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独抱浓愁无好梦西苏

发表于-2006年02月21日 晚上10:22评论-8条

(一)

读知堂的《泽泻集》,看到他笔下的绍兴,实在令人向往,在我看来要比鲁迅先生写的故乡更让人感到亲切。周二先生那平淡冲和的文字,一如会稽的山水,清新而隽远,也如山阴的风土,厚实而淳朴。他在《乌篷船》里写到:

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殇,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

那该是怎样一番的惬意和悠闲啊。去绍兴很多人是去感受鲁迅,找到那家咸亨酒店,站在柜台边喝几口太雕酒,学着写那四体的“回”字,嘴里嚼着茴香豆,眼睛瞟望着水巷里的乌篷船,偶然兴来,学着唱一句:“我手执钢鞭将你打”,那是阿q在石板桥上对着赵老爷唱的。但那都不是真正的绍兴,那只是鲁迅笔下的山阴城而已。

去绍兴的还是要去兰渚山麓中的兰亭的,端坐在那茂林修竹环绕的溪水边,流觞曲水,或吟诗附会,或丹青涂抹,只要不放浪地秉着狼毫书写,所有的俗事轻浮会在这一刻远遁而去。

停留在鹅池边,细细揣摩“鹅池”碑,那“鹅”字是书圣王羲之一笔而就的,而那“池”字则是他的公子献之续成的,父子合璧,堪称千古称奇。另一边的兰亭碑,虽系清康熙帝的亲笔御书,碑阴还有他的孙子,那个自称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兰亭即事诗》的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本该是世间罕见的景观,但是在兰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俗气。

沈家花园也是应该去的,这座宋代的小园子虽然称不上经典,也不是当年的旧貌,但她身后的故事却是凄美绝伦。宋高宗绍兴二十年的春天,离异多年之后的恩爱夫妻,忽然在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在一个转身之间,四道忧愁的目光不期而遇,面对伊人的回眸一瞥,陆放翁的心里,真是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心情。

几千个日夜在相思中老去,爱人的身影只是在三更的梦里出现,这忽来的身影,让悲和喜,怨和恨,一瞬间齐压心头,思念犹如奔泻的潮水,一发而不可收。他几度想开口呼唤一声琬妹,却还是把那声音强留在心底,自己休弃的女人,他如何有脸面说一个想字。

坐在亭边,失落地望着那片泛红的天际,风无端袭来,撩起他的衣衫,乱了他的神志。唐琬的后夫置了一桌酒菜,放到园中,那酒是绍兴的黄酒,散着诱人的芬芳,放翁喝到嘴里却是苦涩异常,那词是一呵而就的,随心中的愧疚之情和压抑着的浓浓相思,一起喷涌而出: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笔丢到了九霄云外,他甚至想把自己的怨恨也一并丢开。只是心底的思念是抹不去的,留在院墙上的词却惹出了更伤痛的事情。唐琬在他黯然离开沈园后,悄悄坐到他坐过石凳上,回忆着昔日的恩爱和缠绵,悲叹着舅母的冷眼和责难,痛楚着离开陆家时的心碎羞愧,哀怨着那四目相对无尽凄凉。

依旧是春天的和煦之风撩起她的发梢,晚霞的红韵织染了西天的那抹云彩,她的眼睛落到院墙上,字迹是她熟悉的,语词是断她魂魄的。

那本是催命的一道符咒,让这个心已寸断的女人雪上加霜。病恹恹就此无新梦,恨悠悠七魄散了六魂。支一只火盆,把那伤心的花笺化为纸蝶,燃烧的相思就如同燃烧自己。她还是要带些回味一同去黄泉路的,不然在望乡台前,她又能够想到谁呢?她还是要留些遗憾给他的,不然他在余下的时间里又怎么去慢慢变老。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词的修炼或者没有陆游那样达到出神入化,但是感情的宣泄却是连放翁也自叹不如的。五十年的时间弹指而逝,八十四岁的老人也到了风中之烛的时候,梦中的人还是当年的那个,心间的酸痛还是最初的短暂一刻。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爱情对这个老人来说,也就是五十年的回忆。这年他写了追忆唐琬的最后一首诗,心境平和了许多,那是因为他要去和泉下的爱人见面了。

(二)

生不能团聚也只能够寄于死后的相逢了,陆放翁这样的妥协实在是悲哀的无奈。只是比起易安居士来,还是要平静地多,至少他还能够有一个怨恨的对象,唐琬也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女人而已,对着饶膝的子孙回忆梦里的浪漫,多少还是有些做作的。

