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文化苦旅:一种价值一种美丽vear

发表于-2006年04月21日 晚上11:50评论-2条

——读《文化苦旅》有感

品读《文化苦旅》,不用踏出书房半步,便随作者游历了大半个中国。真可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心灵旅程的结束,原以为自己会醉心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无法使自己沉醉,心中渐渐浮起一种淡淡的苦涩,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漂泊是我永恒的梦想,流浪是我执着的爱恋,那么在这一点上我与余秋雨先生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也曾经历过那样一段痛苦的心灵历程,所以我也深深懂得,的《文化苦旅》中的苦,显然不是身体上的疲惫与劳苦。苦于身无所谓苦,苦于心才实为苦。作者曾感慨万千的说:“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我认为:心灵历程的“苦”是文人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苦涩过后的回味,则是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考。人的灵魂也因此而得到净化和升华!

余秋雨先生说:“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成的线,那么具有保留价值的只能是一点点。”是的,人生中有过曲折、倒退,但总体还是在摸索中前进,历史的足迹确成了无数文人墨客一生执着的追求。历史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她的足迹,隐于云海峰峦之后,藏于青竹绿林之中,或许她就是巍巍山峦的一石,就是苍苍林莽中的一株``````。它一直在期待,期待人们用智慧的眼光去发掘她,所以苦旅也成为了文化拾遗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同时也可以饱览祖国壮丽山河,收获一份赏心悦目的惊喜。然而,没有博大的情怀,深厚文化内涵的人又是无法触及这些历史沉落在岁月之河底的影子的。

其实外出旅行并不是为了休闲与娱乐,而是源于一种对文化更为深沉和痛苦的爱恋。他居留在大学当教授时深深的感到“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穷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只要来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她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就哗啦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委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倾吐千年。”这或许就是他一生文化苦旅的最初动因吧!能够放弃优越舒适的生活,去追寻一种文化的踪迹,天涯孤旅,行云流水,这不是一个常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他在自序中说道:“对历史的多情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的沧桑引发人的沧桑感。”也许正因为如此,余秋雨先生

在山水历史跋涉中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生回忆,这种回忆又渗透入笔墨之中。

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漫游,历史带给我们的回忆中有荣耀,也有屈辱。一个朝代的荣辱兴衰,多少正人君子与卑鄙小人无休止的较量,文物古迹的创建与消亡;文明文化的引进与传播等等,无不跨越着久远的年代,穿越时空的隧道,一次又一次的浮现在我的脑海,撩动我们的心弦。余秋雨先生看清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并读懂了它。他不是从前人遗留下来的现成文献中粗略的感受到的,而是一种切身的体验。所以“文化苦旅”这四个字,掷地有声,真切有感。作者在山水跋涉中是为了找寻历史的足迹,文化的灵魂,我们早生活中的跋涉究竟是为饿什么呢?是为了寻求人生的真谛吗?

余秋雨先生并没有停留在前人定论的基础上,而是通过自己的跋涉和切身的体验,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文化苦旅》的主调是借山水风物一寻求文化的灵魂和真谛,把笔触指向了文化人格个文化良知。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何尝不是种人生的价值,指向人类灵魂深处的一种美丽呢!

本文已被编辑[梦天使]于2006-4-22 8:09:03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vear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梦天使
☆ 编辑点评 ☆
梦天使点评:

一些心情,一些感悟。一种价值,等于一种美丽(:

文章评论共[2]个
梦天使-评论

正文前方无需再写标题。。。期待您的原创首发文字。祝好(:at:2006年04月22日 早上8:10

柴立中-评论

文化有新旧,余氏文章是借旧瓶装新酒,用文化抒感情,当优美的抒情文读好了,切莫相信有文化。at:2006年04月23日 上午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