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图书馆, 我的另一个家折柳心留

发表于-2006年05月05日 早上8:59评论-0条

图书馆,我另一个家

我在所居住的城市的市级图书馆办了借书证,两张,是我和妻子的,这样,我一次就可借四本书。该图书馆规模并不算很大,中文外借处的书,仅40多万册,比很多综合性大学的图书馆的藏书量差很多,但它在这个城市算很出名的了。

进到书库,第一感就是书真多啊,一架架的书,让我想起了成语:“汗牛充栋”。我本来就是一个好杂览的人,这下好爽!各种门类的,由我挑,只恨自己只一双眼,只恨自己太少时间。如果能在里面工作,该有多好!我天真地想,可现实是里面的工作人员哪有时间看书啊。职业与兴趣,谋生之工作与抛开功利的心无形役,是很难两全齐美的,我看到他们单调的做着事,想到“干一行,爱一行”这句话,它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宣传上是应该的,可是在实际上,在每个人的心中,是怨,是无奈;还是爱,是欢欣?一言以蔽之,“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我虽然是学中文的,但我喜欢看国际政治的、军事的、中共党史的书。我和绝大多数男性一样,对台海局势、对中美格局挺关心的。在文学范畴,我借《红楼梦》及相关“论红”之作较多,有好多人,穷其一生,钻到“红”中,我真敬佩。按理,我借“论红”的书,已超过了六十本,应打一打这方面的小文章,可我一直未动手,实在是觉得自己学力还不够,研红还不够。旅游的书、饮食的书也分别超过了六十本,可惜我太少“行游”了,“卧游”有一些,但总像隔靴搔痒似的,不过瘾。借的散文书籍,最心仪的是周作人、钱钟书、张中行诸人,我非常喜欢有学识的人用牛刀来杀鸡,以厚积来薄发。我喜欢有一些古典韵味的文言文画龙点睛般出现在字里行间。太大白话的,我就看一下就丢开了。鲁迅的杂文好,水平太高,我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想学皮毛都难上加难。

我借的书,和有些人相比,不算多,但今日之我已比昨日之我强了许多,明日之我又将胜过今日之我。我每当步入书库,我就受到极大的感染,我为能出书的人表达我的敬意,我不敢奢求我什么时候出书,我只能是一而读、再而读、三而更读。在如此众多的书中,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一年即使看一百本,相对于茫茫的书海,也只算沧海之一粟。

我借的书,基本上做了记录,文学体裁中,散文借得最多,小说、诗歌、戏剧方面的就非常少。现在,我要投稿,相对借书的频率就没有原来那么快了,借书的总量也就相应少了一些。已经几个月了,投稿还未赚到钱,还远未达到以此可以谋生的目标,接近也谈不上,但自得其乐的阿q精神是有一点儿的,否则人活着没有支撑,那该有多可怕,亲情是一种多么大的支撑啊。

图书馆是我的另一个家。它给我的精神以栖息之地,而精神的家园在浮躁的社会里、在势利的社会里却显得是那么重要。我办了借书证后,借的书应超过两百本了,不敢说本本都让我十分受益,但至少受这些精神食粮的滋养之惠是无疑的。我肯定不能像有个故事里讲的那个人,当吃完第五个包子后,就说:“早知道吃这个包子才饱的,何必吃先前的四个呢?直接吃第五个多好!”

这个黄金周,基本上是呆在家里打稿子,我当然会再去图书馆借书,我读写并重,我希望多看名家名作,这样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帮助;而写稿呢,则是一种锻炼,为今后在纸质媒介上去展示自我打基础。下次借什么书呢,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出书呢,就更不知道了。

图书馆,我爱你!我把你当成了我的另一个家,它不仅给我充电,还给我加油,它安顿我的灵魂,它给了我精神的愉悦和富足。我会永远爱它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折柳心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古草 | 荐/古草推荐:
☆ 编辑点评 ☆
古草点评:

佩服你把图书馆
作为自己的
精神家园
书是人类
进步的阶梯
可惜爱书的人
越来越少了
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