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儿女,疼孙子,这是人们的天性。快三岁的孙女昊昊,是我们家里大人的掌上明珠。她宛若一根红线,把全家人的心都紧紧地系着,无论谁走到那里,都会牵挂着她。
平时奶奶带着她。一下班,或逢节假日,大家都抢着抱她,挣着逗她玩。她到了那里,那里就有了欢乐的气氛。
她从呀呀学语,我们就教她叫亲人,让她学着说“欢迎您!”“谢谢”、“不客气”、“没关系”、“对不起”、“再见!”等语。因而,她的嘴就特别的甜,和她的交流,总让你的心痒痒的,暖暖的,有舍不得中断的愉悦感。
我一到家,她就抱住了我的腿叫:“爷爷”。我便把她抱在了怀里,她用小嘴吻着我的脸。爸爸一下班,她就喊“欢迎爸爸”。姑姑给她巧克力,她就说:“谢谢姑姑”。她要是调皮捣蛋,看到妈妈不高兴的表情,就会立马低下了头,小声嘀咕道:“对不起,妈妈”。二叔要去上班离家时,她就说:“二叔,再见”,还眯起了眼睛、摇着小手。你问她最喜欢谁?她就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直说道舅舅、舅母和所有她见过的人。
昊昊现在已经学会了十几首儿歌和古诗。在礼拜天,她就跟姑姑唱着儿歌,做着游戏:“你拍一,我拍一,咱俩一起做游戏;你拍二,我拍二,讲究卫生身体好……”有时候也给我们念几首古诗:“勒(鹅)呀勒(鹅),去(曲)近(颈)向前(天)的(歌),白毛负(浮)绿水,红掌不(拨)青不(波)”,“长(窗)前明月光,你(凝)是地上上(霜),抬头王(望)明月,低头是(思)故乡”。笑得大家前仰后合,还是不住地给她鼓掌加油。
小孙女生病是让人最揪心的事儿。她第一次感冒发烧时,才刚满十个月。开始在家里吃了些药,不管用,便去医院挂吊针。她的血管太细,护士长亲自来扎针。反反复复后,才“三针见血”。扎针期间,昊昊嚎,大家随着嚎;昊昊哭,大家陪着哭。都心疼地期盼着,恨不得自己替她挨扎不可。
第二次患病是今年春节。她在夜里上吐下泻,我们全家在她跟前守了半夜,才熬到天明。等住了院后,大家才放下了心。亲人又都不停地前来看望。
一周后,她出院了。家里又恢复了先前的欢乐。
本文已被编辑[薄云残雪]于2006-4-17 20:53:5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易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