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拣木耳美慧

发表于-2006年03月22日 晚上8:33评论-0条

拣木耳

现在上市场时,会看到有新鲜木耳、干木耳出卖,那么大的一堆堆,是我小时候的幻想了。

在农村,园子、房舍的栅栏都是用木头垒成的,上面会长出各种菌类,尤其讨人喜欢的是黑木耳。

雨季一到,我便兴奋起来了。

最好是那连续的细雨,下了几天的,木耳长得特别快。我便披了件上衣,只是罩着了头的,穿了件有大兜子的衣服,穿上一双大靴子,踢啦踏啦地出去了。路上全是泥泞。

我有好几条线路。

一般是出门向西,沿着洪家的园子边开始溜。细细地一块木头一块木头地找,一直走到王会荣家那转弯,再折向南路,沿关家大长园边搜寻。这个过程是较艰难的,要预防两件事,一是沿着园边,有杂草和瓦砾、玻璃之类,有时还会有蛇,不能大意,看木头的眼神不能太专注;第二要注意看人,尤其是走到孙、关家北窗附近,得观察一下人家屋里有人注意否,因我是拣人家木头上的木耳,自然是人家的东西,多少有点“偷”的成分,但有几根木头是无论如何不能放过的。我清楚地记得它的位置的,每次都有丰富的收获。

第二条路线是出门向南,经过二姐家园边,一直向南寻去,就到了滕家园边,再一直向南,通过谢家转弯或向西道去关家一面,或向西南去刘家大河一面。这一路通常收获不是很大,因为走的人很多,好眼力的人也必多。

第三条线是不常出的,实在是雨天太多了,熟路一遍遍的走,再没有手指头盖以上大的了为此,就选了这一路去走。

那是出门向东,沿刘家园边走,不多远,就到了刘家大门口,他家是大门朝北开的,在我家东面,是本屯子最东面的一家了,养了一只大的吓人的狗,叫声极大,耳朵极尖。我每次都轻手轻脚地,生怕惊动了它老人家。但雨天一般是能幸免它叫的,因为有雨声别的声音自然就模糊了,它的听觉就不会太敏锐。

还想继续搜它家的园子,但东面的那一面是不敢太靠近的,还是怕狗。所以就一直过了他家门向东走进玉米地里,绕出很远再慢慢往回折贴近东面的那一大片庄稼地和宅院菜园之间的木栅。从这一处木栅看去,是分不清张家还是李家的了,全在一处了。这里离房屋有一段距离,不用担心会被别人发现,尽管去拣,但收获并不很大。

我是怕了那雨中的静寂的。这一处基本无人,谁大雨天的上大地里去做什么呢。这面地里的庄稼通常都很高很深的,玉米和高粱不必说,就连豆杆也和我的个头差不多的。我在地头走,往东看只见有雾的雨中的山和天,往西只见别人家阴阴的黑色的房脊,有点奶森怕人的。

更可怕的是在一个拐弯处,有一个荒废枯井,井栏边的木早烂了外露着糟了的木瓤子,白白的,有时会有一些破衣服、鞋之类的别人扔掉的东西在那缠绕着。我记得那是个废井的,但也总疑心是个小庙什么的,所见的衣服、破鞋之类的总觉着和不远处死去的一个魂灵有关系。每次走到这一处,必急步而过,再回头远了还得顾望一会儿。这一段的木头上是否长了又黑又大的木耳是不得而知的,也向来以为这一处是不会长的。

其实有一处最佳的地方,不用费力,不用劳神,只去摘就行的。所以通常把它放在最后去摘,作为最开心的结尾。那是我家北大园子边和洪家李子树边相接的乱草乱木桩的地方,那里有两块大圆的木头,有洗脸盆口那么粗,横放在草和刺棘中,上面长满了“沙耳”(木耳中的一种,灰褐色的,不太柔滑)。这一处拣了好多次,好多年的。每一次拣回全家吃两顿是没有问题的。

我拣回的木耳通常舍不得吃也不够吃,于是就摊放在窗台上晒,或用张纸垫在炕头上晾。

本来拣下来的木耳就很小的一块块,再一干,就没有了,最小的只有掏耳勺那么大了,于是就会丢。我常在炕边缝里发现几块,便又心喜地拣出来,要是不小心被别人碰撒了碰丢了,我是很心疼的。

我小时候很爱吃木耳,因为百分之七八是我好不容易拣回的。姐姐爸妈们都不爱吃,是舍不得吃的。

2006、1、13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美慧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千叶红
☆ 编辑点评 ☆
千叶红点评:

拣木耳,有趣的回忆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