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
于是众生就出没在舞榭歌台、楼堂馆所。那熙熙攘攘的地方,我们看见了许多或青春年少或沧桑衰老的脸孔。他们在人群中无所顾忌的喝着、唱着、笑着、侃着,尽情挥洒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人对汇聚成宝贵光阴,源源涌来又匆匆逝去的每一分钟负责,更没有人想到要在时光流逝中挽留住些什么。
美国女作家加尔·肖却在35岁那年目睹了一场突发的暴乱的死亡事件,而开始了对人生的严肃思考。她说:“我的内心深处鸣响着一个声音:请注意,你的一半生命已经过去。”在后来撰写的那本著名的《危机四伏的人生》里,加尔·肖告诉我们,一个人在35岁左右才会真正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并会逐渐触及这么一个真理:如果不加快步伐朝着一个有意义的生命目标奔去,生命将很快耗尽。所以,35岁可以说是人生的“中途岛”,站在上面看人生,前后各看一半。
实际上,青春时有青春的快乐。但一个人如果越过了而立之年的门槛,那是应该意识到时光的易逝,创业的迫切的。无论是谁,都应该尽早在自己的人生“中途岛”上回眸来路,尔后努力向前方的目标迈进,才能让自己真正年富力强的年华最终不会成为对自己庸碌无为的嘲讽。
诗人孙桂贞说:“不管何处是生命的尽头|活一天就有一天的希望”。接近或经过了“中途岛”的人们,只要努力向前,前面肯定有个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余新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进入余新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千山我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