只是闪电,它只能划破黑暗,却不能驱逐黑暗。中国先进的文人们只是反对理教,并不能反对儒学。他们无力建立起一个新的体系来取代日益腐朽的理学,法家学说被秦始皇折腾一番证明此路不通,道家思想被魏晋六朝折腾一番最终还是掉进了儒学的陷阱,佛教到了中国以后却成了一个不僧不儒的怪胎,“上帝”的力量是伟大的,但是“上帝”好象只适合海洋文化,到了中国这个农耕文化的土地上可能会水土不服,所以杜丽娘的胜利是一个怪异的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行程,所以敢于非议程朱理学的达观和尚死了,李贽死了,其他东林党人的遭遇,更是人所共知。中国的封建社会,还要延续一个清代。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终于产生,为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制度敲响丧钟的人出现了。

在说《红楼》之前,不得不提到《桃花扇》,《桃花扇》里没梦,只有李香君和候朝宗,“桃花扇底系南朝”,它所系的岂止是南朝,它所系的是整个大明三百年的历史,它所系的是整个二千年的中国的历史。它用李候最终出家的结局,宣告了对这个制度的彻底失望。它是牡丹亭与红楼梦之间的桥梁,孔尚任用他的超前的眼光,向比他小一辈的曹雪芹发出了微弱的信号:历史的兴亡,理想的破灭,这已经是一座不可救药的大厦了。

让我们从“情”与“理”这个小小的方面来解读一下《红楼》吧。

宝玉的那句著名的“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人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不妨把他的潜台词看成这样:“女人是情做的骨肉,男子是理做的骨肉,我见了情便觉得清爽,见了理便觉得浊臭逼人。”所以“情”一近“理”,就从“珍珠”变成“鱼眼睛”,浊臭不可闻了。

这么说似乎有点勉强,因为“女子”中还有“宝钗”,还有“袭人”,那再换一个角度来看:假如宝玉是那块“补天之才”,是当今的这个“天下”,那么“宝钗”就是理的代表,“黛玉”就是情的代表,“钗黛之争”就是“情理之争”,如果再将“贾母”看成是当今圣上或者是手握实权的太皇太后一类的人物,王熙凤贾琏就是圣上两边的“肱股之臣”,王夫人则是平时不动声色,关键时刻露峥嵘的“卫道士”,妙玉是虽身在野却心在庙堂的隐士,惜春是对现实失望的出世者,探春是锐意改革的“新派”,迎春是受尽欺凌的不得意之士,那么,雪芹末完的《红楼》,到底是怎样的结局呢?

也许曹雪芹的伟大就在于他的清醒,虽然《红楼》末完,但篇首的一梦早已预示了结局。“情”是战胜不了“理”的,为什么林黛玉爱使小性浑身是缺点?只能“莫怨东风当自嗟”?为什么宝钗稳重大方深得众人之爱?“任是无情也动人”?天然的,发乎自然的情只能是情,她不能协助宝玉“补天”,能帮宝玉“补天”的只能是“理”,这是现实的需要,是制度的需要,是根基的需要!

所以这是一场早已注定失败的“爱恋”,可以说这场“爱恋”不是哪一个扼杀的,而是这个制度扼杀的,是根本制度的需要,使得选择宝钗成了一个必然的结局。谁也改变不了,要想改变,只有彻底地改变这个家族,改变这个制度。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贾母最后的选择,其实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里,我们并没有看出贾母明显的偏向,甚至于作者还借王熙凤之口说出了选择黛玉的可能性,我们也看不出贾母舍弃这个“嫡亲外孙女”的具体的理由,只能说是必须要舍弃的需要。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那个宝琴,大概红楼梦里最让人疑惑的就是这个宝琴了。她不仅有胜于宝钗之姿,盖过黛玉之才,更主要的是从小跟着父亲游走四方,“天下十停里走了有五六停”,贾母一见,欢喜异常,几乎是一见就有“求配”之意,终因许配给了梅家,只得作罢。

这是整部红楼里“宝黛之争”中最强有力的一个竞争对手,她似乎融和了“宝黛”的全部优点,并且带着外来清新的气息,只有这个宝琴让贾母一见倾心,急欲求配,曹雪芹在这个人物身上,到底寄托了什么呢?

没事的时候,我常常想:如果宝琴没有许配梅家呢?

