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再谈文化素质骑大马,挂红花

发表于-2006年05月05日 早上9:59评论-3条

又要说到央视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昨天,又有选手的表现让人不能恭维。在“说出以下名山分别位于哪个省?”的题目面前,那个选手实在太让人不知说什么好了,就黄山的答案说对了;在“庐山”面前,竟面不改色(至于心是不是剧烈地跳,我不妄猜,我不能用“大言不惭”,那太言重了)说:“不知道”;在“武夷山”面前呢,答曰:“在四川”。我仔细看了他的表情,是斩钉截铁般回答的。

“无知者无畏或无罪”吗?余秋雨作为文化知识考核的评委,在“点评”的第一段话就无奈地说,(大意)你连庐山都不知道在哪里,那么,九江啊,很多历史啊就不好说了。我感到像这种很基本的常识,如果不知道,真叫人无法与之沟通。我想补充一下余评委所要讲的,他肯定在台上不好太展开,我这里略展开说一下。

名山之所以有名,肯定是要么自然风光绝佳,要么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而且,更多的情形是“合则双美”,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例如,庐山,第一感就冒出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的《题西林壁》,毫不夸张的说,在幼儿园就应学过,这首诗,已远远超越了诗歌文本的本身,它已成为俗语了,雅到政要、专家学者经常用,俗到日常生活,处处闻之耳、时时见之目。“横看”、“侧看”、“远近高低”地看,是“岭”也罢,“峰”也好,都“各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哦,原来是“身在此山中”啊。他不描绘庐山的风景,他只发了感慨,而由此推演的哲理却是多么地打动人。

它进入了“世遗名录”,且不谈这个“辉煌”,我只想再简略地说一下我的第二感,那就是它和中国现代史上的领袖级人物的不解之缘。因为当今的年轻人太不喜欢读书,对中国近、现代史和党史了解得太少,所以像这种名人与名山的知识自然就欠缺,少了这种知识,名山因何而名,就缺少了认识,答不上题,就不足为怪了。

要说一下南京了,如果这个选手在我面前,肯定不屑说,怎么扯到那里去?我只能说为何答不出这个题,就是相关知识知道得太少,说南京,是因为当时的国民党政权建在南京,而南京是著名的“火炉”之一,离南京不远,有山有水,气候凉爽的庐山就被选为“暑都”,每到夏天,老蒋是要到那儿办公的,(顺带说一下,中共中央夏天在北戴河办公的传统在前几年为提倡勤俭节约而中止了)那里有现成的别墅,说到这儿,我又有话说,在中国的名山里,唯独庐山有成片成片的西洋别墅,在上世纪前期是其大兴土木的黄金期;另外,一座别墅,“蒋委员长”住过,毛主[xi]也住过,不仅是同样的房,而且还是同样的床,也只有在庐山的“美庐”,独享这“唯一”。看,只有知道一点儿相关知识,就会有印象,就会加深印象,我现在手头是没有相关书籍的,全凭平时的积累,我知道1937年国共两党在那儿谈判;大名鼎鼎的八路军、新四军就是在庐山完成并宣布编制方案后,才得以成立的;“七·七事变”后,老蒋在那里,以当时全国最高领袖的身份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讲话”,什么“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人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由陈布雷捉刀的名言就产生在那里;这位选手不知庐山在哪里,就意味着这些历史,他是完全不知,或者说,在离开学校后,都还给了老师,我是当过老师的,老师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啊,总接受这样的“礼物”,老师会流泪的。还有建国后的重大历史,也与庐山有极为重要的联系,如两次“庐山会议”,前一个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召开的,一个威信达至顶峰的领袖,和为民鼓与呼而转眼跌入深渊的元帅在此造成了悲剧。想当初有“山高路远坑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一段故事,彭是多么耿直的人,不虚荣的人,他在当时就把这首诗退还了毛。后一个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召开的。一个被“敬祝”成“万寿无疆”的人和一个被“敬祝”成“永远健康”的、前者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在此濒临决裂,而在后者名望达到了他的顶峰之时,也埋下“折戟沉沙”因果的故事都是在庐山上演的,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作为重要的历史,作为厚重的人文因子,它们都留在了庐山。只有理解了,才能算真正的了解,光死记硬背,是貌似了解,实不了解也。顺便说一下,党中央的全会从第二次“庐山会议”后,就再也没有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开过了,也就是说,庐山是建国后迄今为止,最后一个在北京之外召开党中央全会的地方。

