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由苏东坡的一首小诗想到的折柳心留

发表于-2006年04月20日 下午5:02评论-1条

苏东坡的小诗很多,精炼的、目之所睹、口之所传达至家喻户晓的不少,如“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那一首、“欲把西湖比西子”的那一首、“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那一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那一首等等,不胜枚举,很多已成了典故,被人引用到各个领域。而我即将谈到的这首小诗,却并不广为人知,也许它太直白地说理,因缺乏文学的形象性以及缺少文学的想象空间,所以湮没无闻吧。

《琴诗》全文如下: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看,多么简单,很容易懂。琴代表客观条件,指头代表主观能动性,要想奏出美妙的乐曲,的确是缺一不可,否则非但事半功倍属奢望,更有可能的是功倍事半或者说功倍事不成。

我们在工作中,何尝不是这样?不管这份工作是否“心为形所役”,或者兴趣与职业结合得如鱼得水、如胶似漆,总之,都不能不弹好我们的琴,琴不能少,指头的弹拨也挺重要。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不善于把握琴,不将主客观因素充分地结合起来,那么,从小的说,是磕磕碰碰;从大的说,是曲曲折折,会把我们的心情搞糟,会使我们备感困扰。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人很聪明,夸张一点说,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可是他的工作总不稳定,是他不想稳定吗?我和他谈过心,其实,他是非常想在有一份风平浪静的工作,他从未想过诸如创业的鸿图。可为什么他总是难以遂愿,依旧漂啊漂、生活十分窘迫。我很焦急,帮他分析前因后果。首先,要给自己定好位,我应该干什么,我能够干什么,怎么干好它。自己的特长当然不能自我埋没,但也要根据客观条件加以调整,要适应社会,而不是要社会适应你,能找到一份既满足自身兴趣和爱好,又为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事情做固然挺好,但不能强求。我把这首小诗告诉了他,他一看就明白了诗的寓意和我的用意。他现在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来源,并在美食方面写出了一点小名声,还准备出书哩。

还有些朋友,在情感方面有些苦恼,我也曾赠此诗给他们,这首小诗并非神丹妙药,但它蕴含的道理是颇让人玩味的。情感上有一点乱麻不要紧,关键是要拿出一点勇气,该当断其断时不犹豫,就不会有反受其乱时的“很受伤”。你交付对方情感,无非想和对方共同弹琴,可这个琴在不在,是你的虚幻,还是共同认知基础上的实在,这是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其次,即使琴存在了,但对方是否乐意与你合奏,这难道不是一个重要的现实的问题吗?先有和谐音而后才有美妙音。君以为然否?

苏东坡的《琴诗》虽然远不如我最开始所举的其它小诗出名,但它给人的启示却使人受益。愿读者朋友能工作顺心、生活快乐!

本文已被编辑[古草]于2006-4-20 17:20:19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折柳心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古草
☆ 编辑点评 ☆
古草点评:

不错的感悟
结合现实
更增强了
文字的分量
注意排版
段落前空两格
正文部分不再
粘贴标题:)

文章评论共[1]个
文若书-评论

这苏东坡啊,呵呵,太天才了啊。
  【折柳心留 回复】:你也了不起哪,文章被推荐,我是望尘莫及! [2006-4-29 13:25:39]
  【文若书 回复】:哈哈,你好好写篇杂文发来,我给你推荐.其实,只要写得开心就行. [2006-4-29 16:07:07]
  【折柳心留 回复】:我是多么地笨,哪有你那么聪明啊,我会努力的! [2006-5-16 10:39:27]at:2006年04月20日 下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