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生在农村的人或曾在夏天在农村度过的人,没有人不知道萤火虫儿的,那绿光萤萤,轻轻飘忽的萤火虫带给我们几多欢乐几多梦幻……
我的老家旱塘是出产硒山茶的地方,在汝城是很有些名气的,离汝城县城40里,小时候,村里还没有接网电,只有一个非常小的水电站,蓄一天的水,早上碾米,大概晚上8点钟发电,发1个多小时电就没水了,又要重新蓄水以待明天之用,因此限定每家每户只能装两个电灯,且只能装15瓦的灯泡,光线昏黄黯淡。只有婚丧嫁娶时才可以装上一个100瓦的灯泡。阳历4、5月份,正是最忙的季节,大人们白天要去种田种土,忙完了田里的、土里的,又要去摘茶叶,到了晚上,全家围在灶房里炒茶叶,这可是旱塘人的命根子呀!通常是要炒个通宵,有电灯无电灯都没有什么意义,总是要点上煤油灯的。到了夏天就不是很忙了,没来电的时候,我们坐在门口的石凳板上乘凉,爷爷边编竹箩连给我们讲民间故事,讲薛仁贵征西,穆桂英挂帅,讲扬家将,岳家军,不失时机地对我们进行仁义道德、艰苦朴素的教育,奶奶坐在一旁慈爱地望着我们。粗壮繁茂的苦楝和泡桐在月光下成了一幅构图奇崛的剪影,风吹过,枝叶簌簌有声。我们兄弟几个支颐聆听,目光游移在湛蓝的夜空和葳藤的枝叶间。流萤成群在夜空中飞翔,仿佛一些小精灵打着灯笼闪烁在树梢和草丛间,那美妙的形象和光影把深邃的夜色点缀得分外瑰丽神奇。“萤焰高低照暮空”,有了萤火虫的飘忽闪烁,乡村的夏夜不再显得单调沉闷了,而是充满生机和诗意……
我们顾不上乘凉,顾不得母亲的唤,奔走于墙角、田畦、草丛和稻草垛间,捕捉萤火虫,装进父亲用完的墨水瓶里,比谁捉的多。当老师的父亲见了,又对我们讲起了“盛萤照读”、“凿壁偷光”的故事,我们听了,也幻想起来,暗想,真有意思,于是抓了很多很多的萤火虫儿装进瓶子里,装模作样拿本书来读,可抓得再多,还是照不清楚。就梦想有一天,家家都能照上100斤光的大灯泡。
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化而成的。《礼记·月令》有“季夏之夜,腐草为萤”的句子。《红楼梦》中用“萤”打一字,聪颖的萧湘子猜出谜底是“花”,也是因袭古人“草化”之误。其实萤火虫在夏季多就水草产卵,而后化蛹成长,田边水畔旷野之处可觅其踪。现在,我已在县城工作,周围的农田都渐渐变成了道路,房屋,再是夏天的时候,也难见一只萤火虫儿的踪影,我不禁生出许多惆怅。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的《秋夕》把人带进了仰天闲卧、逸兴遄飞的悠然之境。在与妻女嬉戏的时候,我真想在这美好的夏夜回到童年,再去捉一瓶令人魂牵梦绕的萤火虫儿……
本文已被编辑[古草]于2006-4-30 10:54:21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连广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