赵明诚在少年也有一梦,在梦里还得到箴言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醒来颇是疑惑,便找到他的父亲赵挺之。老子听着儿子的梦,脸上的欣喜已经泄了谜底。这三句话原来也没有太深奥的地方,言司合一个“词”字,安字脱了头也就是个“女”字,芝芙的草拔了不就是“之夫”两字,连起来就是说他赵挺之的儿媳妇是个能够做词的女子。这样的梦怎么不让做人家老子的人高兴呢。

果然几年后,李格非的女儿走进了赵家。小夫妻的恩爱本该是家和兴旺的好事,赵挺之居然在党争的过程中,入了阁拜了相。北宋到了徽宗朝已是末入穷途,皇帝没有打理朝政的心思,花鸟鱼虫,风花雪月,却是样样精通,大臣们几近疯狂地投入到权利的争夺中,结党营私,残害忠良,这国家岂有不亡的道理。

在司马光废新法重新执政时,旧党迎来了政治上的春天,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司马光的过逝,旧党失去了领军的人物,新党卷土又来。此时的新党已经不是王安石那样的力图国家兴盛的政治力量,而是专司报复打击旧党的小人团体。李格非在这次党争中倒下,原因简单的奇怪,他曾经受知于苏轼,便属于旧党了,在宋代“受知”只是讨教的意思,连学生的资格也谈不上的,而发镖的正是他的亲翁赵挺之。

易安居士恳求公公的方法很特别,用诗词来讨情。对于政治她过于天真,此时的赵挺之连自己也快顾不上了,贵为宰相的他还是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的,哪还有什么力量来搭救亲家公。在于蔡京的较量中,赵挺之被道君皇帝罢黜了,几个月后便忧郁而死。徽宗皇帝给了个“清宪”的谥号,也算君臣一场,就在赵家等待出殡,举上这个谥号稍稍安慰一下时,蔡京却没有这样的气度,他未等昔日的同党尸骨变凉,立刻上了一本,说道:“身为元祐大臣所荐,力庇元祐奸党。”徽宗这次很果断,快马颁旨追回官号。

赵家的哭声哀怨地断了肝肠,寒风萧萧中,易安别离了汴梁城,从此再没有能够回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赵明诚昔日难以超越的三句好词,可是在战事家事之变后,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以至有些俗气。出了东京汴梁,来到青州,夫妻之间倒是不要分离了,却没有意想中的琴瑟欢娱,甚至连分别时的那种期待也消失了。新婚之后的夫妻生活上更多的是平淡,动乱的年月,诗词歌赋也少了本该有的情趣,金石的收罗,在国将破家要亡的时间,也是一种不合适的举动。而更重要的这样的举动还要招来贪婪者的眼光,小人的陷害。

靖康元年,金兵南侵攻下汴京,北宋在瞬息之间化为乌有。次年金主掳走徽、钦二宗,立张邦昌于汴梁,伪号为楚。留在山东青州城里的易安闻听这消息,万分憎恶,她笔下的诗恨道:“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这样的恨事还没有消退而去,新的恨事又接踵而来。

随康王南逃过江后的第二年,赵明诚权知建康(南京),在到任未久,市面未平之际,城内忽发叛乱。夜色之中,狂徒烧杀抢掠,满城的火光和哭声。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在那一刻,竟然毫无办法,既无兵可调,也无平贼良策,他唯一可以做的似乎只能与城共存亡。如果是金兵来犯他与城同在的做法还有气节可言,而被一群无赖所杀,也不过是个窝囊的白死。权衡之后,他越城逃跑了。南宋小朝廷对这样的举动也是很轻描淡写地撤职了事,皇帝把京城都丢了,大宋把半壁江山都丢了,建康城还算什么呢。

夫妻两人再次开始亡命天涯,逃亡至江西乌江镇时,乌江横断眼前,咆哮怒号。面对滔滔的江水,如何能够不怀古哭今,李清照极度悲凉中呤出了一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若易安居士是个八尺男儿,想必会去上阵杀敌,留一个勇士的头衔给后人。可惜她不是,她的夫君也不是西楚的霸王,即便是项羽又能够怎样呢,破釜沉舟的项羽,到头来还是要自刎在乌江边的。赵明诚听到这首诗时,心中的内疚和自责不会比此时的易安少,对一个金石大家,你要他举了三尺龙泉上阵,实在是苛求了。

只过了一年,南宋康王的复诏来了,可是逃亡中的辛劳之病,失城的羞辱之痛,让这个昔日的翩翩佳公子,今天的亡国臣,已经没有能力到临安谢恩,他在忧闷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三)

