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易昔)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做父母的共同心愿。大人为了孩子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就像有人说的“含在嘴里怕化了,端小手里怕吓了,”真是松不得,也紧不得,不知如何是好?因而,父母们在疼爱儿女的同时,也常常办一些揠苗助长的傻事来。
去年,我的邻居王倩参加完高考不久,她拿着一份《高考指南》和《高考志愿表》对父母发急:“前几年,你们让我弹钢琴,我就去弹钢琴;让我学画画,我就得画画;让我跳舞蹈,我必须跳舞蹈;让我练书法,我还得练书法。我真成了你们的‘机器人’!”
“今天,你们又要我填那个志愿,我还得填上那个志愿”。她哭丧着脸,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又说:“现在,我倒要问问,到底是你们上大学,还是我去上大学?”
女儿眼里的泪水在眼眶中颤动。站在女儿旁边的父母听呆了,耷捺着脑袋双双低下了头。女儿有气无力地继续说:“我现在才真正看清了,你们是要以我来实现你们自己的‘希望’!”父母尴尬地面面相觑,然后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希望,是生命的愿望和期盼;是人生道路上永无止境的执著追求。鲁迅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爱迪生也说:“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希望能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动力。生活是梦,希望和理想能给梦戴上五彩的花环,也能让梦插上翱翔的翅膀。希望与理想是一对双胞胎,希望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希望的载体,二者有机的结合,能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无穷的力量。孙中山希望推翻帝制,实现大同;毛泽东希望打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邓小平希望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小康社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共[chan*]党人希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和政治和谐、全面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普通的老百姓希望生活富裕,天下太平;家庭有学生的父母希望子女好好学习,考个名牌大学。
希望之星伴随着人的一生。人,自从呱呱坠地,父母就希望健康成长,将来成龙成凤。我们从懂事起,心里就有了美好的憧憬,也曾想着长大当个明星、名人、艺术家,或当个学者、教授,或做个官员、科学家、企业家……。等长大成人后,希望就变得更加现实了。希望有漂亮的妻子(有才能的丈夫)、有票子、有位子、有房子。到中年后,希望家庭和睦,工作称心,事事随心。走到老年,希望有个健康的身体和共度晚年的好老伴。
希望中又存在着失望。希望与失望又是一对对立统一体,所抱的希望越大,失望的可能就越大。希望与失望又能够相互转化。这就取决于自己勇气的大小,所付出的程度,去拼搏的强度和努力的力度。天上不会掉馅饼。上苍也不会过分地恩赐任何人实现希望的阳光雨露,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造就。因而,我们不仅要执著地追求美好的希望,更要通过扎扎实实地工作,来减少和避免失望的因素,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美好的希望。
一年一度的高考向我们缓缓走来。有人把六月称为“黑色六月”。还有人无可奈何地感慨:“六月考孩子,七月考家长,八、九月份考金钱。”作为父母,到底为儿女成才应该做点什么呢?这也是我前些年一直苦恼的事情。
我想,还是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和意愿。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更应该注意捕捉和挖掘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发挥和发展他们的长处和兴趣。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但旦就说:“爱是最有力量的。”兴趣爱好就像天资,有着遗传的基因,但大都是后天逐渐培养起来的。兴趣爱好与人的性格、父母言行、家教方式,以及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格不同,必然反映在兴趣上存在差异,家庭的熏陶之别,也会使爱好不尽一致。家长绝不要再不顾实际、跟风赶潮地去实现自己的“希望”了!
在我们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应该以学课本知识为主。在业余时间,父母想让孩子学一技之长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孩子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即就是父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营造了再好的环境,也不一定就能够如愿以偿,往往事与愿违。有句俗语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牛不喝水按不下头。”若硬要那样固执下去,只能摘下苦瓜,或牛被水“呛了”,或牛被“惊了”或让犟牛给犄了!后果可想而知!
-全文完-
▷ 进入易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