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媚与美——诗词动态美例话曾新

发表于-2006年02月15日 晚上7:28评论-0条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白居易在他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著名长诗《怅恨歌》中,描绘杨贵妃之美的名句。他写贵妃的美,不是历数其形象的某些部位以拼成一个意象;而是抓住“回眸”这一表达女人的心灵交流的瞬间动态,“令人神摇意夺,恍然凝想”。这种写法,即是美学上所谓的“化美为媚”。

“媚”的美学定义是“流动的美”(即动态美)。它是与“美”(即静态美)相对而言的。“媚”素来被美学家和艺术家所推崇,认为它是美之最之及至。我国著名艺术家、美学家王朝闻在谈到希腊雕刻《胜利之神》的动态美时说;“试看这侧面照片,以乳峰作为顶点,腿和翼的波浪线构成一个钝三角,给你的感觉是人物不断在前进”,一个“死”的雕刻,由于他的动态表现而“活”了。

德国美学家莱辛在他的名著《拉奥孔》里说,动态美“是一种一纵即逝而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因为我们回忆一种动态,比回忆一种单纯的形状和颜色,一般要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所以在这一点上,媚比美(即动态美比起静态美)来,所产生的效果更强烈。”故尔,他认为诗要能写好物体的美,最好的办法不是去历数(即枚举)事物的形象,而是化静为动,化“美”为“媚”。这就是他推阐的“诗不宜描写物体”之说,即诗对物体的美只能间接地暗示而不能直接描绘。因为,美是静态,而诗用先后承续的语言,不易使各部分在同一平面上出现一个和谐的配合。此说,虽有些失之偏颇(特别是对于中国古典诗词),但从动态美比之静态美更强烈、更生动的意义上去理解,他的观点无疑是对的。

化“美”为“媚”,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前面提到的白乐天的诗句,大概是出自李白的“一笑百媚生”吧;而李白这句诗又许是受《诗经·卫风》中描写美人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熏陶吧。在这两句之前,还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手蛾眉”句,这些形象的枚举都不能使人对这美人产生一个完整的、活灵活现的意象;而只有读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时候,这个美女之美才活化出来了。难怪,美学界老前辈朱光潜曾赞誉说:“这寥寥八字,变把一个美人的姿态神韵,很生动渲染出来。这种分别就在前五句只历数物体属性,而后两句则化静为动,所写不是静止的‘美’,而是流动的‘媚’。”

我国古典诗词化“美”为“媚”的例子不甚枚举。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范成大的“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或壮阔磅礴,或细腻婉柔,或热切明丽,或深沉凝重,虽各有其气韵特色,却都能给人以强烈地审美享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曾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梦天使
☆ 编辑点评 ☆
梦天使点评:

感觉主题内容流于表面了,一家之言,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