可是宝琴到底还是许配了梅家的,这是前八十回里明明白白地写着的,是不容假设的,正如历史也不容假设一样,所以贾母虽爱也无可奈何,她还是只能在“宝黛”之间选择,她还是只能取钗舍黛,为了贾府的兴盛,她只能这样。

也许和我们一水之隔的那个实行了君主立宪制的日本是宝琴,也许那个二百年后出现在广东的姓孙的医生是宝琴,但是曹先生不知道,他看不到,他看到的,只是这浓浓的黑夜,所以他只能把宝琴许给梅家,梅家,就是“没家”,我是这么认为的。

也许曹先生的伟大还在于:贾宝玉虽是“宝玉”,但毕竟是“假的”,正因为他是假的,所以他选择了黛玉,那么“真宝玉”呢?“甄宝玉”最终是归于正途了,如果要他选择,他是会心甘情愿地选择宝钗的,可是,选择宝钗又能怎么样呢?一样地被抄家,抄得比“贾家”还快,这是一座不可避免要坍塌的大厦,这是一个不可避免要衰落地制度,“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是谁也无法挽救的结局。

从《西厢记》里梦的预示,到《牡丹亭》里梦的反抗,再到《红楼梦》里梦的觉醒,中国,已经走到了封建社会的尽头,这是“千古一梦”,是“人性”,“至情”在黑夜里的闪光,梦是瑰丽的,可梦终究是梦,它终究会醒,醒了,黎明就到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吟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你一梦又梦了多少才学其中!
吟媚才华,尽在功夫内!

文章评论共[25]个
帘外落花-评论

读先生好文章,都忘记了世界一切杂事,还请多写为好!
  【吟媚 回复】:妹妹好。:) [2006-2-9 14:57:34]
  【帘外落花 回复】:我好先生又在做什么梦呢 [2006-2-9 15:25:36]at:2006年02月09日 中午12:08

孔雀东南飞103-评论

喔----人造水晶有学问啊!!!
  【xxy630625 回复】:哈哈~~~~ [2006-2-9 14:13:43]
  【吟媚 回复】:破孔雀,我告诉你啊,玫瑰是人造的,水晶可是天然的滴。。。 [2006-2-9 14:58:16]at:2006年02月09日 中午1:13

鬼魅罂粟花-评论

丰盈饱满的文笔,万般情思直泻笔底:)
  【鬼魅罂粟花 回复】:先生是至情至圣的性情中人:)) [2006-2-9 13:15:13]
  【吟媚 回复】:谢谢妹妹关注,新春快乐! [2006-2-9 14:58:36]
  【鬼魅罂粟花 回复】:同乐同乐:)) [2006-2-9 15:00:29]at:2006年02月09日 中午1:14

梦天使-评论

如此妙文。。。难得一见:)
  【吟媚 回复】:天使来了?天使新春快乐! [2006-2-9 14:59:09]at:2006年02月09日 中午1:44

longwen-评论

末几句有份量,可以叫人咀嚼半天 。
  【吟媚 回复】:谢谢关注,一点小感想而已。新年快乐! [2006-2-9 14:59:37]at:2006年02月09日 中午2:12

大漠雄关63-评论

哈哈哈哈、、到底是‘老太婆’啊,贪睡多梦
  【吟媚 回复】:是啊,现在一有空就打瞌睡。:)嘻嘻 [2006-2-9 15:00:12]at:2006年02月09日 中午2:13

燕舞莺歌-评论

学习来了。可是却。。。。。。走了,学习去了。
  【吟媚 回复】:姐姐好。不和姐姐说客气话了。呵呵。 [2006-2-9 15:00:45]at:2006年02月09日 中午2:14

旖旎公主-评论

怎一个“妙”字了得!!欣赏啦,收藏啦,谢啦~~~~~~~~
  【吟媚 回复】:谢谢公主,能得公主青睐,大幸啊。呵呵,抱抱小妹妹。 [2006-2-9 15:01:25]
  【旖旎公主 回复】:呵呵~~~~亲亲姐姐~~~~~~~~ [2006-2-9 15:05:24]at:2006年02月09日 中午2:23

随雨争风-评论

读了前辈美文!我只想到两个字:差距!差距啊!好大的差距啊!  
噫?不只两个字啊!不好意思!  后辈当悉心自勉,学习学习再学习!功力就是功力!吃仙丹也补不回来啊!肯书去了,望以后能至前辈水平!今日,就先望风而逃了吧~~~
  【吟媚 回复】:可别吓我,我不经吓的!弟弟好,新年快乐。 [2006-2-9 15:02:02]at:2006年02月09日 中午2:34

攸舍-评论

什么时候陪你到临川走走,临川四梦才写其一啊。别偷懒!
  【吟媚 回复】:晕死,临川四梦不写。累,但是旅游到可以考虑。 [2006-2-9 16:55:14]at:2006年02月09日 下午4:53

关山月-评论

文学家的笔触,哲学家的思维,逻辑学家的推论,历史学家的客观。佳人吟妹,有你的。
  【吟媚 回复】:谢谢关注,你这说的太高了。不敢当。 [2006-2-9 18:18:15]at:2006年02月09日 下午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