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高尚,也是一种卑鄙尘非dustflyaway

发表于-2006年04月07日 下午4:46评论-2条

一天晚上,看凤凰台的《冷暖人生》,讲的是中国“乞丐村”甘肃岷县小寨村唯一一个大学生家庭的故事,其中有些细节让人感触良多。

面对镜头,母亲竟没有记者原本所顾虑的尴尬和难堪,在谈到哪些天她们讨到最多钱的时候,她的脸上还出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很显然,又为儿子多凑了一点学费的欣慰淹没了她在乞讨中所遭受的冷漠与白眼及由此带来的委屈和屈辱。

面对镜头,父亲------一个在他人的冷漠甚至嘲笑中不知熬过了多少个年头的汉子------泣不成声,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儿子,他觉得是他们做父母的这种身份委屈了儿子,让儿子过早地承受了太沉重的压力。

主持人还透露,有一年快过春节了,父母讨饭讨到了贵州,可挂念着过年没有路费回家、一个人在外孤苦伶仃的儿子,父母又一路乞讨到了儿子上学的湖北荆州。然而,也就是在那一次,父母感受到了儿子的变化。从儿子嘴里冷不丁冒出来的诸如“人格”“尊严”“灵魂”之类的字眼儿刺痛了父母的心。

我从节目中还了解到,有一年儿子假期回家,村里先后来了好几个记者,儿子在村里平时几乎没有能真正说得上话的人,便乘这个机会敞开心扉把压抑在心中好多年的话一股脑儿都掏给了记者。生长在“乞丐村”,同时又作为大学生的他,表达了他的困惑。他在自己上学的城市亲眼目睹过村里人在街边乞讨的难堪场面,他理解如他父母这般乞讨者的辛酸,但他也意识到乞讨本身的不光彩。他还告诉记者,他曾尝试劝导村里人不要再去行乞。

在镜头中,我清楚地看到了小寨村贫瘠荒凉的地貌环境,并从主持人口中得知,村里人人均耕地很少,而且由于常年的土地沙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耕地面积还在不断缩小。一位背着背篓的白发老人告诉凤凰台记者,即使哪一年风调雨顺,收成最好也不够一家人吃。记者还了解到,村里也有人试图出去打工挣钱,但由于一字不识,像样的工作根本找不到,勉强找到一份工作,不是累死累活连回家路费都挣不上就是被人骗得身无分文。相较之下,倒是乞讨来钱得更快、更轻松。

然而,假期来村子里采访儿子的记者的眼睛似乎没有看到背后这些客观的物质的原因------或者说,这些东西在他们眼中似乎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他们更擅长于把平淡的事情用深沉的笔调写出动人心魄、发人深省的效果。关于“乞丐村都是懒汉”的说法的不胫而走,记者们功不可没。

于是,在记者的笔下,这位大学生儿子被描绘成了“力劝村民放弃乞讨”的悲壮英雄,甚至还有鼻子有眼儿地报道他曾经给全村村民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公开劝导信。

一时间,村民们纷纷开始指责儿子,包括那些曾经把儿子视为村里荣耀的人。他们指责儿子向记者说了假话,指责儿子的话会让他们以后在外面的乞讨更加艰难。这些大多不认识字却毫不怀疑媒体白纸黑字权威的村民现在都开始怀疑这位大学生儿子的诚信了。

最尴尬的还是儿子的父母,迫于压力,他们不再乞讨,家庭因此迅速沦为村子里最困难的人家。儿子的学费不得不向别人借高利贷,连吃的土豆都不得不乡村里人借。可这些------都是别人乞讨来的呀。理所当然地,村民嘲笑他们,嘲笑他们一方面瞧不起乞讨行径,另一方面却又借他们乞讨来的钱。

向记者谈起这些,父亲忍不住老泪纵横。但他很坚决地说,他不会再去乞讨了,为了儿子,也因为相信儿子大学毕业能找到挣钱的工作,儿子是有能力慢慢还清这笔债务的。

乞讨,为了儿子,不乞讨,还是为了儿子。

节目结尾,主持人的话意味深长。她告诉观众,父亲曾对她说,感觉到儿子似乎越来越像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了,但说这话时,父亲的语气中又有一种难言的欣慰,因为,儿子终于成为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了。