失了丈夫的易安,顿时没有了依靠,而散在书房中的未完的《金石录》篇章,留在身边的字画金石,无一不时时勾起她的思念之情,当初所有的怨恨或者遗憾,在这一刻显得那么无足轻重。偏偏还是这年,金兀朮引兵南下,在高宗建炎三年的九月攻下了南京城。易安不得不再次仓皇出奔,流离在江南。她由南京奔杭州,又从杭州避难入了浙东。或者是老天爷怜悯这个多才的女子,或者天意中还要她留下更绝世的诗词,当她逃难来到台州时,终于找到了失散的弟弟李迒。惊魂初定的易安还没有享受片刻的安稳,一场大病变相加于身。

对于这场病她已经是来迟了,也可以说来早了,如果她没有找到弟弟,她的精神会一直支撑下去,直到找到一个安身的地方,如果没有丈夫留下的金石字画,没有去写那部《金石录》,也许在赵明诚魂离人间的那时,她已经倒下了。忽来的大病让李迒慌了手脚,失了谨慎。对于出现在姐姐身边的那个男人,他只在吏部的履历中查了一下,便轻易地认同了。其实也不能说李迒敷衍了事,毕竟在进士的名录中确有张汝舟,既然是进士出身想必也是个读书的人,那么品行也定不会过分无耻。李迒的这种想法虽然天真过于书生气,但也是常人习惯的思维,大凡这样的演绎推理也是可行的。

他没有想到的是绍兴年间有两个张汝舟,一个是颇有政绩的君子,而还有一个却是一个地道的小人。易安不幸的遇见了后者。这样的小人在初时会比君子更加讨人喜爱,话说地动听,事情也做地圆滑漂亮,对一个卧病在床的五十开外的女人,还能够表现出如初恋情人般的体贴爱意,怎么会不打动情感脆弱的诗词女子。患难见真情,或者说苦难中的感情容易迷失,对易安来说,她除了满腹的文章外,没有任何值得世人羡慕的东西,而国难之际,这锦绣文章一文不值。

改嫁张汝舟,在那个时代并不会引起风波。这年那个理学的宗师朱熹还躲在母亲的怀里,是连开裆裤都没有资格穿的。而范文正公少时也曾随母改嫁,王安石更是直截了当把守寡的儿媳改嫁于他人。所以强说易安未嫁,只是迎合后世道学家的思维罢了。

病重的易安应该不会草草嫁进张家的,至少也是病将痊愈的时候,所以在《投内韩綦公崇礼启》)中,“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呻吟未定,强以同归”等自述,不过是推委的词语,一个上当的女人总还是要留些脸面给自己。况且,她也真的是被小人愚骗了,人老珠黄是没有人会像少女般的痴情的,绝世奇女子又时候也会被自己的良好感觉欺骗。自然张汝舟也有被骗的感受,这个装了十多车金石宝贝的女人,怎么一下子就什么也没有了呢?传闻中的重器彝鼎和名人字画呢?小人的特点就是现实,在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当然没有好的脸色对她,拳脚相加也是很自然的表现了。

易安毕竟是有文化涵养的女人,也知道自己该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泼妇的行为不是她能够做的,巧于心计才显她的不凡。果然在她的记忆里,发现了张汝舟的致命弱点。这恐怕也就是小人才会暴露的,在他得意忘形的时候吹擂的聪明之举。

一纸诉状进了衙门,这欺君的罪名是 张汝舟担负不起的,科场考弊让他发配远方。到了这时候他才知道,那彝鼎重器不是他可以消受的,只要帝王才能够得到,易安一路追随高宗逃亡,就是要把那金石重物献给新君,以洗“颁金通敌”的诬陷。康王和他的父亲一样,对于金石书画的驾御能力,远远高于治国安邦的才能。赵家还有李家的故人,看到这幕情景多少有些不忍,那个偏安一隅的小皇帝驾前的宠臣秦相爷,多少还和易安带点亲戚关系,按大宋的律法,她要被囹圄两年,有了这些关系她在牢中只住了几天。

走出困境中的易安捧着未完的《金石录》书稿,此时的心态只有她自己能够感悟。但易安决不是从此潦倒的软弱女子,文人的坚强个性在她的身上依旧存在。逃出樊笼的她,在登临金华城的八咏楼时,吟唱出颇是豪迈的慷慨之词: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没有大彻大悟,放不下心底的哀怨离愁,或者是还留有半分的怨妇心理,也就不能够去完成金石考这样的著作。要纵横于先秦汉唐以來的铜器铭文石刻之中,萦回于先贤今圣字画的情感和理性间,没有胸藏百万雄兵的气魄,真的是无从谈起,更何谈去续补写完那五百余条的绝世题跋,与欧阳修的《集古录》一试高下。