看,我这里,只是仅就政治谈的,已经很丰富了,还未谈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尺”,它歌颂的是庐山的“三叠泉”啊;还未说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开”;还未讲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未谈东林寺、白鹿洞书院啊。

名山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它蕴含了多么丰富的“天然财富”和“人文财富”啊。文化素质多么重要,坦率地讲,“素质教育”宣传推广了这么多年,效果如何呢?这个选手看起来也就二十多一点儿,他的中学时光、他的大学(如果他读过的话)岁月,应正处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时期啊,可他竟连庐山在哪里都不知道,并把武夷山搬到四川去(和峨眉山作伴,是吗?)福建人民不答应啊,四川人民也不敢接受如此厚重之礼啊。我就不信唱歌唱得一点儿时间都挤不出来,一点儿读书的时间都没有。看似一个题目未答好,但它反映的是自身的文化基础实在打得不牢,小测试可谓以蠡测海、以管窥豹,我衷心地希望像他这样不怎么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青年能“知耻近乎勇”,现在不是全国上下都响应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号召吗?那我们就共同努力去提高自己的素质,以不学无术为耻,办一个借书证吧,一年至少看几十本书;多到图书馆、博物馆去爬一下知识的云梯、去啃一下知识的面包。

有时,自己并不代表自己本身,如你和外国的朋友交往时,你会代表国家的形象;你和外地的朋友接触时,你给本地人是否丢脸?你要结婚的,给你的下一代以什么形象呢,朋友,让我们振作精神,从小的地方循序渐进,也许你今天只是记住了“哦,这两个字,我知道怎么读了,再不会读错了”,这也是一个进步,这也是在为你的文化素质之大厦夯实基础,“一天一点进步,潜移默化中,你的新形象会光彩夺目。”

顺便说一下,我非常不喜欢有些选手说什么“太紧张”,我无论怎么紧张,我也知道庐山在哪儿啊!纯属常识性的题,说得上“紧张”吗?不要找理由,找台阶,从自己身上找一下原因,从现在就开始去努力,是最重要的,虽然上网已是“司空见惯浑常事”,但上网干什么,难道不重要吗?多搜索文化的基本知识,多点击名家名文,好好地学习,终会让人刮目相看的。我是很笨的人,我笨鸟先飞,有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用笔记一下,总之,手、眼、脑都要用,愿我们共勉,前进,向着美好的明天。

本文已被编辑[古草]于2006-5-5 10:52:49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骑大马,挂红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古草 | 荐/古草推荐:
☆ 编辑点评 ☆
天下的风声点评:

人的素质是通过学习和修炼得到的,所以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古草点评:

不是每个人
都要成为博士的
但基本的文化常识
还是应该有的
所以说作者的
观点可观公正!
从你的文字里
也感受到了
您的博学:)

文章评论共[3]个
褦襶子-评论

我国运动员与文艺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大多太低。有些历史剧在去外景点的路上,演员才开始看原作。因此常常被外国同行笑话。拍出的影视剧也常常出现明显纰漏.作者站在内行的立场上,对中教育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那就是教育质量!素质教育就是普遍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可是在观念上我们还停留在英雄教育的层面上.我们国家的杰出人物,就是研究出再多的科研成果,又要由谁来将其转变成现实呢?
  【骑大马,挂红花 回复】:你说得很好!祝你一切都好! [2006-5-11 13:27:32]at:2006年05月05日 中午2:21

丁香花开0202-评论

同感~~目前有些娱乐圈人的素质低得让人嗔目结舌~
  【骑大马,挂红花 回复】:祝你一切都好! [2006-5-11 13:26:56]at:2006年05月05日 中午2:37

chen红叶-评论

人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的。
  【骑大马,挂红花 回复】:谢谢你的关心,祝你万事如意! [2006-5-11 13:26:33]at:2006年05月05日 下午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