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歌的魅力多笨的一匹马

发表于-2006年04月20日 上午10:25评论-2条

诗歌有古今中外之分,我却无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之才,我只能老铁匠打铁,凭感觉;放缰绳跑马,自由一些。因非写论文,所以兴之所至,笔之所止,止在兴的范围内。

古体的诗歌,今人是不屑于作呢,还是不敢于作呢?我们都经过古诗的熏陶,不管是“学之”、“好之”、“乐之”,还是被“老师强迫之”,总之,虽耳濡目染且记于心的程度各异,但不至于完全陌生是可以肯定的。以我在大陆生活四十年的体会,觉得古体诗歌既不会灭亡,也不会兴旺。不会灭亡,是因为我们教小孩念诗的话,从未闻念新体诗、自由体的诗;从小学到大学的语文课,从不缺少古体诗;只要对民族文化了解一些,就会接触到古体诗。不会兴旺,则因为虽然“十年寒窗”不间断地有古体诗的灌输,但从未闻教学生写、布置学生必须写古体诗。学生走向社会后,又绝少有若不写、不懂就找不到工作、谈不成恋爱之虞。所以,既无动力,兴旺就奢望。以我的体会及我的观察,现在古体诗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命运。一种是广泛意义上的,普遍的人是漠然于它的,你真要它背几首,他(她)岂有不知“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白日依山尽”的,但要他(她)在言谈中用、在写东西时用,那就“噫吁嚱,危乎高哉!运用古体诗(不管是引用、化用)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绝大多数;另一种人就是相对较少的对中华文化有不同程度热爱,对中国悠久文学传统情有独钟的人。他们中有的是学中文专业的、有的不是学中文的但喜欢中文;有的虽无缘读大学,但依然对古诗词感兴趣。当我看到有人谦逊地说自己写东西“草盛豆苗稀”时;当国家领导人赠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克林顿时,希望他能站得高、看得远,以维护中美关系的大局为念时,我就欣欣然,古诗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古诗常读常新、古诗常用常新啊。

新诗其实是相对的概念,它在上世纪受西方的影响在中华本土扎下了根,也有过叶茂花盛期,但总体说来,它在如今的文坛,地位已今非昔比了,早被如日中天的影视、如潮汹涌的小说、散文冲击得“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换了人间”。新诗的不严格对仗、不一定非要押韵、可以任意排列等等所谓的“优点”在现实生活中真的碰了壁,最明显的就是家长为何不教小孩读现代的自由体的诗呢,就是这些“优点”的对立面是对偶、是韵律、是工整,用两字概括就是“精炼”。当然,古诗中好用典故,确实也让当代的人头疼,特别是流传不广的典故。一分为二地说,新诗也有一些值得流传下去,仅举两个小例子谈一下,如卞之琳的《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窗子,别人装饰了你的梦。”北岛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好不好呢?好,可是,这要有一定社会阅历、有对生活加以思考的人才能体味,真正做到雅俗共赏,颇不容易,有这样的佳作吗?当然有,虽然数量不多。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等等都已成为新体诗中的经典。窃以为,他们的成功恰恰是借鉴了古体诗精炼的优点,在押韵上、在韵律美的追求上暗合了古体诗之美。瑜不掩瑕,它们在哲理的蕴含、生活的挖掘上是不如卞之琳、北岛诗句的。“诗无达诂”,受众群各有其偏好,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不管古体诗,新体诗,它们都有其魅力,只要喜欢,您尽可“爱我所爱”,一代又一代的大浪淘沙,好的诗歌总会流传下去,它们的魅力是无限的,让我们更爱它们吧。

本文已被编辑[鬼魅罂粟花]于2006-4-20 10:40:13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多笨的一匹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漠孤寒点评:

简单几句话,刀刀要害上。
要写诗歌的先过来看看,明白了再上手免得一刀砸到骨头里。

文章评论共[2]个
闻笛-评论

拜读!
  【多笨的一匹马 回复】:谢你啦! [2006-4-21 9:07:51]
  【多笨的一匹马 回复】:不敢担当,祝你一切都好! [2006-4-29 8:47:34]at:2006年04月20日 中午1:21

文若书-评论

深受启发教益。
  【多笨的一匹马 回复】:谢谢你,文若书好友!愿 我们好好学习,有大的成就. [2006-4-21 9:06:21]
  【多笨的一匹马 回复】:谢谢你,文若书好友!愿 我们好好学习,有大的成就 [2006-4-21 9:06:56]
  【文若书 回复】:真当这样才是啊 [2006-4-21 9:40:30]
  【多笨的一匹马 回复】:你的大名,我久仰了!这只是个小小书童而已. [2006-4-29 8:48:49]
  【文若书 回复】:你太谦虚啦。 [2006-4-29 8:52:09]
  【多笨的一匹马 回复】:祝你一切都好! [2006-5-11 13:15:15]
  【多笨的一匹马 回复】:谢谢你,祝你一切都好! [2006-5-11 13:15:28]at:2006年04月20日 下午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