看得出来,这位父亲并不是什么懒汉。他只不过是只能用乞讨的方式追求一种不再有乞讨的生活。只要看看放弃乞讨以后这个家庭现在的状况,就不难想象,假如他们夫妻俩当初选择的是另一种更体面的生活方式的话,他们的儿子现在恐怕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体面地坐在大学的教室。

儿子也没有错,在比常人艰苦得多的条件下,他依靠自己的奋斗走出了乞丐村的贫穷、落后,进入了另外一个散发着书卷香气的亮丽世界。可表面上的光鲜掩饰不了他内心的痛苦,媒体的曝光使他在同学面前也抬不起头来,知识理性让他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乞丐村的现实,但他满脑子的慷慨激昂一回到家都变成了满腹的无奈与迷惘。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游移,书本似乎也并不能帮他找到行走的方向。

那么,究竟是谁错了?我们的社会,学校不是一直这么教育我们的吗?记者不正是抱着这种观念写出那些报道的吗?

主流价值观当然没错,问题是我们不能任何时候都把它挂在嘴边高声歌唱。面对小寨村这样一群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们,我们不应该也没必要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训导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即便他们自身确有诸多难免让人微词的地方,即便我们内心真以为他们愚昧、无知,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对他们有更多的体谅与关怀呢?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们的无助与无力,利用媒体的力量、社会的力量给予他们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改变物质上的贫穷,首先当然得改变思想上的贫穷,但这一切都还需要时间。国家的发展,政府介入力度的加大会使得贫困地区的改造获得更多转圜空间。而在这个过程中,高调的说教无疑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情了。

因此,这位大学生儿子也意识到,仅仅依靠口头劝说村民放弃行乞是不现实的,他现在能做的只有利用自己刻苦学来的知识努力地赚钱,财富才能帮他重新赢回在他父辈手上因为贫穷而失去的尊严。

面对贫穷,我们需要的是默默地伸出援手;面对那些因为贫穷而不得不暂时放弃尊严的人们,我们需要理解和宽容。世界只给了他们这么一点生活的空间,他们只能这样卑微地活着。相比那些锦衣玉食却仍然为了贪欲放弃人格和尊严的人,他们,无疑高尚得多。

所以,不要在面对小寨村的人们时,把自己搞得好像是很高尚似的。这时,谈论高尚,不仅是一种奢侈和虚伪,还是一种卑鄙。它无益于助人,无益于人性,顶多是别有用心者的一种自我标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有时也是。

很巧,大学生儿子上学的城市也是我上了四年大学的地方。回想起来,那时我曾经因为平淡、无聊而觉得平庸,因为平庸而过得并不快乐,但我却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吃穿不愁而感到如何快乐过。我不会想到同一个城市还有这样一个为了生存与尊严苦苦挣扎的年青人,他,和我一样,也是一名大学生。

原来,我只是一直在试图用花哨的理想装点我碌碌无为的人生。而我也不得不承认,我的追求有多么高尚,我就有多么虚伪;我标榜得有多么高尚,我就有多么卑鄙。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尘非dustflyaway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若书点评:

在金钱社会里,人的人格尊严是需要金钱支撑的。人在被金钱压迫的站立不住,腰干伸不起来时,奢谈人格尊严是毫无意义的---如,要供孩子上学没钱了,要治病救人没钱了,这些现实而又急需金钱才能解决的问题使多少人不得不放弃个人的人格尊严?这,就是金钱社会里,穷人的无奈。

文章评论共[2]个
樱花渡月-评论

我的追求有多么高尚,我就有多么虚伪;我标榜得有多么高尚,我就有多么卑鄙。发人深思的观点at:2006年04月08日 早上9:43

修行-评论

讨厌记者!at:2006年04月08日 中午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