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包及其它
好像很多地方都有小汤包,其中“有知识产权”的、有“挂名牌,买仿造”的,有的起名称相近、相似的“大打擦边球”等等,不一而足。下面说的是名实相副(现在很多人都将其“置换”成“符”了,当然这是符合绝大多数人心理的,词典也认可了)的“中华名小吃”,如上海的南翔小笼包、如镇江的蟹黄汤包,它的特征,您可用一个顺口溜来记住:“放在笼里像座钟,夹在筷上像灯笼”、武汉的“四季美”汤包,它严格要求个个“鲫鱼嘴,十八道褶”,一笼十四个、开封的“开封第一楼”的汤包,则一笼十五个,“你喜双来我爱单”。它讲究提似灯笼,放像菊花、西安贾三的灌汤包子等等,都注重形的追求,当然,对质的精益求精,自不待言。京城有“玉华台”汤包,馅是鸡汤拌鸡肉丁,另加小块肘子肉。惜哉,我未品尝到很多美味,相信网友中有好此道者,请你们也不吝手指的敲打,把你们的体验写出来,让我好好过一点眼瘾,让更多的人一饱眼福,好吗?
中华的小吃种类太多,小汤包只是其中“万红丛中一点红”(前一个“红”是改自原作的“绿”,它是用陪衬、用对比,而我在这里是没有这些用意的)。我想此道虽小技,但大丈夫亦可为,它里面的学问也是不小的,“出笼的包子,人们只品味它入口至腹的感觉,哪知当初它的制作,浸透了多少点心师的经验,凝聚了多少老师傅的智慧。时间检验着一切,大江东去,浪淘呀淘(尽,是不可能的啦)无数冒牌的、质劣的小汤包,当然,有些侥幸“笑到最后,笑到目前”的也还不少,黑格尔说:“存在即是合理的”,肯定是“多因”造成了它们能存在的“一果”,我就不深挖空了。我只想借小汤包说一说有关当写手的事,简略一点儿,太洋洋洒洒(这是我自许);太像旧社会的裹脚布(这是我自嘲)皆落了俗套,应为我之诫吧。
写手是相对概念,是相对于作家而言,毕竟,上传统的媒体,还是难于上网络,写手要写得让编辑喜欢,让他或她有信任感,一看到是你那熟悉的名字,马上就发,如同好的小汤包,真的是物美价不贵,人见人爱。我是今年三月才上网投稿的,起步已很晚了,多少年轻才俊“在草地上撒野、在熔炉里炼铁”,在“我的地盘”上“我做主”,“写手,我的选择”,文笔已经很让人难以望其项背(有报刊误用此意,没有前面的否定式,殊不知,它的规范用法、习惯用法是非要前面否定式的,连项背都望不到,这才是其本意。顺带说一下“空穴来风”,这个错得更多,意思完全弄反了,它本作褒义词,是有根据的意思,可现在几乎没有用对的,都在前面加否定式,和前面的“望其项背”恰成“绝配”,这也说明民间力量的巨大,以讹传讹之推动力岂能小觑?)了,可我又只有这一点儿追求,所以,只有硬着头皮上,争取和这些年轻人比拼一下,我想肯定是年轻的写手多吧。我听说过有人“坐家”当“作家”,一部电脑就稿件源源去,财富滚滚来,而我连上网都困难,经常托朋友帮我发,我在“去”的路径上,也是“源源”的,可迄今为止,没有什么财富“滚滚”来,强作自我安慰,只能是在苦笑中说我有精神上的财富。我感谢看过我文字的人对我的鼓励,我也知道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帮忙是知易行难的事。
写手中有写出名的,我记得有李寻欢、有安妮宝贝、有宁财神、有黑可可等等吧,好像不写小说就很难出名,是吗?可惜我一直没有写小说,不是不为,是不能,学力还不够,构筑情节空间的水平有限,通俗地说,写小说,就要会讲故事,会吸引人,现在都讲“眼球经济”,你不吊人胃口,不奉献好的美食,观者怎么会为你的“商品”埋(埋已广泛地被误用成“买”,也是很难“拨误反正”的)单呢?“博客”成了潮流,可我不愿随大流,我还是耕种我的“一亩三分地”,做我的小汤包,如此而已。我多想大声地喊:“快来买啊,多笨的一匹马做的小汤包,那可真叫一个好啊;折柳心留做得也可以啊,买一百送二十啊。”可我喊不出来,不是我的嗓子不亮(看,本是诉诸视觉的,可借用到形容声音上来了),并非我的勇气不足,实在是我的小汤包还不是那么好吃,还不是那么受欢迎,所以,我“写稿尚未成功,只有继续努力”了。
很多地方都有小汤包,很多地方都有写手,究竟谁是真的英雄,只有自身的努力知道,只有把握的机遇知道。小小汤包要讲内在素质,小小的文章,也要讲质量,要让人点击后,眼前一亮;要让人看了以后,再看一遍,这需要多大的文字魅力,这是多么地不容易。“我们一直在努力”是某个产品的广告,别人戏谑地在后面加上“改进质量”,现在市场真是无情,你用钱堆出一个所谓的“品牌”就万事大吉了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太客气了,一些曾轰动一时的明星早成了流星,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它的判决,谁人不服?
-全文完-
▷ 进入骑大马,挂红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