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瑕,翻阅资料,看到一篇《孔夫子断案》的文章,颇受教育。此文描写了某县贾局长与局里兰书记争自己说了算,双双呜呼哀哉后到阴间找孔夫子论是非的故事。孔子断案的结论是:“你们先学做人,后论是非。”这辛辣的讽刺,揭示了很深刻的哲理。可见,学会做人是何等的重要。
做人,即人怎样立身,怎样为人处事。它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不断充满新意的话题。如今是指人的一生应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解决为谁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不同的政党、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群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倡导人们要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观,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
立身做人是至关重要的。孟子曰:“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毛泽东同志早就讲道:“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胡锦涛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休养,增强党的意识,正确对待权力、地位,自觉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从古代的民族英雄屈原、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到革命先驱孙中山,以及无数革命前辈和仁人志士都视做人为根本,他们追求真理,忧国忧民,铮铮铁骨,凛凛正气,为国家和民族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表现出了坚强的民族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再从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徐虎、李素丽、李国安到驱逐“非典”恶魔的先锋战士钟南山、叶欣和航天事业的骄子,中国遨游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以及众多的先进模范和有识之士也都视做人为第一要务,他们勇于实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呕心沥血,支撑起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厦”,体现了崇高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像郑培民那样的领导干部,他们位高不改清廉志,权重不移公仆心,守身如玉,殚精竭虑。又有不少像郭秀民、杨文洲那样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讲党性顾人格,率先垂范,心系人民,无私奉献。也有更广大的人民群众默默地劳作,他们无怨无悔,穷且意坚,愈富愈俭……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一定要把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然而,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不少没有学会做人的“贾局长”和“兰书记”,他们唯我独尊,武断专横,常常视自己是“太阳”,把别人当“星星”,总以“我”为核心运行;他们嫉贤妒能,争功诿过,常常互不服气,埋怨指责,有荣誉“搞抢购”,出问题“愣推销”;他们捕风捉影,挑拨离间,常常说三道四,攻击诽谤,你“造谣”,我“中伤”;他们从不通气,互相拆台,常常目中无人,吹毛求疵,设置障碍……这种争权夺利的“窝里斗”,是个人主义、名利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作怪。试想,这些人怎能做好事情,又怎能带好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呢?古人说:“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党中央始终把德才兼备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把德是放在首位的。
由此可见,做事必须先做人,做事与做人是辨证的统一。若只顾做事,忽视做人,就做不了正事,做不了大事,也做不好事;若光讲做人,忽视做事的实践,就会成为空洞的说叫,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当然,做人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理论,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和加强道德修养,也需要在做事的过程中去不断地探索,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升华和完善自己。
本文已被编辑[漠孤寒]于2006-4-26 5:20:09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易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