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亲祝寿而作
给老人祝寿,是我们当地乡村一个神圣的传统习俗,也是孝敬儿女尊老敬老的一项重要活动,更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历史的延升,一种文明进步的展示,一种文化发展的承转。以提示后代不要忘了根本,不要忘了血脉。
我家是岐山县堰河村余家庄一个较大的家族。在我童年的时候,尽管生活极为贫困,在祖母生日那一天,哪怕是吃上一顿裹裹面,也得给她老人家祝寿。祖母的生日一直做到她80岁逝世的1978年,但遗憾的是由于我服役在外,后几年的生日,包括她与世长辞前的弥留之际,都没能回到她的身边。我终身感到愧欠。
给父亲祝寿,是从1985年父亲60岁生日开始的。那年农历十月初十,还请木匠给父亲和母亲套了两副寿材,以表达我们兄弟姊妹八人对老人的崇敬之意和养育之恩。那时,我正在家休假,赶上了这个神圣而有难忘的日子,甚为高兴。往后,每逢十月初十,一定要给父亲做生日,只是我参加的寥寥无几,每每感到羞愧难当。实在是人在军中,身不由己!
回地方这几年,在父亲生日时,我都回家和弟兄们操办。今年是父亲80高寿,是个难得的良辰吉日,加之父亲患脑梗塞已两年多,已双目失明了,生活不能自理,过寿的机会越来越少,我们兄弟姊妹商议早点着手准备,为父亲好好地祝福80大寿。
其实,我从部队转业后,就一直想给父母写一点东西,来报答二老的养育之恩。直至去年初夏,才写出了《我的父亲》的初稿,到今年仲春经名家指导,算是定了稿,题目改为《父亲的记忆》。我想把它发表后,作为奉献给父亲80岁生日的礼物和对父母尽的一点孝道。今年九月,在宝鸡市文联的《秦岭文学》第三期上发表了我的作品——《父亲的记忆》。我买了20本,准备在父亲生日时带给兄弟姊妹和亲戚朋友,以便永远地留存怀念。
国庆节假期中,我又把自己近几年写的一些散文、小说选了10篇亲情方面的内容,汇成了《亲情》小集子。恰好上大学学艺术设计的儿子休假在家,按照《亲情》中的内容,在网上下载了好几百副图片,从中优选、修改、制作了33副,作为插图设计在了书中,并进行了编辑。这样,一本长约6万字(图),父子合著的集子《亲情》诞生了。我彩印了10份,作为父亲生日时儿孙献上的一份心爱的礼物。
同时,我把父亲和母亲1993年的单人免冠照片让照相馆进行了反拍制作,两位老人可敬可亲,和蔼善良的面容放大在了一尺六寸的压膜、金粉镀边的像框里,成为又一份记念父母的宝贵礼物。
父亲生日的前几天,我和兄弟姐妹们商议,在做寿时,要把所有的亲戚和家族的人们都请来,让亲朋好友和我们一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为老人祝福增寿。四弟和媳妇、三弟媳在家里张罗着待客的事情,还邀请在当地享有盛名的大厨师——外生女婿主刀掌勺。我和大哥、大嫂、三姐提前一天从宝鸡赶回了家,购置了礼物和生日蛋糕,并请了朋友来照相和摄像,拟制做一个光盘,作为敬献给父亲80 大寿最为珍贵的神圣礼物。
在西安上学的儿子,一大早赶车,几经周折跑回来为爷爷祝寿。我的妻子和侄女早晨从宝鸡匆匆赶回,大姐、二姐和妹妹也都早早地来到了家里。三弟和侄子从天水打来了电话问候祝福老人。
十月初十,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老家村里街道两旁各家门前的柿树枝上爬满了火鸟——红仆仆的柿子,“火鸟”在秋风中不停地嬉笑打闹着,仿佛在为老人的生日敲击鼓掌。房檐下搭满了一根根金黄色的包谷柱子,墙壁上挂满了一串串猩红的辣椒,也仿佛正为老人的生日添彩增辉。
我们的家里更是热闹非凡,亲戚朋友来来往往,出出进进一拨一拨不断,人人脸上都绽开了宛若大门两边盛开的朵朵菊花。院子里秦腔唱段、生日歌曲和诵经带声不时地在空中萦绕,厨房里的鼓风机声、锅碗瓢盆声和说笑声不绝于耳,肉菜的馨香窜过窗棂在上空回旋飘散,股股饮烟徐徐攀升。院子里安放的几张饭桌围满了出席早宴的亲朋,人人笑纳着“薄、筋、光、稀、煎、汪、酸、辣、香”的岐山臊子面,发出吸溜吸溜、喉咙喉咙悦耳动听的声响。
闲房里,亲戚朋友送来的生日蛋糕、鲜花、寿桃放满了桌子、床板和地面的塑料袋,尤其是那蒸笼、莆篮里摆放的各种造型的面粉制作的寿桃馍格外扎眼,有贴“福”、“禄”、“寿”的,有“代代仙寿”、“蟠桃献寿”的,还有各种贴花、彩绘的“寿星图”、“松柏长春”“龟鹤延年”、“松鹤图”等等,这些寿桃栩栩如生,把祝寿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
父母住的卧室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父亲静静地躺在炕上,不时地眨动着大眼珠,凭着声感与亲人们交谈聊天。父亲前谈后忘,前问后忘,不住地在问道:“谁里开(你是谁?)”“吃了么(你吃饭了没有?)”“啥会了(现在什么时间了?)”……儿女子孙们、亲戚朋友们反反复复地回答着他的提问,又不住地问他新的问题。父亲的忘心之快、之大,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是一提到成年旧事,父亲就像换了脑子似的,把件件事情说得头头是道,大家又似乎不可思议,逗得个个合不拢嘴巴。
中午开宴时,院子里摆了八张席桌,客人分两拨坐席。第一拨的各个席菜上齐、人坐满后,把父亲从里屋搀扶了出来。父亲和母亲刚刚坐定,儿女子孙们就呼啦一下围了过去,有站立的,有坐着的,都紧紧地围在了二老的身边,组成了一圈避风的人墙。孙子们争先恐后地点燃了生日蛋糕上的蜡烛,让老寿星去吹。父亲鼓了鼓腮帮子,张着漏气的嘴,连连吹了两次,在子孙们的配合下才熄灭了蜡烛,大家为他默默地许愿。儿女子孙们合唱着《生日歌》,“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生日快乐,……”瞬间,宾朋们都合着拍子一起唱了起来,嘹亮优美的祝福声在整个院子的上空震荡飘升,传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只听“咔嚓、咔嚓”,“吱吱、吱吱”的声响,摄影师把这个难得的动人的场面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拍摄录制了下来,这又成为一份记录亲情的厚礼,将永久地定格、贮存在了胶片上,更会永远地定格、存留在后代们的心田里。
此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定,期盼着二老安康长寿,全家和睦幸福,后代有为成才!
本文已被编辑[萧月月]于2006-4-22 14:08:5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易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