垂暮老去,孤孑一人,面对着西下的落日,凋零的黄叶,独自蹒跚在山间的泥路上,心如止水也许是她的写照。可是谁又知道,这一潭死水竟为一个稚气的女孩子搅动。偶然来造访问暖的朋友,领着个可人的小女孩,易安的母性被小孩勾起,她自愿为师,欲授心中所学,对旁人来说这也许是天大的好事,而这小女孩却语出惊人:才藻非女子事也。易安听到这几个字,真的要晕死当场。童言无忌,原来她自我安慰的诗词学问,才是她毕生颠沛流离的根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用毕身的离难和思索得来的人生呐喊,看似哀婉,却实在是豪放之极!在易安的笔下,悲秋即是悲天下,国家的破碎,二帝的被掳,何时能够王师北定,一统江山;哀婉即是凄厉,权奸当道,良将被戮,一纸诗文,怎敌马上厮杀来的痛快。空有绝世的才华,却无报效的地方。万般无奈中惟一或许可说的,就是这“愁”字,只是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时候,恐怕又是连说也无法说的。

“才藻非女子事也”,这话犹如一根深扎在喉咙里的鱼刺,让她喘息不得。漫天黄云弥漫,寒风枯枝摇曳,那个冬天易安走了,带着心痛和愁怨。

这刺又何止扎在她的身上,同时代的那个名门之女朱淑真,叹息挣扎了一身,到了也就是一部《断肠集》,两行凄恻泪,生死无人知晓;前朝的那个薛涛,诗写了不少,可被人记忆的也不过是那一张深红的小笺,“泪湿红笺怨别离”的诗,又有几人知道,至于生死的事情,也就更不关心了。千年之后,满清的三岁新君,断了帝王的气数时,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也要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几十年后,陆游也怀着心痛和愁怨离开了人间。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易安一定也想说,只是她能够对谁说呢!

感谢吟媚和指尖儿两位给于我的文字资料上支持和帮助!

二00六年二月十八日

西苏于沁庐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西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深夜读先生大作,不敢贸然下笔评论。

文章评论共[8]个
帘外落花-评论

建议精华!
问好先生!
  【梦天使 回复】:一一。。版主可以一审设精华的。。所谓的不可以设的。只是一些版主推荐后。。另外的一些版主不可以随意撤了推荐加精华的。。。 [2006-2-22 14:11:24]
  【帘外落花 回复】:哦,是这样吗,我还真不懂,谢谢天使哦,尴尬的,呵呵 [2006-2-22 14:27:43]
  【鬼魅罂粟花 回复】:两位都辛苦了,嘻:)) [2006-2-22 14:28:24]at:2006年02月22日 凌晨0:51

薄云残雪-评论

厚重的文字,非细细品读不能得其精髓。欣赏!
  【西苏 回复】:谢谢你,握把手!哈 [2006-3-6 21:55:58]at:2006年02月22日 下午6:06

乘马班如-评论

博古通今。大作。
  【西苏 回复】:不敢当的!握手! [2006-3-6 21:54:50]at:2006年02月22日 下午6:08

吟媚-评论

破西苏。
  【吟媚 回复】:这个陆放翁和李清照有什么关系啊?你也铺得太长了一点了吧。改! [2006-2-22 19:51:31]
  【西苏 回复】:明白了,改! [2006-3-6 21:54:25]at:2006年02月22日 下午6:34

文若书-评论

全文的诗情话意让人神往,但更赞叹作者的一支笔。
  【西苏 回复】:不敢当的,握手! [2006-3-6 21:53:37]
  【文若书 回复】:握手共勉 [2006-3-6 23:14:04]at:2006年02月22日 晚上9:48

纯子-评论

李清照整日酗酒抒情,分明是个高雅的怨妇。不过大家都不讨厌她,反而对她赞赏有加。
  【西苏 回复】:改天聊聊.哈 [2006-3-6 21:52:04]at:2006年02月23日 上午11:06

西域诗韵-评论

西苏的大作,每读必有收获!读了此文,再读易安妙词,不禁感慨万分!
  【西苏 回复】:不好意思,才回复你,谢谢你的话.握手 [2006-3-6 21:49:13]at:2006年02月25日 下午6:32

钟雨洛-评论

好文那.
  【西苏 回复】:不好意思,才回复你,谢谢你. [2006-3-6 21:47:45]at:2006年02月27日 中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