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诗句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并将永远流传下去。在我的记忆里,每逢清明的“前三后四”这些天,总是“雨纷纷”的,不管降水量多少,无论持续时间长短,总是有一些“雨纷纷”的。也许这是上苍代后人祭祀先人,或者说,为后人的祭祀营造一种“哀而不伤”的氛围。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再次提交议案,建议将具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一些节日作为法定休息日,有些代表还建议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可退而求其次,先试行将这些传统节日所在的那一周,以及下一周的周末共四天挪到一起,使传统节日有一个比较宽松的时间,既方便家人尽享亲情、又可带动内需,不让已有的“三大黄金周”专美。何乐而不为?现在不作法定休息日的政策,在下边执行得如何呢?据记者连续多年的调查,好多公务机关在一些传统节日到来之时,都有一套对策,那就是借口开会、学习等等,除值班人员外,高挂“免办公牌”,对工作难道没有影响吗?对老百姓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与其这样“两伤”,不如将周末合在一起“两全齐美”。眼前,的确是让人很尴尬的:想家人亲友团聚过节时,却彼此都要上班,而按法定休息日有团聚机会了,可要么传统的节日没有来、要么传统的节日已过。这是颇让人失落的。
马上到清明了,我发了以上的一点感慨,我希望作为全国最高立法机关的人大能真正地倾听民声,而一个以“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己任的政府,是应该也能够做到顺应民意的。
我们的国家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我们有过荒谬的年代,妄图割断历史,但现实已证明了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我们现在提出了“民族复兴”的口号,我们加大了统一战线的力度,靠什么凝聚全球华人的心,窃思之,舍弘扬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而别无它途。这种顾念广大人民心声之举,就是一种凝聚的力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的祖先,远在天路上;他们的子孙近在人生路上,祖先留下了灿烂的文化,以及深厚传统,有些糟粕,自然应予剔除,但那些诸如传统节日的看重,我们的当政者不应漠视,它毕竟沉淀了几千年,毫不夸张地说,已成为民族的某种胎记。我们在清明追思先人,雨纷纷,思也纷纷。我们并不需要恢复一些陋习,但我们需要的是珍视优良的民族传统、尊重广大群众的民意、凝聚最广大华人的心。
今年的清明节恰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处两个周末之间,足可以采取一些变通措施以遂民愿。是“不为也”,还是“不能也”呢?不知是思考空间的问题,还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总之,真为人民着想,一切所谓的障碍都是不成问题的。
明年的清明节能有宽裕的时间给大陆的炎黄子孙吗?我们期待着。
本文已被编辑[千叶红]于2006-4-17 13:23:57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折柳心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